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式逗孩子:大人在笑,孩子在哭

播放GIF

哈哈,等你媽媽有小弟弟了,就不喜歡你嘍!

你爸爸媽媽不回來了,不要你了,晚上跟我回家吧。

給我們唱個歌,紅包就給你!

這種「中國式逗娃」,大多數人不會陌生。

親戚朋友聚在一起,不少大人喜歡拿孩子開玩笑,覺得把孩子逗得驚慌、哭鬧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兒。

父母們卻左右為難,當場反對會顯得氣量小,還容易得罪人;不反對又怕讓孩子受了委屈。

今天我們請瞿佳立老師好好講講,為什麼不能逗孩子?逗孩子對於孩子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大人開的玩笑

孩子會信以為真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不少人覺得,孩子都是被逗弄著長大的,我喜歡他才逗他的,沒必要上綱上線。

但孩子的理解與大人不同,很多大人覺得是玩笑的話,孩子往往會信以為真。

美國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們讓實驗人員冒充一名化學家,並吹捧這名化學家德高望重。

這位假扮的化學家,告訴參與實驗的學生,他手裡的蒸餾水是一種化學物質,有氣味。

他請能聞到這種氣味的學生舉手,結果多數學生都舉起了手。

這瓶無色無味的蒸餾水,經過「權威人士」的暗示,就讓多數學生認為它有氣味了。

心理學把這種現象定義為「權威暗示效應」。

大多數人都有一種「安全心理」,認為權威人物的思想、行為和語言是正確的,服從他們會讓自己更有安全感。

孩子的認知能力還有限,父母和長輩就是權威的化身。

所以他們的玩笑,會讓孩子信以為真,更會讓他們產生自我懷疑。

前段時間《不可思議的媽媽》中,節目組設定的「選玩具還是選媽媽」遊戲,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在孩子選擇了玩具,而不是媽媽陪伴卡後,節目組將陪伴卡放到粉碎機裡粉碎,並對兩個孩子說:「媽媽的陪伴卡碎掉以後,媽媽這幾天就不能陪你們了。」

兩個小女孩徹底懵掉。

圖片來源:網路


在孩子確認時,還跟孩子強調這是真的,媽媽已經碎掉了。

圖片來源:網路

孩子恐懼之餘,終於控制不住哭了出來,輕聲說:「可是媽媽沒有死,我想跟媽媽在一起。」

圖片來源:網路

作為一檔親子類節目,也許他們的初衷是讓孩子珍惜媽媽的陪伴,但他們的所作所為卻傷害了孩子。

節目組說「媽媽陪伴卡碎了」,對理解能力不到位的孩子來說,就等同於「媽媽死了」「我永遠也見不到媽媽了」。

在孩子的世界裡,媽媽就是就是一切,這些假設會讓他們信以為真,感到傷心難過。

大人開的玩笑

會給孩子留下陰影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庫

這類逗弄,大人覺得孩子哭哭鬧鬧,大家哈哈一笑,一下子就過去了。

但對孩子來說,影響卻不止當下。

我至今記得小時候,逢年過節家裡親戚對我的逗弄。

他們說我不是爸媽親生的,是從大街上撿來的。

我極力辯解,非但沒有說服他們,反而引得他們變本加厲,說爸爸媽媽會把我送回去,不要我了。

我又慌張又無措,那種羞恥、憤怒和無助的感覺,我至今不能忘掉。

再大一點,我雖然明白這些都是假的,但是依然十分抗拒親朋好友歡聚一堂的場景,在面對別人的玩笑時,我也常常不知道該作何反應。

直到我有了貝貝,在對她教育的過程中,才慢慢把自己開解出來。

很多孩子,因為小時候消化不了大人的玩笑,成長過程中會一直伴隨著不安全感。

大人的玩笑,孩子們總容易信以為真,時間一長,就會給他們埋下懷疑的種子,讓他們慢慢學會了看別人臉色,變得患得患失。

「熊大人」防不勝防

你可以試試這 3 種應對法寶

在現實的環境下,我們沒有辦法給孩子創造一個真空無菌的環境。

但作為高情商的聰明父母,我們可以通過溝通和引導,給孩子提供更多保護。

應對法寶 No.1:和孩子預先「場景演練」

對於大多數小孩而言,他們還沒有能力去應對大人突如其來的各種問題。

對高頻率出現的逗娃雷區,我們可以在平時和孩子的溝通中提前引導,強化孩子內心的安全感。

比如,我們可以和孩子說:

如果有人問你,「你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你可以禮貌地回答叔叔阿姨,爸爸媽媽都一樣愛我,所以我對他們的愛也是一樣的。

如果他們非要讓你兩者選一個,你有權利拒絕回答這個問題。

這樣的「場景演練」不僅能強化孩子內心的安全感,也能幫助孩子掌握溝通技巧。

應對法寶 No.2:幫助孩子巧妙化解尷尬

當孩子被逗弄時,爸媽如果當場發作,不僅顯得不夠淡定,還會錯失教孩子高情商處理問題的機會。

前段時間我們的同學會上,同學 Selina 的做法就頗為讓人讚賞。

同學聚會,很多人都帶了孩子一起參加,免不了有人起鬨,讓孩子表演節目。

見到孩子小 Q 萬般不情願的樣子,同學們開始「威逼利誘」,有的說:「來,唱首歌,叔叔給你大紅包!」有的說:「哎呀,怎麼看你像個女孩子?扭扭捏捏的。」

這個時候 Selina 蹲下來看著小 Q 微微笑說:

小 Q,如果想唱,咱們就唱一首,如果不想唱,沒有關係,叔叔阿姨也不會生氣的。

或者,我們邀請哪位叔叔先給我們唱一首?

這個時候,小 Q 開心起來,跑過去拉著一個男同學說:

「叔叔唱,叔叔唱。」

場面一下子變得熱鬧歡快起來。

應對法寶 No.3:接納孩子的情緒並解釋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的心智還沒有能發展出消化、釋放、理解的能力,所以當孩子被逗弄後,很可能會一直哭,或者情緒失控。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一定不能在孩子的情緒上「雪上加霜」。

比如,有的家長會為了面子說,「別哭啦,這點小事有什麼好哭的,叔叔在和你開玩笑呢。」這個時候,孩子的情緒可能越發糟糕。

接納孩子的情緒之餘,我們還需要給孩子一定安撫。

孩子對大人的話是有感知的,但在他們認知能力的基礎上去理解,可能會出現偏差,如果成人避而不談只會讓孩子更加失去安全感。

比如,你可以跟孩子說:

鄰居奶奶是開玩笑的,但這些玩笑會讓別人傷心,是不好的玩笑,我們別信它。

你和弟弟都是媽媽的孩子,媽媽都愛你們。

不管怎麼樣,你永遠比弟弟多了三年媽媽的愛啊。

接納孩子的小情緒,他會感受到父母的愛與陪伴,情緒也會更快地穩定下來,這時候再給孩子解釋剛剛發生的事情,下次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孩子也會更勇敢了。

教育是為了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內心、健全的人格,想要社會創造出能讓親子適宜的大環境,還要從我們成人真正理解什麼叫「愛」與「尊重」開始。

關注「丁媽說育兒」

育兒的難題這裡都有答案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