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央視辟謠食物相克 蕃茄和螃蟹同吃等於砒霜?假的!

影片加載中,請稍候...

  央視辟謠食物相克!——蕃茄和螃蟹同吃等於砒霜?假的!所含無機砷含量遠遠低於國家標準,且原本就在螃蟹裡,加入蕃茄根本就沒有增加。

imageimage
imageimage

  文字實錄:

  接下來我們將聯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共同為大家在這裡發布今年3·15晚會的一號消費預警。

  在生活當中我相信很多人都聽到過類似這樣的說法,比如說千萬不要把這種食物跟那種食物搭配在一塊兒吃,可能會讓你身體產生不適甚至產生中毒。這就是傳言的食物相克的說法。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有不少的人對食物相克的說法深信不疑的,甚至有的人把它當做科學常識來看待。我有一位同學他就是這個大軍當中的一員,在他們家的廚房牆壁上非常醒目地貼著這樣的兩張表格,提示自己什麽東西不能跟什麽東西放在一塊兒吃。所以,他們家每一頓飯做飯之前往往都是站在表格前仔細地端想這個東西到底能不能跟那個東西放在一塊兒吃。

  我想這可能應該不是一個個案,如果大家到書市去看一看的話,你會發現和食物相克相關的書籍銷量也非常不錯。我們的記者也做了相關的調查,我們一塊兒來看。

  解說:想百這些書很容易,打開這家網站有關食物相克的書籍不下五種,價格20元左右,不僅有書還有張貼的表格按套出售,一套8張。

  搜尋另一家網站,相關的書籍也有十來種,表格不但成套出售還可以單章5元。

  這家網站上相關的書籍高達50種之多。做一些圖書大廈食物搭配大全一覽表等書籍佔據重要位置。

  有關食物相克的總數數不勝數,紅棗和蝦皮會中毒,VC和砷形成砒霜。榴蓮和牛奶放在一起咖啡因的東西,還有菠菜和豆腐不能一起吃,菠菜富含草酸,豆腐含有鈣,形成草酸鈣,容易腎裡形成結石。

  食物相克的種種說法有依據,有實驗結果讓人無所適從。這些說法都是真的嗎?

  陳偉鴻:看來關於食物相克的傳言真是太多了,這些傳言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今天我們請到了一位專家來為大家答疑解惑。為大家請到的這位專家是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和營養工程學院的范志紅副教授,范教授您好。

  范志紅:大家好。

  主持人:范教授長年在這個領域專注於學術的研究,而且她也常常在很多大眾媒體上為我們普通的百姓普及一些健康的生活理念。范教授,我相信很多人一定常常向您請教食物相克到底有沒有科學道理。

  范志紅:對,問我這方面問題的特別多,有人特別在意這事。

  陳偉鴻:特別執著。而且食物相克的傳言真是多到你信手拈來,每一條好像我們大家都曾經聽過。比如說我就聽到過千萬不要把蕃茄和螃蟹放在一塊兒吃,因為吃下肚裡之後它們在胃裡會產生反應,生成一種物質,叫砒霜。這種說法真是讓人不寒而栗,這種說法有依據嗎?

  范志紅:這種說法聽起來貌似很科學,他說蕃茄裡邊富含維生素C,這個維生素C呢能把螃蟹當中無毒的有機砷轉化成無機的有毒砷,剛才你說的就是屬於三價砷。

  陳偉鴻:你說的是科學名詞,但是總而言之你會發現大家在傳播這些傳言的時候一定為它穿上所謂科學的外衣。

  范志紅:沒錯,但是螃蟹跟蕃茄一起吃,在我們胃腸的這個環境條件下真的就會產生很多有毒的無機砷嗎,還是讓實驗數據說話。

  陳偉鴻:接下來我們一塊兒看看這個實驗。

  (實驗)

