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敖廠長回歸B站:UP主對平台價值的新一輪審視

時隔一年,“成都養雞二廠名譽廠長”敖廠長重回B站。

據36kr報導,在與西瓜視頻方面的合約到期之後,遊戲領域頭部UP主敖廠長已經重回B站。並且,此次回歸後其與B站達成了全面獨家合作,未來包括敖廠長的視頻、直播等內容都將在B站獨家更新。

對於這樣一個千萬級粉絲的大V換平台而且簽獨家,業界有著很多解讀,至於不少敖廠長的粉絲紛紛表示“別吃瓜了趕緊回來”,我們有著這樣的解讀。

從平台拉人到人選平台

其實在上個月中旬巫師財經出走並傳簽約西瓜視頻之前,國內的UGC領域不像愛優騰或者直播平台那樣有太多的獨家概念。愛優騰需要獨播劇吸引觀眾,直播平台需要專屬的主播來提升人氣。但對於UGC領域的內容創作者而言,多一個平台就多一些閱聽人,所以更多時候絕大多數UP選擇的都是全平台覆蓋。

敖廠長本人算是國內最早一批的跨平台內容作者,從最初的百度貼吧到後來的優酷、B站、YouTube以及西瓜視頻等等,很長時間以來他的視頻內容都會在不同的平台發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敖廠長回歸B站並且簽署了全約、獨家合作,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全網只有B站才能看到敖廠長新創作的視頻內容及直播互動。在如今平台大戰日益激烈的態勢下,這種鎖定頭部UP主的方式耐人尋味。

首先,敖廠長同意簽署這樣的獨家合作也凸顯出一些信息,即在他看來今後依靠B站一個平台就能獲得比之前跨平台時期更好的回報;其次,就敖廠長遊戲向的內容而言,B站的用戶群體基本上相當於此前跨平台的規模。這兩點我們從敖廠長在不同平台的表現上就能略窺一二。

從敖廠長2019年6月29日簽約西瓜視頻並發布第一期內容《廠長來了》,到今年7月5日為止,其在西瓜視頻約為333部,幾乎達到日更。但是,高強度的更新並沒有帶來高播放量。對比之後可以發現,敖廠長在西瓜視頻和B站的粉絲數分別為205萬和708萬。其在B站每一個視頻的播放量約為300萬、評論在3000~7000條之間,而在西瓜視頻的播放量層次不齊,通常是在幾萬到幾十萬之間,突破百萬次的不多,而評論基本上都是三五百條。這種差距說明了很多問題。

類似的尷尬情況不僅隻出現在敖廠長身上,包括老E、吃素的獅子、張大仙、TESTV等橫跨多個平台的內容創作者都有類似情況。從內容向來分析,他們的作品包含了動漫、遊戲、科技等多個領域,但整體來看在B站的播放量始終是全平台最高的。

究其原因,B站的用戶以主流年輕群體為主。根據B站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平台連續三年的新增用戶平均年齡都為21歲。而西瓜視頻方面,25-35歲的用戶佔比達50%,主要集中在二線以下城市。

因此,對於敖廠長、LexBurner、老番茄、花少北等知名UP主而言,更為主流和年輕化的B站用戶,更適合他們創作的ACG、科技、新潮時尚內容,而年齡覆蓋更廣泛的西瓜視頻或者其他UGC內容平台,用戶對內容的喜好則會更加寬泛。尤其大部分平台的算法是為短視頻內容推廣設計的,而長視頻是基於創作導向,兩者並不適配。

UP主都明白,視頻上線之後的效果是未來恰飯的本錢。如今經過UGC平台的一波一波角逐,有影響力、有市場駕馭能力的UP主也開始思考平台與自己的“匹配度”。畢竟,除了更多的播放量,更好的互動(包括優質評論以及彈幕),更積極的社區氛圍也是廣告主在意的維度,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到自己接廣告的價格高低,UP主自然願意選擇內容反響更好的平台。

平台與UP主的內在邏輯

從直播大戰期間,國內各大直播平台瘋狂挖人引發了一個思考,人和平台究竟誰更重要?

我們曾經看到無數主播因為禁不住其他平台開出的高薪誘惑,不惜在合約期內違規跳槽的案例。但分析那些從頭部平台跳槽到新平台的主播,最終結果似乎都不太理想。

如今,直播大戰日漸平息,市場格局趨於穩定,隨之而起的是UGC、PGC內容平台的搶人大戰。但是對於那些優質的內容創作者而言,最終吸引創作者的依然是平台本身賦予其長久的價值和意義。B站董事長陳睿曾經說過:“現在大家競爭的是平台的綜合能力和自身生態布局,包括創作者能否在這個生態裡獲得長期持續的事業目標。”

與愛優騰、西瓜視頻以及快手、抖音相比,如今的B站卻很難被簡單定義。目前B站內容的跨度相比以前更為寬泛,從小眾到大眾,從UGC到專業的版權內容都有涉足。但是這種寬泛中始終有一根主線,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和語言去看待世界,始終撓著用戶群體心中的癢處。

