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村醫辭職事件引發的思考

村醫辭職事件引發的思考

近日,有關河南省通許縣發生的36位村醫集體辭職的新聞,引發了社會的關注。作為我國醫療衛生工作的「網底」,村醫們要「辭職」,除了對現狀表達不滿外,也透露了對改變待遇與身份的期待。

1

問題:補助資金髮放不到位

網上流傳的河南省通許縣「硃砂鎮全體鄉村醫生辭職報告」顯示,全鎮36位村醫集體請辭是因為「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上級撥款越來越多,到村醫手裡的錢卻越來越少,工資發放不到位,上級層層剋扣……」

7月8日,河南省通許縣人民政府發布通報回應,經調查,村醫報帳款被剋扣、基本藥物價格成倍加價、工作不堪重負等問題「不存在」,同時也承認「縣有關部門在撥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等資金方面存在遲延」;「2018年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資金目前已撥付人均14.53元,所反映不到10元不屬實」。

根據已發放的數字計算,2018年我國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為55元,當地村醫在當年獲得的補助隻佔總量的26.4%,遠低於國家層面提出的要求。

從2009年開始,我國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人均補助資金持續增長。在分配村醫工作量方面,2014年提出,「原則上將48%左右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交由村衛生室承擔,績效考核後撥付相應資金」;2016年明確,「加大對村醫支持力度,使其承擔40%左右的任務,並給予相應補助」;2017年繼續明確,「原則上將40%左右的工作任務交由村衛生室承擔」;2018年,雖未提及40%的指標,但明確當年新增的5元經費「重點向鄉村醫生傾斜」。

由此可知,通許縣村醫在「辭職」的背後,確實面臨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資金髮放不到位和撥付遲延的問題。

2018年10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關於「鄉村醫生」有關問題的回應》提及,村衛生室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後,藥品實行零差率銷售,同時建立了多渠道補償的新機制,主要有3條渠道:第一,對於村醫提供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在績效考核後,將40%左右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下撥到村衛生室;第二,對於村醫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主要通過收取一般診療費的方式進行補償;第三,對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村衛生室,財政按照鄉村人口不低於每人5元的標準予以補助。可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已經成為村醫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一旦出現發放不到位和拖欠的問題,將對他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

2

訴求:儘早明確身份和保障

對村醫而言,其普遍的身份仍是農民。在整個群體趨向老齡化的背景下,與「身份」相匹配的養老保障,同收入一樣,成了村醫最為關心的問題。

為完善養老政策,解決村醫後顧之憂,各地主要採取3種方式解決村醫養老問題。江蘇、浙江等地將村醫納入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從制度上解決了村醫養老問題。河北、山東等地按村醫每工作1年每月15元~20元的標準給予年資補助,工作時間越長,養老待遇就越高。廣東對已離崗的老年村醫按每人每月700元~900元的標準給予補助,安徽、河南等地按每人每月300元的標準補助。此外,天津、江蘇、福建、重慶、甘肅等地在村衛生室推進醫療責任險,在化解執業風險方面做出積極探索。

整體而言,這項工作正給越來越多的村醫帶去保障,同樣也面臨地區差異、保障較低以及現實繳費的難題。比如,河南省早在2013年便決定對連續從事村醫工作10年以上、到65歲退出、不再從事醫療衛生服務的鄉村醫生,每人每月給予300元生活補助,所需資金由省財政承擔一半,省轄市、縣(市、區)財政承擔一半,其後又發文要求各地引導和支持村醫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但現實層面,也有村醫反映,相當大比例的收入用於參加職工養老保險,帶來了生活壓力。

綜合解決「身份」問題的困擾,也出現了更積極的探索。去年11月,甘肅省衛生健康委發布通知,要求在2019年3月底前,該省所有村衛生室作為鄉鎮衛生院的派出機構,實行鄉村一體化管理;所有村醫與鄉鎮衛生院簽訂聘用勞動合約,身份由個體轉變為鄉鎮衛生院臨聘職工,即鄉聘村用;為符合條件的在崗村衛生室從業人員購買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解決在崗村醫養老待遇。

3

思考:新時代村醫應有新定位

在7月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的新聞發布會上,據介紹,國家衛生健康委已注意到有關報導並且高度重視,要求河南省衛生健康委立即調查核實有關情況,無論問題出現在哪個環節,都要調查清楚、立即整改,政府要切實履行職責。

據了解,今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的標準是60元。國家衛生健康委相關人士在發布會上表示,國家層面要求40%要給村醫,人口多的大村就沒問題,比如,一個村有2000人,一個人60元,40%補給村醫,村醫待遇就會好很多。「村醫招不進、留不住,一個因素是有些貧困村的人口少,一個自然村一兩百人或者三五百人,村醫工作量太少,待遇低,沒有吸引力。像800人以下的村,我們不要求一定要設衛生室,可以兩個村設一個衛生室,通過這種方式,村醫服務的人口和工作量增加了,待遇就好多了。」

應當看到,在逐步走出缺醫少葯時代之後,我國廣大村醫群體面臨著與時代需求脫節的情況,其學歷、年齡乃至醫療技術已不能很好適應人民群眾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部分人員甚至在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難,也由此催生了村醫群體內部的不安全感。對這些「時代不適應症」,不應當迴避,但也不能作為迴避村醫隊伍建設的借口或理由,忽視了對他們合理訴求的回應、正當權益的維護。

在新時代,落實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散居在廣大農村地區尤其是偏遠落後地區的村醫,其作用仍不可或缺。村醫這支隊伍如何建設、如何發展、如何完善,仍是緊迫的時代課題、深化醫改的重要內容。研究解決這道課題,宜速不宜遲,既需要通過縣鄉村一體化等改革措施,實現村醫隊伍的保障、穩定乃至提檔升級,也需要在落實好現有政策的基礎上,鼓勵各地拿出更多向基層傾斜、滿足村醫合理訴求的好辦法。

(摘自《健康報》基層衛生版,原題:衛生「網底」如何與時俱進

文:健康報首席記者 葉龍傑

編輯:薑天一 張燦燦

審核:曹政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