  林立:針對這個謠言今天我們選取螃蟹和蕃茄,模擬人體消化過程來驗證螃蟹中的砷是否會轉化為有毒的砒霜。恩首先分別用天平秤取2克蟹黃和蕃茄,還有根據中國藥典配置的人工胃液。斡旋混合後,放入恆溫箱兩小時,調節PH值加入人工腸液,渦旋混合後再放入恆溫箱倆小時,基本上模擬了人體的消化過程。之後往樣品中加入提取液提取螃蟹中的砷,我們把提取液導入儀器進行生產量的測定,看看螃蟹真的把螃蟹中的砷轉化為砒霜?這是我們試驗的譜圖,白色的譜線為原本螃蟹中砷的含量,我們可以看出無毒的有機砷含量遠遠大於有毒的無機砷的含量,而綠色的譜線為我們加入蕃茄後模擬人工胃液得出的試驗結果,它和白色的譜線基本是吻合的。這可以說明我們的有機砷並未轉化為有毒的無機砷,特別是大家稱之為砒霜的三價砷。這個樣品中無機砷的測定結果小於0.06毫克每千克,遠遠低於國家標準限量要求0.5毫克每千克。

  陳偉鴻:看了剛才的這個試驗大家都知道這種說法是謠言了,不過我還是要追問一句,范教授,剛才的這個試驗結果是不是充分證明一旦某一天我們真的把蕃茄和螃蟹同時吃下肚裡,那絕對不會產生砒霜?

  范志紅:是這樣,這個試驗其實我們可以看出兩個層次的問題。第一個就是樣品裡邊的有毒的無機砷的總量真的是特別特別少,都遠遠低於國家標準了。那麽跟真正能傷害人體健康、引起中毒的劑量,那更是遠的都沒邊了。

  第二個我們能看出的問題是,這些有毒的無機砷是原來就在樣品裡的,並不是說因為我們加入了蕃茄,它的量增加,它根本就沒有增加。

  陳偉鴻:所以其實也充分證明剛才的那個傳言絕對是一個謠言。

  范志紅:沒錯,就是說即便這裡邊的無機砷全部是三價的,都不可能讓我們發生中毒的危險。

  陳偉鴻:還有一個困惑需要跟您探討一下,剛才我們是在實驗室當中做的實驗,我們採用了人工胃液和人工腸液模擬了人的消化過程,但這個結果是來自於實驗室當中的。我一直在想這個結果跟我們生活當中普通人吃了兩種東西之後的反應結果會是一致的嗎?這個結果能讓人信服嗎?

  范志紅:其實還有別的實驗。就是中國營養學會曾經委託蘭州大學醫學院做了各種食物相克說法的臨床試驗,結果一百多位志願者全部安然無恙。

  陳偉鴻:所以從另外一個管道進一步地證明剛才的那個傳言的確是謠言。雖然說一直以來都有這樣的專家學者不遺余力地在幫我們破解這些謠言,但是你發現食物相克的傳言的流傳範圍還真的是蠻廣的,尤其是進入到一個互聯網的時代之後我們更是很容易就可以從微博或者是朋友圈當中來看到類似的文章。

  接下來我想給大家繼續來看看剛才為大家呈現的那張表格,這個表格當中有兩個重點,我們劃出來給大家看一看。

  第一個重點,請大家關注一下這一張圖的左下角,上面寫的是“中國營養協會推薦”,聽上去一個很權威的機構推薦的,所以我們應該似乎相信食物相克。但是我們要負責任地告訴大家,早在2016年民政部就已經曝光所謂的中國營養協會是一家非法的機構,而正規和合法的機構名稱應該是“中國營養學會”。一字之差,可是差別卻是很大。

  另外一個重點,我們看一下圖表的右上方。可能字跡比較小,現場的觀眾看不清楚,當中是提示大家一個健康的生活理念,這句話沒毛病。毛病出在哪兒?出在它前面的一句話“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大聲疾呼”,我們真的找了很多人,在全網搜索了半天,可是很遺憾,真的沒有找到世界衛生組織曾經有任何一個專家說過類似的一句話。可是這樣的一張圖擺在很多人面前的時候不少人也許就選擇了相信,也許這就是謠言流傳的一個開始。如果從科學研究的角度,范教授,您告訴大家為什麽食物相克的謠言在這麽長的時間當中它依然有這麽強的傳播力度?

