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深受百姓擁戴的闖王李自成,為什麽要撤離北京城?

李自成是農民革命史中一位偉大的人物。他率領農民起義軍,沉痛打擊了封建王朝的黑暗統治與壓迫。雖然最終以失敗告終,但李自成始終是好的,老百姓擁護他稱讚他,因為他敢於向封建王朝說“不”,敢於向地主階段做鬥爭。為此,後人以各種方式緬懷紀念這位農民起義軍領袖。

明末時期,號稱闖王的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經過長達15年的南征北戰後,終於在1644年4月,將革命鬥爭推向了高潮,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攻克了北京城,推翻了明朝統治,標誌著大明王朝的覆滅。

起義大軍勝利開進北京城之後,李自成便下令以嚴刑拷打的方式,對明廷大臣們全面進行“追贓助餉”大行動,起義軍很快從明廷官宦們手中追繳到大量金銀財寶,據史書記載,當時所追繳到的贓款白銀達7000多萬兩,珍珠、翡翠、瑪瑙、古董等寶物無以計數。

李自成此舉,造成的後果很嚴重。一是與吳三桂合作談崩,迫害吳三桂家屬,吳三桂私下偷偷反水投清報復;二是治軍帶兵不嚴,缺制度少規矩,紀律渙散管理跟不上,起義軍將士進京後迅速腐化墮落;三是錯誤研判複雜鬥爭形勢,對山海關敵我鬥爭形勢預判不足、超前防範工作做得不到位。

進京後的起義軍將士們,因長年經受征戰四方的艱苦,當一進入北京城後,便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有的經不起城市生活的各種誘惑,過上了笙歌燕舞的享樂生活;有的以為明朝已滅,天下太平,用不著再繼續鬥爭了;還有的厭倦長期四處奔波打仗的苦日子,開始追求遠離戰爭的平靜生活,等等。

而此時,恰恰正是革命鬥爭形勢最嚴峻、政治博弈最複雜、社會矛盾最尖銳的關鍵時期,一盤散沙的入城起義軍,便很快喪失了以往勇往直前的革命鬥志和戰無不勝的英雄氣概。

果不其然,起義軍即將走向失敗的日子,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開始進入了倒計時。1644年4月21日,吳三桂與李自成起義軍開始交戰。4月22日,吳三桂與起義軍決戰。5月27日 ,山海關戰役全面爆發。清兵趕到,於中午突然出擊,起義軍遭受重創,節節敗退。

當敵兵衝近時,李自成才看清那支凶猛的部隊,竟然是留著長辮子的清兵。李自成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本來可以成為很好合作夥伴的吳三桂,這時會反水倒戈,引狼入室。更難以置信的是,清兵如此之快攻擊進關,兵臨城下,刀戎相見。

在明清聯軍的突然襲擊和全面圍攻下,起義軍將士,死傷慘重,仗越打越慘烈,起義軍的向心力、凝聚力、戰鬥力大不如從前,已無勝算可能,李自成只好命令起義軍且戰且退。

起義軍退到永平,李自成扎下營,才有機會坐下來深思細想。李自成感到,起義軍大勢已去,再留在北京城是不可能的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不如趁早走吧。

李自成越想越不敢往下想,起義軍面臨的處境,甚是艱難。不但清兵的指揮部距離北京城越來越近,而且當年起義軍的鬥志已不複存在,再就是起義軍當時狀態也絕不是清兵的對手。加之明王朝的殘余勢力依然很強大,明清聯軍一起對付自己,已成定局。於是,李自成毅然決定,放棄剛剛不久已經到手的北京城,回到起義軍的發祥地陝西西安。

在起義軍撤離北京城之前,1644年6月2日,李自成接受部下的勸諫,第二天在北京城的武英殿舉行了登基稱帝儀式,第三天清晨便率領起義軍撤離了北京城,開始向晉、陝轉移。

走進歷史,學習歷史,感悟歷史。悅讀史書,歡迎大家關注交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