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型冠狀病毒早期進化未見明顯變化 科學家呼籲嚴密監控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自發現以來,是否已經出現了變化,這是影響疫情下一階段發展的重要基礎科學問題。對此,1月29日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發表的一篇論文給出了一些線索,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提供科學依據。

文章根據目前發表的新型冠狀病毒的分析結果及公共數據柯瑞上傳的基因組比對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推測出此次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的早期進化機制,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早期的進化數據並未顯示明顯的突變,尤其是病毒的關鍵點位,不過對病毒中後期進化仍需進行嚴密的監控。

病毒早期感染力弱但傳播力不差

文章指出,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2019-nCoV很可能起源於蝙蝠,並通過野生動物傳播給人類。少數情況下,不同病毒通過感染同一宿主細胞後會發生重組,從而產生一系列遺傳物質不同的重組體,這些新重組的病毒中有些具備感染新宿主(其它動物或者人類)的能力。

“從現有數據來看,新型冠狀病毒在早期進化中顯示較弱的感染力,但這並不意味著傳播力差。”文章共同作者、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中科院生物安全大科學中心上海分部崔傑研究員表示。文章同時顯示,針對2019-nCoV的分析發現,在不同的蛋白上至少有17個位點涉及氨基酸的改變,而其中幾種突變在一起廣東家庭聚集性病例中比較常見。“這表明,病毒在發生人與人之間傳播後開始產生突變。”文章指出。

但研究人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此次針對2019-nCoV的分析中所發現的氨基酸的改變,由於目前沒有進行功能試驗驗證,無法斷定與傳播性之間的聯繫。目前來看,突變是十分隨機的,而且程度很低,還需要更多的數據來支持人與人傳播產生突變的證據,這是病毒在中後期進化中需要持續監控的。論文的作者呼籲:“嚴密監控病毒的突變、進化及傳播,這對指導疫情的控制十分必要。”

1月26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李斌在疫情聯防聯控新聞發布會上回應稱,目前還未發現病毒變異證據。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院士表示,目前仍在密切監測新型冠狀病毒的變異情況。

密切關注關鍵點位變化

研究人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病毒在某些關鍵位點發生的改變能夠極大的改變蛋白質的效率,例如,發生在刺突蛋白上部分氨基酸的改變,可能會影響病毒與人類細胞受體的結合,如果這種改變能夠增強刺突蛋白與受體結合的能力,那麽病毒的傳播能力會有所增強。

這也是科學家目前工作的重點,他們需要時刻監控病毒是否發生一些關鍵位點的變化,例如受體結合區等。研究人員未來將集中分析病毒在自然界及人群中的進化模式,闡明2019-nCoV的起源及與中間宿主作用的進化機制。

1月21日,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在國內學術期刊《中國科學:生命科學》英文版(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發表的一篇《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進化來源和傳染人的分子作用通路》論文引起巨大反響,該論文揭示了新型冠狀病毒人際間傳播機制。

這篇文章得出了兩點主要結論,其一,是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具有最近的親緣關係,其祖先宿主為蝙蝠;其二,是雖然缺乏關鍵的氨基酸,但新型冠狀病毒仍然能夠與人類的ACE2結合,實現和SARS類似的致病機理。

“雖然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病毒的差別很大,但是我們推斷感染機制是類似的,都是Spike-蛋白與人體細胞表面的ACE2蛋白結合。”文章的一位共同作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這位研究人員同時稱:“病毒的整個生命周期是結合、進入、複製和釋放。我們現在隻解釋了第一步,但仍然可以想辦法通過阻斷病毒關鍵蛋白Spike-蛋白和人體細胞表明蛋白ACES2蛋白的結合,來作為重要的防控手段。但從基礎研究到臨床應用還有距離。”

病毒變異後也未必“更凶險”

上述研究員還表示,由於目前的實驗數據還不夠多,因此病毒序列的變化太小,突變也很少,關鍵蛋白甚至沒有任何突變。而隨著更多病毒序列和更多臨床信息的獲得,才能看出病毒的變化和傳播規律。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1月26日曾表示:“每個病毒都有它的特點,基於研究人員過去對其他冠狀病毒的認識,病毒都是會變異的,但這次的冠狀病毒有別於其他病毒,從一開始分離出來到現在,不管是從環境還是從人體早先分離的病毒,都還沒有看到明顯的變異,說明這個病毒之間的差異非常小,需要時間去尋找它到底變在哪裡,現在還在進一步的密切關注。”

雖然科學家擔心病毒的變異將可能增強其傳播能力。不過也有科學家認為,並不是所有的病毒變異之後傳播能力都會增強。美國加州La Jolla的Scripps研究院傳染病研究員Kristian Andersen博士認為,病毒不斷的變異是它們生命周期的一部分,但是變異也不會特別地導致病毒的毒性增強或者更加致命。“我想不出病毒在疫情中變異後,更加凶險的例子。”Andersen博士表示。

美國田納西州的范德比爾特大學醫學院研究冠狀病毒的傳染病專家Mark Denison博士表示:“冠狀病毒已經多次展現出跨物種的探測,成功地從動物宿主轉移到人類。”他認為,病毒需要發生多個變異後適應新環境,還必須獲得入侵人類細胞的能力,並且躲避人類的免疫系統,在人體內複製,傳播給他人。“雖然這種轉移可以簡單地用‘跳躍’來形容,但是這個過程非常複雜,就好像是要跨過1000個高欄的跨欄。”

儘管病毒要通過“跳躍”要適應新宿主,但是Anderson博士還是認為,很少情況下,變異會改變病毒的傳染性。“大多數的變異會削弱病毒自身,對人類沒有影響。”他說道,“2018年一項針對SARS的研究就發現,SARS病毒的變異使得它的毒性減弱了。”

為了密切監測病毒的變化,研究人員已經分享了大量從新型冠狀病毒中分離的毒株的基因序列,而隨著這些基因序列數量的不斷增多,也將進一步揭示疫情發展的變化。“病毒不會改變特性,除非他們的序列發生了變化,所以持續持久地監測病毒的序列變化非常有必要。”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病毒學家Ian Mackay表示。

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微生物互助平台(P2M)主任、國家流感中心副主任Vicent Enouf也指出:“病毒會變成什麽樣沒有人能夠預測,現在唯一能夠確定的是只要是病毒就會變異,這是一定會發生的,問題是它會變到什麽樣的程度,這個我們還不知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