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專訪楊元慶:年輕化、AI 化的聯想走向何方?

多年以來,作為被大家熟知的品牌,聯想一直以其 PC 業務受到關注,但自 1984 年創辦至今,鮮有中國品牌像聯想這樣,在國際化上不僅通過 PC 業務,更是在數據中心、移動業務、VR/AR 甚至於人工智能等領域展開全球化步伐。

有趣的是,對於新技術的嘗試,聯想近幾年一直在努力「帶頭」。以 2017 年的 AR Mirage 產品為例,通過和迪士尼合作,聯想將星際大戰絕地武士的體驗帶到了現實,並實現了不錯的銷量。而在 2018 年 CES 上,聯想更是早早同谷歌合作,通過 Smart Display 這一新品類嘗試 AI 產品布局。

數字不會說謊,不僅僅是 PC 業務上保持優勢,聯想個人電腦+平板電腦市場在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魯等 9 個國家進入前三甲,智能手機市場在墨西哥、阿根廷等 4 個國家進入前三甲,而在新型的 AR 頭戴設備市場,聯想更在拉美地區稱冠。

在向多元業務的轉型中,聯想通過推進「三波戰略」:即第一波 PC 業務;第二波數據中心業務和移動業務;第三波「設備+雲」和「基礎設施+雲」業務,從產品到智能生態開啟了深入布局。

人們印象中那個沉穩持重的品牌,為何可以在如今變得多元化,甚至年輕起來?帶著這個讓人好奇的問題,我們在本周的聯想誓師大會上找到了答案。

4 月 10 日,在北卡羅來納州羅利,極客公園參加了聯想集團 2018 誓師大會(Kick off),作為一年一度的新財年展望,這一次大會聚集了來自北美和拉美地區上千名聯想外籍員工,而作為聯想集團董事長兼 CEO 楊元慶,也在大會結束後接受了專訪,他和我們聊了聊聯想如何在近幾年邁過「艱難日子」,又是如何找到自己新的步調。

以下問答根據 4 月 10 日楊元慶現場演講以及會後採訪整理,極客公園做了必要編輯:

Q:自 2000 年開啟國際化以來,土生土長的聯想,如今已經在在全球擁有 5.2 萬名員工,集團業務並擴展到全球 160 多個國家,有全球化的技術研發和供應鏈體系。那麽幾十年的歷史中,聯想一步步成長為國際化公司的脈絡是怎樣的?未來會朝哪裡發展?

A:中國公司國際化是必然的路線,中國有那麽大的市場做保底,在這個市場上積蓄了力量,最終還想要增長肯定要到更廣闊的市場上去。中國市場再大,也不過是全球百分之二三十的市場。如果只想以本土的市場來發展,是很難和全球性的公司來競爭的,這點聯想認識的比較早。中國的企業發展不外乎兩條路,一條橫著走,一條縱著走。所謂橫著走就是多元化發展,所謂縱著走就是你在把一個行業基於中國市場做大做強之後,你垂直發展,向海外去發展。

2000 年之後,我們開始探索國際化發展,恰好那時候 IBM 要賣他的 PC 業務,一開始我們還覺得是天方夜譚。到 2003 年,雖然我們在戰略上有意去推動這事,但依然覺得是蛇吞象,我們那時候在國內就是 30 億美元的業務,需要和 IBM 談,對 IBM 來說, 它是價值 100 億美元的生意,更何況人家是國際化的品牌,有全球運營的能力,我們那時只有在一個國家運營的能力,還只在國內是知名的。

無論是自主的國際化,還是並購式的國際化,都不是一條容易的路。那個時候,我們走這條路更難,遠比現在的中國企業出海要難得多,因為那個時候中國整體品牌知名度都不夠,包括中國製造的形象都是低端的,所以更難。相比較來說,我倒覺得並購的方式對我們來說反倒是一條捷徑,但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實際上我們花了四五年的時間,才慢慢走上正軌。

我們 2005 年並購 IBM,但是在 2005 到 2008 年這四年時間裡,營業額並沒有太大的起色。當時其實我們也很清楚,我們自己不具有成熟的國際化運營能力,那個時候我們請了老外做 CEO,花了四年的時間去完成團隊整合,以我為首的中國團隊,花了四年的時間去學習國際化運營,過去我們只會在小江小河裡面游泳,後來一下子到了大海裡面游泳,要適應一段時間才能比較自如。

經過幾年國際化運營探索後,從 2009 年開始,我們的 PC 業務有了很大起色。之前我們的營業額已經有四年沒有增長了,PC 市場份額一直徘徊在 7%、8%,在全球排在第四,排在戴爾、惠普和巨集基之後。在這種局面下,我們採用落實保護和進攻相結合的路線,用中國的團隊去打消費業務的市場,到了 2013 年,我們成為了全球市場第一,營業額從 140 億成長到 300 多億。

但到了 2013 年 PC 業務發展遇到了天花板,怎麽再發展?這時候就要多元化。因此在過去這幾年,我們開始大力地做移動業務,大力發展企業級的業務。走了國際化路線後,我們有了國際化的運營平台,包括國際化的組織、人才、作業系統等。

其實中國的企業要成為又大又強的企業,是逃不開國際化的,問題在於是「先國際化再多元化」還是「先多元化再國際化」。現在我們有些企業在中國做得風生水起,多元化也非常好,但我相信他們走國際化也還是有坎要過。就像剛剛我所談到的,雖然 2013 年我們的國際化已經算比較成功,但做多元化業務時,依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們的手機業務和數據中心業務,通過並購有了一個很高的起點和基礎,但你得把它們很好地消化了,才能真正變成你的東西,你不但懂了這個業務,還建立了你自己核心的競爭力,那才真的是你的業務。