作為一個擁有超高用戶粘性的以彈幕文化為代表的互聯網社區,這種天獨厚的優勢是其他平台難以效仿的,這才是B站最核心的競爭力,也是所有競爭對手最眼饞的核心價值。

曾經百度貼吧是絕大多數網絡流行文化(梗)的發源地,但如今扮演這個角色的則是B站。成千上萬的B站用戶通過對已有內容的二次創作,讓無數“有趣的梗”成功出圈。同時,這些梗在出圈的過程中也連帶著B站一起出圈、破土。

比如雷軍的Are you ok、巨魔戰將的奧利給、影流之主、大威天龍等等,這些梗多數在出圈之前就已經長時間存在,但始終都無人問津。而經過B站UP主二次創作之後,卻成為了火遍全網的流行文化。

除此之外,B站高活躍度、高創造性的用戶群體也在讓這種獨特文化氛圍向更多新用戶蔓延。

在B站你可以發現很多視頻內容本身並沒有太多新意,但結合彈幕一起觀看之後,就會發現完全是兩個天地。很多時候一個內容創作者在多個視頻平台都上傳了同樣的視頻內容,但很多用戶依然會首選在B站觀看(開著彈幕),這就是一種“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這也是為什麽當下幾乎所有視頻平台都引入彈幕機制的原因,但真正形成彈幕文化的核心是“人”,是一群有趣、有共同愛好的人。

所以,彈幕技術本身沒有壁壘,而背後的社區文化才是高牆。基於UP主與用戶之間形成的良性循環,雙方都實現了各取所需,而平台基於這種UP主和粉絲的雙向滿足感,才會進一步形成良好的商業價值閉環。

如何讓平台、創作者、用戶都滿意

商業化是每一個公司都必須要做的事情,但為了最大限度的維護社區氛圍,過去B站在商業化上一直都很克制。

先舉個小例子,前兩天騰訊和老乾媽的“囧事”發生後,騰訊官方當天就在B站發布了名為《我就是那個吃了假辣椒醬的憨憨企鵝》的視頻,並且瞬間火爆。視頻一度衝到了全站排行的前三名,播放量超700萬,有6.5萬條彈幕。至少就這一波宣傳的效果,都得值上個好幾百萬。

這種傳播力,正是品牌方最渴望的東西。所以,從某種角度上來看,過去很長時間商業化的機會是直接擺在B站面前的,但B站選擇了克制。這也令很多粉絲們過去總是拿“用愛發電”,來調侃B站的UP主。

這種克制不是沒有原因,因為商業化過程中一旦沒控制好“度”,會對整個社區氛圍造成不可逆的打擊。在這方面,貼吧和知乎都曾經有過慘痛的教訓。

相較於其他互聯網社區,B站自然希望走得更加穩健。

細想一下,平台、UP主、用戶三者分別的訴求都是什麽?平台要發展、要破圈;UP要粉絲、要恰飯;用戶則需要更多優秀的內容,而這三者有對立面、同時也是相輔相成。優秀的平台孵化優秀的作者,優秀的作者提供優秀的內容,優秀的內容吸引更多的用戶,從而讓平台進一步發展和壯大。

現階段的B站正在嘗試實現這個良性循環。

這其中的關鍵,是讓“對的UP主”能夠遇到“對的用戶”,因此理解和認知非常重要。這裡面,需要平台對社區文化的呵護,也需要對用戶進行不斷地培育和篩選,更需要對更多維度UP主的長期培養。

就像敖廠長在回歸B站的視頻裡說的那樣:“對於視頻創作者而言,真正能夠讓自己內容擁有長期生命力的除了創作者本人的堅持和探索之外,平台方面能夠給予的支持不僅僅是錢,而是基於共同價值觀的良好氛圍和反饋,共同成長共同探索未來更多的可能性。“

基於UP主和用戶之間這種良性循環,B站展開了小心翼翼的破圈行動,讓自身內容更加多元化,接納更多用戶,從而吸引更多的商業合作夥伴。根據B站公布第一季度財報顯示,一季度B站月活用戶同比增長70%,達1.72億;日活用戶達5100萬,同比增長69%的;日均使用時長為87分鐘,環比提升10分鐘;而社區月均互動數則高達49億次,為去年同期的三倍。

可以看到,從全網叫好的跨年晚會到前不久《後浪》的宣傳片刷屏,這種潛移默化的成效正在不斷呈現。

【結束語】

前不久B站剛剛過完自己的11歲生日。雖然直到今天,B站依然沒能跨過盈利的門檻,但通過這11年不斷地探索和試錯,這種平台、UP主、用戶三贏的良性生態正在逐步形成,或許這也將成為B站未來發展進程中最為深邃的護城河。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風雲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