  范志紅:可能像有毒、致癌、傷身這些詞匯特別吸引人們的眼球,大部分人抱著的心態就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甚至是有點獵奇。還有少數人他對號入座,他說我今天吃了螃蟹,又吃了水果,我真的肚子疼了。是不是真的相克呢?出現這種情況,一個可能是因為他的體質不適合吃這些東西。還有一個可能是因為食物裡有致病菌。但是這事兒跟什麽砒霜中毒,真的沒什麽關係。

  我們在日常選擇食物的時候首先應該考慮營養是不是平衡,食品衛生是不是合格,是不是符合我們自己的體質,而不是去盯著什麽跟什麽不能一起吃。過於迷信食物相克的說法會影響我們的食物多樣性,而且容易誤導我們偏離健康飲食的大方向。

  陳偉鴻:雖然說食物相克的說法聽上去似乎有道理,但是縝密的試驗和種種的事實已經充分地告訴我們,食物相克這種說法就是一種站不住腳的謠言。今天的人們都開始講究吃得健康,但是千萬不要因此而走入誤區,要想吃得更健康,其實就像剛才范教授建議的那樣,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適時、適量,這樣才能真正保證您的健康和您的營養。

  好,掌聲謝謝范教授。

  馬洪濤:的確就像偉鴻和范教授所說我們的食品安全不是謠言而是科學,我們的市場秩序需要的是明細的規則,我們的消費品質需要有力的監管。在過去這一年當中我們作為市場秩序的守護者,我們的國家工商行政部門,他們又在做哪些行動保衛我們的市場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解說:在浙江烏鎮經營民宿快十年了,2017年以來當地工商部門要求景區內所有經營者在目錄上明確標注每道菜的用量和分量,價格都要經過核岩。

  民宿老闆:做這個土豆絲目錄上標明了8兩,我們就不能少於這個量。

  解說:在杭州市的一些商城裡2017年開始相繼推出一些商品的無理由退貨等政策。

  消費者:讓我填一個表寫明確原因退現金給我。

  解說:在浙江放心消費創建活動得到了大量商家的響應,商場、超市都擺出了放心消費在浙江的標誌,綠色通道、無理由退貨等承諾。

  2017年12315互聯網投訴平台上線平穩運行,全黨全國通過手機、微信、支付寶等形式隨時隨地登陸平台。去年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共設立消費者訴求898.16萬件,挽回消費者35.67億元,同比增長95.6%。2017政府在行動。

  龍洋:我們常說“民以食為天,吃的事是天大的事絕不能掉以輕心。食品藥品安全涉及到13億中國人民的身體健康和安全。實施健康戰略首先就要堅持最嚴謹的標準、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百姓吃得安心,吃得放心。在過去的一年時間當中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都是如何提升我們舌尖上的安全呢?通過一個短片我們一起來看。

  (短片)

  受騙人:9000元嘛。

  受騙人:我花了差200元不到兩萬。

  解說:誤導和欺騙消費者等違法行為,2017年7月初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9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在全國開展為期一年的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活動,涉案貨值3.6億元,罰沒金額1.8億元。2017年在藥品醫療器械等領域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2017年共進行藥品抽檢2萬多批,發現不合格醫療器械328批,排查藥品企業500多家,發現問題嚴重企業90多家,全年共查處食品藥品違法案件39.7萬件,移送司法機構4491件。到會製假售假窩電900多個,責任停產停業企業3800多家。

  陳偉鴻:感謝監管部門的努力,他們正在用自己的努力構築著我們食品和藥品的安全防線。接下來我們將繼續聯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為大家來發布今年315晚會的2號消費預警。

  可能大家都發現了關於食品方面的謠言,它的傳播總會有這樣或者是那樣的規律。我就發現每到特定季節到來的時候,總會有一些從前流傳過的謠言被重新翻了出來,又被套上了新的馬甲熱炒一番。人們把這樣的謠言稱之為“季節謠”,也就是按季節傳播的謠言。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呢?我們一塊兒來看看短片。

  (短片)

  關於蔬菜的謠言流傳甚廣,市場上的圓白菜是假的,有影片為症,這圓白菜竟然是蠟和塑料製成。

  夏天水光飄香,不良商販給西瓜注射增紅增甜的添加劑,這些會破壞肝髒、腎髒。

  秋風起吃乾果,看這些花生一經水票竟染紅了水,難道花生染了色?

