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陳子昂這首五律為什麽被認為是古今貼題的佳作

前言

一說起陳子昂(公元661~公元702) ,除了他的《幽州台歌》以外,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漢魏風骨晉宋莫傳”八個字。

陳子昂對於初唐時期流行的齊梁詩風深惡痛絕,批評其“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其實他批評的不是與他不相乾的沈約王融們,而是當時綺靡纖弱宮廷詩風。

高舉複古大旗的陳子昂,常常被人誤解為他隻寫古體詩,其實不然,他的格律詩作品也很多。只不過他的詩在內容上更加深刻地反映現實,更加追求充實剛健的漢魏風骨。

他有一首五言律詩很值得大家學習,曾經被《瀛奎律髓匯評》評價:

如此出題,如此貼題,後人高不到此。

一、陳子昂的詩歌理論《與東方左史虯修竹篇》

陳子昂的詩歌理論在這篇文章中表露無遺,《與東方左史虯修竹篇》:

東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漢魏風骨,晉宋莫傳,然而文獻有可征者。仆嘗暇時觀齊、梁間詩,彩麗競繁,而興寄都絕,每以永歎。思古人,常恐逶迤頹靡,風雅不作,以耿耿也。

一昨於解三處,見明公《詠孤桐篇》,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

遂用洗心飾視,發揮幽鬱。不圖正始之音複睹於茲,可使建安作者相視而笑。

解君雲:“張茂先、何敬祖,東方生與其比肩。”仆亦以為知言也。故感歎雅製,作《修竹詩》一首,當有知音以傳示之。

這段文字大意是,漢魏的風骨到了南北朝時期丟失殆盡,齊梁時期的詩風萎靡華麗,卻沒有比興寄托而空洞無物。我昨天見到了東方先生您的《詠孤桐篇》,真是太棒了,和孫綽的文章一樣擲地有金石之聲。您簡直可以和建安時期的作者相媲美。解先生也說,您與張華、何劭可以比肩。

這位被陳子昂大拍馬屁的人叫做東方虯,如果覺得這個名字陌生的話,看一下《觀唐習律十 應見隴頭梅 寫慣應製詩的宋之問被貶謫後詩風大變》就會想起來,他就是那個賽詩時被宋之問奪走了錦袍的那個人。

可惜的是,被陳子昂大家讚賞的《詠孤桐篇》今天已經見不到了,到底有多麽好我們無緣得見。不過從題目也能猜出一二,必定是借梧桐寫一位高潔孤獨的人物。

陳子昂複古追求的是內容上的剛健與充實,並不是對於漸漸成熟的格律詩(齊梁間時就是格律詩的前身永明體)有什麽意見,其實他也寫了不少優秀的五言律詩。

二、陳子昂的“五言古風”感遇38首

初唐多五律,七律極少,而且此時的五律也不像後來的五律那麽嚴謹,常有古體律體相雜的現象。陳子昂的感遇詩三十八首中有不少五言八句很像五律的詩,不過這些都是古體詩。例如這首《感遇其二》: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獨空林色,朱蕤冒紫莖。

遲遲白日晚,嫋嫋秋風生。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看到三平尾“何青青”就知道這不是五律了。這首詠物詩使用比興手法,托花草以感懷,其表達的內容是光陰如電、書劍無成的感慨。。

感遇詩38首有4韻8句、6韻12句、8韻16句,全部都是古風。按照施蟄存先生《唐詩百話》的說法:

陳子昂作這三十八首詩,直接繼承了漢魏古風,從它們的淵源來講,可以說是複古。但是,他的詩掃除了齊梁舊格,為唐代五言古詩建立了典範,成為先驅者。從他的影響來講,也可以說是創新。

所謂齊梁舊格,從形式上說,就是齊梁時期沈約等人倡導的講究聲律的詩體(格律詩的前身) ,從內容上說就是華麗空洞的宮廷詩風。

關於感遇,清初吳昌祺在《刪訂唐詩解》中注釋雲:“感遇者,感於所遇也。”據《舊唐書·陳子昂傳》說:

