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學茶之道,該以哪一款茶器開始?

茶有茶道,器亦當體其道。一件好的器具,安全性和功能性是它的根本,形製色調是它的風采,主人的妥善使用,更蔣賦予它的生命。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每一個學茶的初學者,都可以由器開始,從器入茶,再從茶領悟生活美學。


茶器精講

1 煮水壺和火爐

一組得心應手的燒水器,可以帶給茶人無限的靈感。所謂的「茶室四寶」中的「玉書煨」即是煮水壺,「潮汕爐」則是燒開水用的火爐。

現代已經很少再用此壺,一般的茶藝館,多用宜興出的稍大一些的紫砂壺,也有用鐵壺的。鐵壺古樸、耐看,煮出的水為軟水,口感較圓潤、甘甜,用來沖泡茶品,可有效提升口感,不過鐵壺提起來相當沉重。銀壺煮的水,味道軟甜,壺也不重,只是價格比較高。

2 茶壺

茶壺是茶具的中心,壺的大小、泥料、形製等都關係到茶湯的香氣和韻味。

在明代,人們對壺器的主張是以小為貴,「壺小則味不渙散,香不躲擱」。

3 壺承

壺承本來的功用是為了保證席面的整潔乾爽,承接淋壺的熱水。

淋壺的目的是為壺加溫,以泡出茶的精美真味,只有需要高溫沖泡的茶葉,才用得上淋壺,此時須選用深腹的茶船,以便承接淋壺的熱水。

使用深腹的壺承泡茶時,要記得隨手倒掉淋過壺的熱水,不要把茶壺久浸在已經冷卻的涼水之中,否則,不但使壺溫下降,泡不出美味的茶湯,而且日久之後壺身會產生上下兩截色澤。

4 蓋碗

蓋碗亦稱蓋杯,是含蓋、碗、托三件一式的茶器。

飲時多以蓋撥茶,可直接啜飲,還可以拿起杯蓋,移至鼻端聞香。杯托則可以避免端茶燙手,托著杯托,也會使蓋碗看起來雅緻大方。當我們選購蓋碗時,要親自端起來試試,有時候過大的蓋碗口徑,手是無法負擔的。同時試試蓋子是否好撥動,這樣在撥茶葉時,才可方便使用。

5 茶盅

茶盅,又名公道杯,為求能濃淡均勻地分配每一杯茶湯而名之。也有稱其為「茶海」。

選購茶盅應注意茶盅的容量要比茶壺大,而且茶盅的出水也很重要,在倒茶至茶杯時,要考慮茶盅的出水是否順暢,防止倒得到處都是。

6 茶杯

不同質地、顏色、形狀、大小、高低、厚薄的杯子都可以來品茶,茶湯會呈現出不同的氣質,有時差距大得令人驚訝。

但不論什麼茶,若以好的杯子來品飲,茶湯的香氣、湯色、滋味,都會更加細緻、豐富而迷人。

7 茶杯杯托

杯托,古稱盞托。杯托的用途主要在於防止燙手,同時也有衛生上的考量,為了避免直接觸到杯緣,茶主人以杯托的方式奉茶給客人,較為妥當,也顯得雅緻。

選購杯托的重點是:杯托的比例要與杯子的大小、形狀、顏色等相稱;杯托的設計應該要順手好拿。如果杯托本身過大、過小、過於低平,茶杯放在上面就不太穩定,也就不是理想的杯托。

茶席桌面若平整,杯型又穩健,又若無大小適中的杯托時,可考慮直接使用軟質杯墊。

8 茶則與茶匙

取用茶葉的時候,最好使用茶則。我們的手上有手汗、護手霜之類的氣味,不要用手直接拿取茶葉,以免使茶葉吸附了雜味。

茶匙除了掏取茶渣,尚有通壺之用。

9 茶罐

茶罐,用以貯藏茶葉的容器。茶罐的材質豐富,常見的有陶瓷、紫砂、竹製、錫罐等。茶葉存放時要避免日照,所以最基本的要求是應置於不透光的罐子中,市面上的玻璃茶罐則多是為了美觀或陳設而推出。

選購茶罐,要注意它的功能性,盡量選擇口徑較大的茶罐,以避免在面對較蓬鬆的茶葉時,不好取用,造成茶葉碎斷。

10 茶盤

茶盤是用來盛放茶壺、茶杯、茶寵乃至茶食的淺底器皿。其選材廣泛,常見的有金屬、竹木、陶土等材質;茶盤的款式也十分多樣,尺寸大小不一,有圓月形、棋盤形,扇形,方形等等。

不管什麼材質和式樣,最重要是:寬、平、淺、白。即盤面要寬,以便根據客人人數的多寡,放置茶杯數量;盤底要平,才不會使茶杯不穩,易於搖晃;邊要淺,色要白,才能茶壺、茶杯、茶湯襯托得出色,使之雅觀。

11 水方

水方又稱水盂,納汙,用於傾置溫壺清杯後的水和沖泡完的渣葉。水方的選擇,要依自己在泡茶時的太空來決定,選擇適當的大小,才不會佔去太多的太空,影響到泡茶時的動作。

一般來說,如果想把水方放置在茶席中,應該選用精緻的小水方;如果需要用到稍大一點的水方,最好把它移到遠離茶客的地方,比如茶爐的後面,放的地方不要太醒目,但還是要注意順手好用的原則。

而對於色彩的選擇,最好與其它茶具的色澤、材質做整體的搭配。市面上常見的水方,大多以陶瓷的材質為主。若是茶席中已經有茶盤,則可以不使用水方,因為茶盤基本功能就可以承接多餘的水,而茶渣另外清理即可。

12 潔方

潔方,即是茶巾。古為拭盞潔器之用,行茶時手邊隨時使用的潔方,一般不超過手帕大小,力求精緻小巧。


茶器之美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作為孕育和盛載茶的器具,茶具是我們鑒賞和品飲茶湯的媒介,「器具精潔,茶愈為之生色」,茶器茶具對茶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邂逅一賞心器具,忙裡偷閒中,品上一兩口清淺淡雅;於無數的陶職人之手,準確地接過心與靈的巧思;於觸覺與視覺之間,清晰地體悟天地人的自然與匠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