  冬天到了,多吃主食儲備能量,可這面條、薯片、粉絲居然一點就著,難道是有不合格的添加劑在裡面?

  每當時令食品大量上季,有關謠言就會死灰複燃,我們把這些謠言稱之為“季節謠”。

  陳偉鴻:接下來的時間我們就帶著大家來破一破這些季節謠的真相。為大家請到的這位嘉賓是來自科信食品與營養資訊交流中心的副主任鍾凱博士。

  我其實在很多宣傳場合看到過鍾博士,他不遺余力地為大家講原理、做實驗,告訴大家什麽才是真實的,什麽才是謠言,今天我們要特別請您針對剛才的季節謠來一一地擊破一下他們的假象。

  我面前可以看到是兩個包菜,看著都像真的,其實是一真一假。

  陳偉鴻:很容易分辨出來嗎?

  鍾凱:很容易,掂量一下就知道了。

  陳偉鴻:得掂量,光看是不行的,這個分量有點重,就像我們平時從菜市場買到的菜一樣,果然是真菜。假菜到底分量能輕到什麽時候,哎喲,好像是一塊泡沫塑料。

  鍾凱:沒錯,這就是假的,它是用什麽做的?用聚氨酯做的。關鍵是在這兒,這麽容易識別的假貨哪個造假的會這麽乾呢?這個事情的真實名字叫仿真包菜主要是用於櫥窗展示或者是給孩子上課的時候做道具,它的價格比真包菜貴多了,不符合經濟規律,造假的人也不會這麽乾。類似的像塑料紫菜、塑料大米,同樣道理成本很高,比真食物還要貴,誰會這麽乾?這純粹是編造的謠言。

  陳偉鴻:您剛才道出真相的時候現場好多人都笑了,他們突然發現“是啊,這些騙子應該是不至於捨得花大價錢”。

  我們繼續破一破季節謠之二。就是西瓜注射,因為在生活當中很多人會告訴我們說別挑太紅的西瓜,那可不是真正自然長熟的,都是打針打的。

  鍾凱:其實西瓜皮倒是比較結實,但是瓜讓非常脆弱,而且是密閉的結構,針可以扎進去,但是把水打進去很難,要用很大的力氣,一拔針水就往外冒,水壓之下這個掛穰會壓壞,而且針眼也成為了細菌入侵的通道,這樣的西瓜根本放不住,不到一天就得壞,是不是商家得不償失。

  陳偉鴻:我們再看看季節謠為大家展示了這樣一個細節,一杯泡著花生仁的水真的變紅了,難道不是染過色的嗎?為什麽會掉色?

  鍾凱:真的很紅,果蔬掉菜是因為含有天然性的色素,花生泡水變色,這太正常了,因為花生裡有一種色素叫花生紅,相類似的紫米、黑花生、黑枸杞、黑豆,也掉色,我們吃桑椹手指都會染黑,其實同樣的作用,花青素的作用。

  陳偉鴻:剛才我們看到的另外一個季節謠說是很多主食都可以被點燃,薯片、面條,很多人很緊張,這到底是不是真正的食物做的?為什麽會點燃呢?

  鍾凱:其實食物能燃燒很正常,因為我們吃的食物裡最主要的三種成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都是可以燃燒的,所以食物能燃燒太正常了,跟食品添加劑沒關係。

  陳偉鴻:剛才這幾個季節謠破得都非常簡單,再破一個稍微難的,當然可能未必對您而言它有難度。

  這串葡萄顏值很高,可是你仔細看,上面會有一層很薄很薄霜一樣的物質,有人說這個白霜就是農藥的殘留,吃下去之後你會中毒的,所以鍾教授這種說法靠譜嗎?

  鍾凱:平時真的有人問我這個問題,今天正好借助央視3·15這個平台給大家做一個解答。

  首先,我們應該先做一個試驗,測試一下看看這個白霜到底是什麽東西。

  陳偉鴻:沒問題,我們一塊兒看看鍾博士帶給大家的這個實驗。

責任編輯:陳永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