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私募借公募通道科創板打新 監管層作兩手防備

每經記者:楊 建 每經編輯:吳永久

近期,“科創板第一股”華興源創中簽結果公布,網下最終發行數量為2698.67萬股,佔扣除戰略配售數量後發行數量的70.18%。而作為網下配售A類投資者的公募基金就佔比高達75.87%。公募基金在科創板網下打新中成為了絕對的主力。

對於“一票難求”的科創板新股,看好科創板打新收益的私募基金也在積極想辦法,不少私募機構積極尋求各種渠道,增加打新科創板公司的機會。

借道公募迷你基金成潮流

科創板新股發行分為網上發行和網下發行兩種方式,網上發行面向個人投資者,網下發行則面向專業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如果想參與網下打新,只能借道專業機構投資者發行的相關產品。與此同時,專業機構投資者又分為A類(社保、公募、養老金)、B類(保險公司)和C類(私募、券商資管、券商自營等其他投資者)。網下發行數量的50%會優先向公募、社保基金、養老金、企業年金基金、保險資金等配售。

6月26日,“科創板第一股”華興源創發行價格終於確定,通過初步詢價確定本次發行價格為24.26元/股。發行公告顯示,最終有1285個有效報價配售對象成功入圍。在這1285個入圍對象中,大部分是公募基金產品,鵬華基金共有53隻產品參與申購,全部入圍,入圍率100%;而從華興源創中簽結果來看,作為網下配售A類投資者的公募基金就佔比高達75.87%,公募基金在科創板打新中佔據了絕對的主力。而除了公募基金外,只有少量的私募基金產品入圍。

據了解,自5月下旬開始,就有不少私募機構與公募洽談合作,試圖借道公募基金的“殼基金”參與科創板打新,其中部分機構希望公募“殼基金”扮演純粹的通道角色,讓渡底倉投資權。市場上已經有不少存量的迷你基金轉型為科創板打新基金產品,吸引類似私募等機構資金的進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一位私募人士處了解到,該私募現有的一隻產品,通過專戶的形式投向公募基金產品,在公募基金上配置底倉和打新股。

監管層嚴格杜絕通道業務

不少被網下打新門檻拒之門外的私募機構紛紛借道公募產品布局參與,以打新策略為主的公募“殼基金”成為搶手貨。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借道打新也吸引了監管層的注意,近期監管部門向基金公司下發了關於基金參與科創板投資的相關要求,其中就要求必須嚴格杜絕通道業務,具體的通知主要包括參與科創板投資(包括打新及二級市場投資)的基金應當由管理人主動管理,獨立進行審慎的投資決策,嚴禁作為委託人的通道存在,不得接受委託人的任何投資指令,這顯然對不少借道公募“曲線打新”的資金來說將明顯受到衝擊。

另外上交所官網6月8日通知,第一屆科創板自律委發布《關於促進科創板初期企業平穩發行的行業倡導建議》,建議除科創主題封閉運作基金與封閉運作戰略配售基金外,其他網下投資者及其管理的配售對象账戶持有市值門檻不低於6000萬元;建議通過搖號抽簽方式抽取六類中長線資金對象中10%的账戶,中簽账戶的管理人承諾中簽账戶獲配股份鎖定,持有期限為自發行人股票上市之日起6個月。這意味著科創板打新不再是無風險收益,鎖倉可能會破發,短期貨易資金明顯受到衝擊。

這份倡導建議實際上被視為約束過多打新账戶進場的有效手段,鎖倉規定的出現,會將一批試圖短期貨易獲取暴利的資金被動“長期化”,參與公募產品的間接成本增加,收益的吸引力降低。

對此,基岩資本副總裁岑賽銦指出,鎖定期可能會降低打新的收益率,不過私募借道公募的可能性很小,公募基金本身的獲配率有限,且公募基金本身不存在賣不出去的問題。

另外打新的收益率由何時賣出、打新策略等多方面因素決定,通過借道對收益率的影響並不直接,獲配率與網上申購相比更高。

上海雷根投資李金龍告訴記者,私募“曲線打新”的方式常見的有通過投資符合資格的公募產品或者私募產品參與,由於每個管理人只有3個不同出價,因此借道其他管理人的產品,在報價上會喪失一定自由度。另外公募產品有10%概率中簽新股鎖半年,對於投資者的贖回可能會有影響。公募作為A類投資機構,中簽率會相對較高,除非對所投公募產品的規模有一定把控能力,否則公募如果產品規模太大,收益率容易被產品總規模給稀釋掉。

六大環節認定為通道業務

近期,青島證監局的一則處罰通知把私募借道問題講得很明白了。2019年6月25日,青島證監局就青島圓融投資和相關責任人開出4張罰單,重罰關聯私募通道業務,震驚私募行業。

證監局是如何查到這個通道業務呢?通道業務通常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和關聯性。而從監管措施決定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監管層是從私募基金實際募集、發行、投資、管理、投資者維護和信息披露工作的六個環節都進行認定的。

青島證監局公布的監管措施決定顯示,青島圓融投資首先是為國鵬投資發行私募基金產品提供便利,公司發行的私募基金產品青島圓融國鵬盛世1號契約型私募基金、青島圓融國鵬盛世2號契約型私募基金實際募集、發行、投資、管理、投資者維護和信息披露工作均由國鵬投資從事,而青島圓融投資無人實際管理上述基金,且不能明確其投向的底層資產。

值得注意的是,青島圓融投資為國鵬投資發行私募基金產品提供便利,但是發行私募隻負責“貼牌”卻不進行管理。在檢查中發現,公司實際辦公地址不是基金業協會備案登記地址;登記的高管人員朱昀、任順英、謝朝暉均未實際履職;未及時更新相關財務報告;公司未妥善保存青島圓融國鵬盛世1號契約型私募基金、青島圓融國鵬盛世2號契約型私募基金相關檔案資料,且不能明確該部分檔案資料去向。

有私募基金經理告訴記者,是否讓渡投資決策權,成為鑒別是否淪為通道的核心所在,之前確實有不少機構資金尤其是私募資金有這方面的需求,確實存在不少“殼基金”充當純通道的情況,但很難辨別通道業務,關鍵還是在於基金公司自律。另外,雖然監管嚴令禁止,但仍有部分公募“殼基金”充當通道,畢竟有需求就會有市場。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