多元化不是說一個公司最後五花八門,什麽業務都做,現在成功的 IT 企業,最多也就是有兩到三個成功的業務。像微軟,一個是 Windows,一個是 Office,算上雲業務大概三個業務,另外還有遊戲業務算三個半。一個國際化的企業可能是幾百億美元的營業額,它的多元化要真正成功,每一個成功的業務起碼要有幾十億美元、上百億美元的營業額。所以如果只是在中國發展,那每一個業務幾十億人民幣就是成功的多元化了,但是在全球範圍內,在全球的平台上就不一樣了。

Q:關於 AI, 您曾經提出一個觀點,這不是人工智能,它是增強智能,Augmented Intelligence。我們昨天也去參觀了聯想的研發中心,我好奇的是,如果聯想要讓 AI 成為另外一個強大的部分,我們有沒有一個側重的考慮,我們會專注於哪些領域?

A:AI 的涵蓋非常廣,我們現在通常的理解還比較窄,比如語音識別、語音對話、人臉識別、自動駕駛,當然自動駕駛也運用了很多影像識別技術。

我們的理解是,AI 是基於數據、基於算法,對各行各業的各個價值鏈都有影響的一個發展方向,我認為它可以驅動第四次工業革命。人類第三次工業革命是電腦、網絡和互聯網所驅動的數字化革命,再往下就是智能化革命,但它是基於第三次革命,數據經過一定的計算、處理,結合各行各業的知識、經驗,使行業的流程更加智能,行業的決策更加智能。

在這些方面,聯想可以說是得天獨厚,因為 AI 的第一個驅動是數據,數據從哪來?數據都是從設備、傳感器上來,從 PC、從手機、從我們說的 Smart IoT 設備和傳感器上來。從 PC 到手機,然後逐漸到 Smart IoT,聯想都有涉及。

然後對數據要處理,處理要用的數據中心聯想也具備,我們有計算、存儲等設備,這是過去幾年聯想加大建設數據中心業務的重要原因,這裡麵包括了高性能計算,讓過去在規定時間裡面算不出來的東西現在能夠算得出來了。為什麽 AlphaGo 能夠勝柯潔?除了有優秀的算法,把過去的棋譜作為數據,讓它能夠很好地學習,幫助它做決策。很重要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有更快速的電腦了,否則兩小時的時間要結束一盤棋,一兩分鐘就要走一步棋,它算不出來不行。所以這是一個方向,就是速度越來越快。

未來智能需要無處不在,就需要計算無處不在,就需要雲計算、邊緣計算。現在無人駕駛如果沒有邊緣計算,沒有雲計算的話也是不可想象的。它必須實時反映路況,實時幫助它在每個時點做決策,沒有很強的計算力是做不到的。我們的數據中心業務就需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的高性能計算業務,現在全球是第二位,惠普第一,行業 Top 500 裡我們入選八十七項,惠普一百四十多項,但我們的目標是三年之內成為全球第一。然後是雲計算,現在全球十個大的雲計算中心裡面有六個是我們的客戶。

這些還不是 AI 的全部。對我們來說,AI 是無處不在的。設備不是簡單的產生數據,設備產生的數據回過頭來要讓設備本身更加智能。所以我們的設備,未來無論是 PC、手機,還是新的這些 IoT、AR/VR,我們所有的設備都要考慮用不同的連接方式驅動人工智能。

第一個就是我們說的永遠在線。PC 是第一個智能設備,但它還不是 IoT,IoT 就是永遠在線的東西。現在 PC 沒有 WiFi, 就在不了線了,還不能像手機一樣,到哪都得心應手。所以我們要把 PC 首先做成 IoT,我們提永遠在線這個事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們作為 PC 全球最大的供應商,我覺得這是我們的責任。以上說的是設備跟網絡的連接。

第二就是設備跟人互動,跟人互動必須要把語音引擎,把影像識別的引擎放進去,這本身就是人工智能的一部分。今天上午你們看到了演示,我們的 ThinkPad,過去大家都以為只有 Smart Speaker 能跟他對話,將來所有的電腦都應該是 Smart Speaker,有語音引擎,有能夠影像識別你的這些東西,所以他們能夠看得見你、聽得到你,能夠與你對話。

第三,設備與設備之間要方便聯繫。將來無論你用電腦也好,用 Smart Display 也好,也可以是你家裡所有電器的 hub,你可以控制電燈、窗簾、溫度。這是設備與設備的連接。

最後就是數據和應用、和內容的連接,必須連接音樂、遊戲這些東西。所以我們現在和未來所有的設備都在驅動這樣的五個連接,這使得設備本身就是 AI 驅動的設備,而且本身會因為 AI 而變得更加聰明。這是我們 AI 的戰略的又一個方面。

Q:您把人工智能比喻成第四次工業革命,那麽在這次工業革命之後,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價值觀和生活習性上發生的衝突?

A:人工智能作為一項技術,它的發展是不會受到阻擋的。人類社會總是希望技術進步,但是技術進步必然會帶來一些社會的問題,那就需要我們有新的規則,有新的約束,這樣我們才能讓技術更好服務於人類,我認為這是必然的。

像之前互聯網的發展,也存在假貨等問題,但你能夠說互聯網不該發展嗎?肯定不能。但在發展過程中,我們要與時俱進地去制定新的法律法規,或者是社會的道德的規範,這是我們應該有的一個思路。

AI 應該變成人的智慧的延伸,而不是因為你聰明,所以你就更值得享用。每個人都應該更平等地享用人工智能,平等地實現智能的擴展。設備也好,人工智能也好,能夠成為人的智能的一個補充、一個發展,而不是要來取代你。(編輯:Rubberso)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