(子昂)善屬文,初為《感遇》詩三十首,京兆司功王適見而驚曰,此子必為天下文宗矣。由是知名,舉進士。”

以此來看,感遇詩似乎作於陳子昂成名以前,,但是其中有不少內容卻是反映了他進士及第以後的事情。

除了這些優秀的古風以外,陳子昂也傳下來很多嚴謹的五言律詩。

三、陳子昂的五言律詩

1、標準的五言律詩

度荊門望楚(唐·陳子昂)

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台。巴國山川盡,荊門煙霧開。

城分蒼野外,樹斷白雲隈。今日狂歌客,誰知入楚來。

這是一首標準的五言律詩,押灰韻。這是“貼題”二字的典範詩作。前兩句,去、下,反映題目中的第一個字“度”;遙遙、望望,即題目中的望。頷聯是“度”的過程,頷聯與頸聯也是“度”中“望”見的內容。

結尾一聯用楚狂接輿的典故,因前六句望見山川勝跡,詩人不由想狂歌一曲,因狂歌而帶出歌者“接輿”,因“接輿”乃唱歌嘲笑孔子的楚狂人也,末句又帶出了“楚”字。

整首詩完美的詮釋了“度荊門望楚”五個字。古人作詩未必先有題目,但是題目多為詩意的總結。

送魏大從軍(唐·陳子昂)

匈奴猶未滅,魏絳複從戎。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橫代北,狐塞接雲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這也是一首標準無瑕疵的五言律詩,押東韻。寫人物的詩,用典時常常利用與主人公同姓的歷史名人,當然要貼合其本人的特徵。陳子昂的好友姓魏,族中排行老大,所以叫做魏大。典故中的魏絳不但是一位善於領兵作戰的將領。更是一位善於和戎之策的政治家,他開創了歷史上漢族團結少數民族的先例。

第三句寫出發離別之地,第五、六句是從軍之地。燕然勒銘是用漢將竇憲的典故,對於魏大此次從軍送上了自己的祝福。

2、半古半律的的五言律詩

晚次樂鄉縣(唐·陳子昂)

故鄉杳無際,日暮且孤征。川原迷舊國,道路入邊城。

野戍荒煙斷,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時恨,噭噭夜猿鳴。

這是一首有初唐特色的五言律詩,首聯和頷聯失黏:暮、原。而且第一句“故鄉杳無際”是仄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的變格有一種是平平仄平仄,但陳子昂的這句把第一個字也用作仄聲了。 在初盛唐時有不少這些不太標準的五言律,其實這正是齊梁永明體的影響:失黏的律詩特別多。

這首詩的章法和《度荊門望楚》一樣,前兩句破題,中四句寫景,結尾兩句抒情言意。

魏氏園林人賦一物得秋亭萱草(唐·陳子昂)

昔時幽徑裡,榮耀雜春叢。今來玉墀上,銷歇畏秋風。

細葉猶含綠,鮮花未吐紅。忘憂誰見賞,空此北堂中。

這首五言律首聯和頷聯也失黏:耀、來,與上一首不同的是,第二聯還失對:今來玉墀上,銷歇畏秋風。

結束語

陳子昂在著名的《登幽州台歌》中吟誦到: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清詞學家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說過:

吾聽風雨,吾覽江山,常覺風雨江山外有萬不得已者在.........此萬不得已者,由吾心醞釀而出,即吾詞之真也.

陳子昂24歲中第,還算是比較順利,但仕途多蹇屢遭排擠和打擊,壯志難酬之後,陳子昂三十八歲辭職還鄉,後來被奸人陷害,年僅四十一歲冤死獄中。從陳子昂詩中可以看到有那麽多的無奈與掙扎。

結束時,按照慣例作一首五律作為作業。《讀陳子昂幽州台歌有懷》,用韻其度荊門望楚:

知君不得意,提劍上燕台。風雨江山裡,雲萍四海隈。

芳華漸搖落,襟抱未曾開。空羨陶公趣, 長歌歸去來。

@老街味道

觀唐習律十 應見隴頭梅 寫慣應製詩的宋之問被貶謫後詩風大變

觀唐習律11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沈佺期把樂府寫成七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