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次性餐具限供,“外賣族”準備好了嗎?

已正式施行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對於“一次性餐具”的提供也做出了限制。條例規定,餐飲服務者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包括一次性筷子、調羹、刀叉在內的一次性餐具,外賣商家也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

“類似條例會不會在北京實施?”未雨綢繆,已有北京市民開始嘗試“自備餐具”。

個人體驗:上班自備餐具 感覺並不麻煩

所在公司沒有食堂,上班族許鑫每天中午都要到樓下的便利店買速食,或者叫個外賣。對於每次附送的筷子、杓子、餐巾紙“三件套”,他可謂再熟悉不過。

說是三件套,許鑫往往只會用到其中的一件半。要是吃蓋飯,主要用杓子;偶爾吃麵,主要用筷子,很少有一起使用的情況。至於餐巾紙,許鑫有時會用,有時則隨著剩下的那一件餐具一起扔進了垃圾桶。

“其實仔細想想,這麽扔也挺浪費的。”一個月前,許鑫留意到上海即將實行一次性餐具限供新規的消息,這項規定雖然不會限制身在北京的他,但也讓他冒出了一個想法:“如果上班自帶餐具,是不是能更環保一點?”

起初,許鑫還認為自備餐具的想法不太現實,但認真考慮過後,他發現這樣做似乎沒什麽難度。於是在半個月前的一天,他從家裡帶了一個杓去公司,中午到便利店買完飯後,並沒有像往常一樣索取餐具,而是回樓上用自己的杓就餐。吃完飯之後,許鑫把杓子拿到衛生間洗了洗,重新裝回了包裡。

第一次自備餐具吃飯的過程很順利,由此開始的半個月,許鑫已經逐漸習慣了多帶一個杓上班。在許鑫看來,自備餐具一般隻適用於固定場合的用餐,比如在公司吃午飯。如果去外邊的餐廳,自己帶餐具就顯得太麻煩了。“有的餐廳連洗手池都沒有,吃完了都沒法洗。”

現場探訪:堂食區域 一次性餐具已很少見

自備餐具去餐飲店有難度,那麽店家在提供餐具時能否做到一次性餐具的減量?記者走訪了廣渠門、磁器口與崇文門附近的多家餐飲門市,發現一次性餐具在堂食中已經比較少見。

慶豐包子鋪,堂食區域提供了可循環使用的餐具

在廣渠門附近的一家南城香快餐店,取餐台旁配備著瓷質杓子,邊上的消毒箱則插放著瓷筷。門市經理介紹,這些餐具都是公司統一定製的,可以清洗再利用。“用這樣的餐具,首先是為了環保,另外也有利於建立公司形象,顯得更正規一些。”

而在磁器口附近的一家吉野家門市,除了有瓷質筷杓,還有可循環使用的杯子,這些瓷杯主要用於早餐時段接取咖啡或豆漿。店家介紹,所有的餐具在一年多前做過一次更換,顧客更早時就餐只能用一次性木筷或塑料杓。

吉野家餐廳,堂食區域提供了可循環使用的餐具

在記者走訪的其他四五家面飯類快餐店,堂食區域內均沒有看到一次性筷子和杓子,店家只有接外賣訂單時才會使用一次性餐具包。而由於難以替代等問題,一次性杯子和塑料吸管的使用依然比較頻繁。

店家只能為堂食顧客提供一次性餐具的情況,僅在崇文門附近的一家快餐披薩店出現。店長表示,門市主要做的是外賣生意,堂食顧客的比例很小,因此就沒有準備不鏽鋼刀叉等餐具。“而且員工飯點的時候非常忙,很難顧及清洗刀叉,用一次性餐具能方便不少。”

外賣訂餐:“無需餐具”功能仍待完善

上海市施行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後,外賣訂餐出現了怎樣的變化?記者在訂餐平台上搜索上海地區的外賣店家,發現一些店鋪已經在點餐頁面的醒目位置加入了“餐具”一項。用戶除了點選菜品,也需要選擇是否需要餐具,部分店家還標注了餐具的額外收費,每份在一毛到五毛不等。

上海地區外賣下單,有商家主動標出了“餐具欄”

