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楊宗麗:思政課不只是講歷史,而是心與心的交流

楊宗麗給學生上《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受訪者供圖

將理論融入事例中,讓課程內容生動鮮活,便於理解,被學生稱為“沉浸式教學”

每次上楊宗麗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中央民族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大一學生王晨百都會提前20多分鐘到教室,“這樣才能搶到前排的座位。”儘管這門課隻面向大學生開設,但常有碩士生、博士生甚至學校的青年教師前來旁聽。

作為中央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研室主任,楊宗麗從事思政課一線教學30余年,曾獲得北京市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優秀教師、中央民族大學十佳教師等稱號。在連續十幾年的學期末教師評分中,楊宗麗均位列全學院第一。多名學生表示,在楊老師的課上不僅能夠學到知識,還能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

用“一輩子”來備課

“上課中我們很少低頭翻書,生怕錯過楊老師講的哪句話。”王晨百原本沒想到,自己對一堂思政課的專注和熱情甚至會超過專業課。在她看來,楊老師講課有一種特殊的感染力。

當她講到黃海戰役中日戰艦對戰和鄧世昌犧牲的時候,講到五四運動的時候,王晨百都能從中受到啟發,“她從來不是空洞地背歷史,而是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個人感受出發。”楊宗麗這種教學方法被學生們稱為“沉浸式教學”。

她在俄羅斯旅遊的所見、參觀圓明園的所聞、觀看電影《芳華》的所感,全部都變成了講課素材。講到馬克思時,她展示了一張舊的圖書館借閱卡,聊起自己1981年借閱《卡爾·馬克思》的故事。在課余時間,她還帶學生參觀圓明園遺址、盧溝橋抗戰紀念館、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等,想方設法將理論融入事例中,讓課程內容更加生動鮮活,便於理解。

但是,這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過去幾十年中,楊宗麗一直在豐富自己的教學素材。有人問她,備一節課要花多長的時間?楊宗麗認為是“一輩子”,“小時候經歷的一件事,或是昨天看的一部電影都可能被用在今天的課堂上。”中央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孫英評價她是“以授課為中心”。在楊宗麗看來,思政課老師一定要涉獵廣泛,善於積累,並隨時更新自己的教學內容。為了上好一節課,她所準備的PPT就多達400多頁。

引導學生“學做人”

除了學習歷史知識外,多位學生表示,上楊老師的課最大的收獲是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講到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她會聯繫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會聯繫到每一個學生的個人成長。“作為年輕人,你們最大的紅利是什麽?你們要怎樣去利用自己的時間?”她的講授常常引起學生的思索。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畢業生匡俊英曾經上過楊宗麗的《中國革命史》公共課。2009年,他被授予“中國十大慈善家”的榮譽稱號。在演講中,他曾提到,一生難忘楊老師當年的教誨:“溫暖是會循環的,溫暖是會傳承的,謀求發展的同時,力爭做一個好人,一個高尚的人,回報社會。”這對他的人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楊宗麗一直認為,思政課不是一門簡單的歷史課,而是和學生之間一場心與心的交流。2013年4月,她被查出患淋巴癌,她積極調整心態,樂觀地應對病魔。出院後不久,又投入到本科、研究生的教學和工作中。當她在課堂上講起患病和治病的經歷,很多學生熱淚盈眶,“楊老師用自己的行動給我們上了一堂人生課。”

如今,年近花甲的楊宗麗仍然堅守在本科教學的第一線,她一直認為,能從事教書這樣的職業是自己的福氣。“學生並非教師講台前的匆匆過客,而是教師精神生命的延續。”

新京報記者 馮倓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