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習慣性為他人做嫁衣,成為生活中的討好者,父母難以擺脫責任

現今,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把問題都歸因於孩子,卻很難想到是自己沒有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以至於有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慢慢變成了「討好型人格」,即當一個小孩認為,只有自己做對了什麼,才能得到照顧者的愛。比如,只有考到好成績才是好的,考到差成績就會被父母拋棄;只有聽話我才會被爸爸媽媽愛等等。

昊昊就是明顯的討好型人格。在昊昊小時候,父親要求他嚴格按規矩行事,一旦他有所抗拒,等待他的就是嫌棄和懲罰;但要是他按父親的要求來做,父親就會給予他相應的關注和獎勵。隨著時間的流逝,昊昊漸漸長大結婚,婚後他常常感到自己害怕與妻子發生衝突,他願意做任何事情來贏得妻子的愛,維繫這段關係,包括小心翼翼、戰戰兢兢地不斷妥協,正如他一直以來對他父親所做的那樣。昊昊不僅僅在婚姻上討好,在工作的時候,他害怕領導不滿,就接受領導的加班要求;他害怕同事孤立他,就幫同事免費買午餐,同事有什麼做不完的工作就隨便甩給他,他也默默承受,從不反抗。

這就是討好型人格,那麼,對於討好型人格來說,有哪些特徵呢?怎麼看出一個人是不是討好型人格呢?

1、不懂得拒絕他人

討好型人格的人,因為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內容,他們會把別人的評價放在首要位置。他們不去拒絕別人,是因為擔心自己一旦拒絕,別人就會十分厭惡他們。而不去拒絕別人的要求,則可以假裝維持良好的關係,這可以減少他們內心的內疚與負罪情緒,但是在無形中擔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讓自己活得很累。

2、不會表達自己的不滿

討好型人格的人,往往會接受別人很多無理要求,即使在別人的要求下,他們受到了傷害,感受到了痛苦,他們也不會告訴別人自己很不滿,不想去做這件事,因為他們懼怕別人的評價,甚至別人的一個質疑的眼神,他們都會感到內疚和痛苦。

3、總是害怕別人失望

敏感、脆弱常常讓討好型人格的人不自覺的進行自我批判。為了逃離這種無力感,他們往往總是迴避自身問題,通過不斷幫助他人來製造「自己擁有解決問題能力」的假象,與此同時,他們期望別人被幫助後表現出很開心的情緒,一旦別人表示出對他們的失望,他們就會感到內疚懺悔,認為自身做得不夠好,久而久之,他們一次次在自身的問題上崩潰,再一次次向他人奉獻自我,一次次的內疚懺悔,成為惡性循環。

看了那麼多討好型人格的特徵,寶媽們已經著急詢問如何讓自家的孩子有一個健康的人格了。其實父母真的希望自家的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人格,這幾句話就不要經常對孩子說了,對孩子的殺傷力很大。

1、總是在孩子面前哭窮

「媽媽養你已經用盡所有的積蓄,你媽一天打兩份工,這個月給你交完學費就剩下500塊錢,都不夠咱們生活費了,你不好好學習,以後就得繼續過這種苦日子。」父母簡簡單單的一句抱怨,能讓孩子形成一種觀念:「家裡很窮,我不好好學習,不聽媽媽的話,就會讓家裡更窮,所以我一定聽媽媽的話,好好學習。」孩子在學校裡會因為自己家裡窮感到自卑,在家裡會用心聽媽媽的話,漸漸的變成討好型人格的人。

2、用道德綁架孩子

有些父母總是對孩子說:「我生你養你10多年,為的就是你將來給我養老。你現在不聽我的話,你就是不孝順。」這樣用「孝順」束縛住孩子,用道德綁架讓孩子做父母滿意的事情是不可取的。長此以往,孩子會慢慢接受父母的這種觀點,轉變成父母的討好者,漸漸喪失自己的思想。

3、一直貶低孩子

在孩子做一些好的行為時,有些父母不是鼓勵孩子,反而因為孩子做得不夠優秀而貶低孩子,父母既沒有意識到自身能指引孩子做好事情,還給孩子的自尊心帶來了很大傷害,打擊了孩子做事情的積極性。當父母總去貶低孩子時,孩子自己也會認為是自己的問題,是自己笨,做不好事情,就會產生自卑心理,總會去想著怎麼讓父母滿意,讓朋友滿意,漸漸形成討好型人格。

那麼,該如何避免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呢?

1、允許孩子說不

允許孩子說「不」,建立邊界意識。讓孩子們忠於自己的原則,讓孩子做的事情必須符合他們自身意願,否則讓孩子拒絕。父母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做什麼,要讓孩子自己規劃未來,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從而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

2、適當的去鼓勵孩子

當孩子對一件事情有自己的想法時,父母應當耐心的鼓勵孩子說出他們的內心想法,並且鼓勵他們大膽的去做,如果他們成功了,就去表揚他們;如果他們失敗了,就要求父母以一個同等的「小朋友」身份來告訴孩子,這件事情問題出在哪裡,下次應該怎麼避免。並且鼓勵孩子獨立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既不能道德綁架、強製要求,也不能不理不睬、不管不問。要在適當的時候鼓勵孩子,讓孩子有自己的追求,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遠離討好型人格;如果孩子需要幫助,就要求父母以「小朋友」的身份與孩子一起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