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設立19年,只有31人獲獎,這個最高獎項深刻改變了中國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既是科學界的皇冠,也是國家的臉面。

正解局出品

剛剛開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是科技界的盛會,也是國家的盛事。

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最受關注。據統計,自2000年設立以來,共有31名科學家獲獎。

為什麼要設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為什麼2次空缺?從中能看到什麼啟示?

1. 科學的皇冠、國家的臉面

新中國獎勵科技創新,可以追溯到1955年。其時,國務院發布《中國科學院科學獎金的暫行條例》,條例規定,一等獎獎金為1萬元人民幣。

1978年,全國科學技術大會獎勵了7657項科技成果,標誌著科技獎勵制度的恢復。1999年,國務院發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次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正式設立。



設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並非易事,至少需要兩個條件:國家有意識,科學家有實力。

獎勵科技創新,是希望以此為槓桿,引導、推動科技創新。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意義更為重大,是槓桿,更是標杆,有著示範、引領的作用。簡言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既是科學的皇冠,也是國家的臉面。

再看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相關規章:每年評選一次,每次授予不超過兩名,由國家長官人親自簽署、頒發榮譽證書、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章和獎金。

規格如此之高,非國家有意識不可為也。

高規格,決定了評選的高標準。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設立之初,雖然只在國內評選,但衡量科學成就的尺度,卻放之四海。

如果我國的科學家,沒有取得世界級的成就,這個獎項便空有其名,絕不可能設立。

事實上,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評選標準就是寧缺毋濫。2004年和2015年,沒有符合條件的獲得者,該獎項就空缺了。

2. 獲獎名錄裡的中國科技創新史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名錄,亦是一部中國科技創新史。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申報條件寥寥兩句話而已——


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的。

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

梳理31位獲獎科學家的成就,可以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要麼是國內的開創者,要麼是世界的領先者。

開創者,大多以「**之父」享譽。如首屆獲得者吳文俊和袁隆平,分別被譽為「數學機械之父」、「雜交水稻之父」。獲獎的還有「漢字雷射照排系統之父」王選、「中國預警機之父」王小謨、「中國航空航天之父」王永志、「中國肝臟手術之父」吳孟超、「中國材料之父」師昌緒、「中國粒子加速器之父」謝家麟、「中國干擾素之父」侯雲德等。


領先者,大多以「首次」流芳。如屠呦呦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製取青蒿提取物,謝家麟成功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量電子束治療腫瘤的醫用加速器,吳孟超研製出世界上第一支肝癌疫苗。

讓人欣喜的是,多數情況下,國內的開創者同時又是世界的領先者。

有意思的是,獲獎最多的研究領域是國防。今年新獲獎的劉永坦和錢七虎,一個是雷達專家,一個是軍事工程專家,從事的都是國防事業。與其類似的還有「中國預警機之父」王小謨、「中國核彈之父」程開甲、「火炸藥之王」王澤山。再算上與之相關的材料、航天領域,就更多了。


左:劉永坦 右:錢七虎

可能的原因是,國防科技關乎國家安全,乃國之重器,此為國家戰略的考量。

此外,國防事業科研人員,因工作保密要求,大多要與外界保持一定的距離,乃至隱姓埋名。2014年的獲獎者於敏,為了研究氫彈理論,隱姓埋名長達28年。授予他們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獎勵,也是一種「彌補」。

3. 19年來的悄然變化

擁有19年歷史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評選機制由推薦製調整為提名製。以前,候選人都是由政府部門推薦,實際操作中變成了個人申報製,引發「跑指標」等弊端。提名製參照國際慣例,由專家學者提名,科技人員可以潛心研究、專註學術。評選機制的變化,增加了學界的權重,讓評選更合理。


獎勵對象由公民調整為個人。以前,只有中國公民才能參加評選。調整後,符合條件的外籍人士也將有可能獲得獎勵。放寬國籍限制,體現了中國的開放與包容。

獎金標準由500萬元調整為800萬元。獎金大大提高了,由設立之初的500萬元/人調整為800萬元/人。更大變化的是分配結構,最初的500萬元,其中450萬元要用作科研經費,剩下的50萬元才歸獲獎者個人所得。調整後,800萬元全部由獲獎者個人支配。獎金歸屬的調整,也體現了國家對科研人員個人待遇的重視。

如果將視野擴至其他獎項,我們還能看到更多的變化:技術創新正在助推產業崛起,越來越多的企業出現在舞台上,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科技成果不斷湧現……

4. 我們是見證者和受益者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最大意義,是對自主創新的彰顯與弘揚。

獲獎者大多年逾70,這啟示我們,科技創新,有可能需要通過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實現核心技術的突破並取得優勢地位。

這條路線哪怕再難,也要堅持走下去。歷史早已證明,只要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掌握發展的主動權:雷達、炸藥等國防技術可能離我們較遠,雜交水稻、青蒿素、肝癌疫苗卻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見證著中國的變遷。

我們有幸成為這場變遷的見證者,也是受益者。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