其他沒有單獨列出餐具欄的店家,用戶點擊下單後,訂餐APP也會自動彈出“選擇餐具數量”的頁面,用戶必須選定後才能進行下一步付款。頁面下方還有“後續訂單餐具設置”的追加選項,用戶可以選擇“依據餐量提供”或“無需餐具”。

上海地區外賣下單,APP會強製要求選擇餐具數量

目前,APP訂餐平台尚未強製要求北京用戶在下單時選擇餐具,用戶如不要餐具可自行備注。但記者發現,這項備注功能的實際作用比較有限。記者嘗試在五家不同的店鋪進行了外賣下單,每一單均標注不需餐具,但最後沒有配送餐具的只有一家,其他四家均附帶了餐具包。

對比五家外賣的收據發現,備注欄的位置和備注字體大小都有所不同。唯一沒有配送餐具的店鋪,所用收據的備注欄位於收據上端,備注字號較大,字體也與收據其他內容有明顯區別。門市經理表示,之所以如此設計收據格式,就是為了讓員工打包時不會漏看備注信息。

而在其他的四家店鋪,收據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有的備注信息被放在了最下端,字體還很小;有的則密密麻麻地與其他信息混在了一起,很難辨認。記者走訪了其中一家店鋪,店長表示,當時確實是員工在打包時沒仔細看,隨手把餐具放了進去,下次會更注意備注的信息。

平台回應:應加強對商家監督 引導用戶參與

相比於堂食,外賣已經成了一次性餐具的主要消耗場景,訂餐APP中設計“無需餐具”選項,對一次性餐具的減量有很大幫助,也契合了用戶追求環保的理念。外賣平台美團的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對於“必選餐具數量”功能,公司已經開始根據上海的推行情況來規劃其他城市的下一步進展。

針對記者反映的“已備注無需餐具,最終仍收到餐具”問題,負責人表示,改變這一現象需要加強對商家的宣傳和監督。“我們在後台上線了《不需要餐具商家規則》,每個月底會統計商家的執行情況,並提供獎懲。執行情況好的商家,平台會在環保活動頁面中公布名單,用戶可以直接點擊商家下單。執行情況較差的商家,在APP的展示權重上會受到一定影響。”除此之外,平台也號召用戶積極參與“無需餐具”訂單後的環保小調查,多向平台反饋,進一步監督商家的履行情況。

“外賣作為連接商家和消費者的平台,除了對商家進行監督,也應該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引導消費者樹立環保意識。”負責人表示,美團外賣已經將每月的最後一天設立為環保日,並借助植樹節、環境日等環保節點,向消費者發起環保倡議。對於用戶不選擇餐具的行為,平台也會有相應激勵措施。每一次點選“無需餐具”選項都會積攢環保能量,並兌換成公益金,捐贈到“環保設施公眾開放基金”當中。

建議:在家點外賣 就別要餐具啦

“從目前來看,對於新規的支持與質疑之聲都有,我個人是屬於支持一方。”餐飲行業研究者閆寒表示,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會增加原材料的消耗,餐具的後期降解也有難度,新規的實施對於環保肯定有促進作用。“但有人認為這犧牲了就餐時的便利性,實際操作中會有難度。”

在閆寒看來,很多人可能忽略了條例表述中的“主動”二字。“不得主動提供並不是直接禁止,這其實給了消費者選擇的余地。既可以自帶餐具,也可以向商家索要。”

有部分人出於衛生和環保角度,向來就會在吃外賣時用自己的餐具,這次的新規對於這部分群體沒有影響。而對於一些在“臨界狀態”糾結的人,新規的施行有助於堅定他們用自己餐具的想法。“對於在家點外賣的人,新規的施行也有一定的督促作用。既然家裡有餐具,就不要再向商家多要一份了。”

除了從條例上限制以及從環保概念上宣傳,閆寒認為,一次性餐具的減量問題也應從商家的成本角度推動。“比如現在塑料吸管使用量很大,有的咖啡店、奶茶店就採用了一種無需吸管的直飲杯,打開杯口的小蓋就可以直接喝到飲料。直飲杯的出現就是一種成本推動的結果,商家能從中節省塑料吸管的成本,又不會影響用戶的就餐體驗,他才有意願去改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