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業內談城中村:不能提供住房保障 就得容忍貧民窟存在

  “租不起”的現實,好生活的訴求

  資本逐利的鷹眼,拿著放大鏡俯視,哪些還是低成本太空?城中村無疑是最誘人的那塊肉。

  來源:證券時報   李宇嘉

  剛剛,網紅城市深圳因高調推出“二次房改”而備受推崇,現在出岔子了。大肆改造城中村的長租公寓,原來不僅僅是實現“美好生活”的,它還帶來租不起的現實困境,這是連政府座上賓的富士康的員工們都無法承受的。好在,輿論鋪天蓋地的倒逼下,政府將富士康員工住房問題納入人才安居,在廠區附近城中村改造項目中辟出一塊,員工可以市場價約6折的價格申請房源。

  底層呐喊,輿論發酵,公司回應,員工不答應,政府回應,這樣幾個周折後,員工安然躲進了“小樓”裡。“獨角獸”富士康這樣的企業,尚且費這麽大勁來影響政府決策,保護自己的員工,800萬居住在城中村裡的其他市民們,估計沒有富士康員工這樣的運氣了。敲著鑼、打著鼓的各路資本,浩浩蕩蕩地開進城中村,漲租金是鐵定的事情。

  培育規模化租賃,這是房改頂層設計。“十三五”期間,深圳要將100萬套(間)城中村住房改造為長租公寓,這已白紙黑字地寫進了政府的紅頭檔案。城中村髒亂差、居住體驗不好,這是培育租賃市場的大敵,改造或在情理之中。但試想,不管是補上消防衛生等安全的短板,還是配上小清新的體驗,都是真金白銀投入,難道不漲租金嗎?再說市場租金也在每年上漲啊!

  邏輯沒錯,但富士康員工的傾訴告訴了我們,底層廣大居民的實際需求是什麽。“單間每月租金700元-800元,佔工資的三分之一”。這麽說,富士康員工的月收入在2100元-2400元。筆者查了一下,2017年深圳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52938元,月均收入4411元。按收入分配“二八定律”,中位數估計就在2500元左右。不影響生活的話,租金不超過可支配收入的1/3,這是國際慣例。

  誰都想住好房子,但需要往往被現實“打臉”。政府不提供保障,市場就會自發解決。於是,深圳產生了佔總住房面積51%的城中村。2010年左右,建案價已高高在上,但城中村單間租金僅200元-500元,孔雀東南飛源源不斷。

  2010年以後,深圳城中村改造全面提速,本來說好的拆除重建和綜合整治並行,但拆除重建的利益更大,佔了主導。顯然,拆除城中村,既改善城市形象,又能提供政府需要的太空,還能做大固投。但拆除成本要靠房價和租金上漲買單,接受不了的租戶,不得不遷往外圍租金低的地方。

  現在,大家應該知道,為何多數居民連城中村一套房都租不起了,因為低租金的,改造成本也低,都被消滅了,取而代之的是價格以萬元為部門逐年累加的、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的上等建案。目前,特區內的城中村,一套60平米的房子租金要2000元-3000元,租單間、合租、打隔斷已是常態。反思來看,2008年開啟的城市更新,本質上就是資本角逐城市太空價值窪地的過程。

  現在,容易拆除的都拆除了,全市建案價高達每平方米5-6萬元的情況下,剩下的都是改造成本奇高無比的硬骨頭,再加上新房被限價,市場化主導的城市更新搞不下去了。怎麽辦?天上下紅包雨,政策鼓勵規模化租賃、長租公寓。於是,短短2年內,深圳湧現出300多家長租公寓公司。資本逐利的鷹眼,拿著放大鏡俯視,哪些還是低成本太空?城中村無疑是最誘人的那塊肉。

  就像巴西和印度,你不給外來人口提供住房保障,就得容忍貧民窟的存在。深圳大體量城中村的存在,一樣的道理。現在,深圳新房改送來福音,未來60%的新增供應是政策性住房,以租為主,來了就是深圳人,一個都不能少,租金低至市場價的10%-30%。問題是,窪地逐一填平,騰挪任何一步都得付出巨大成本的情況下,怎麽來安放投奔你而來、嗷嗷待哺的子民們?誰來大體量供應租金低至市場價10%-30%的房子?要賺錢企業不會進入,國企參與,可持續嗎?

  (作者系資深地產研究人士)

責任編輯:孫劍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