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長江鱘子三代苗種繁育成功

野外種群幾乎滅絕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鱘,子三代苗種繁育獲得成功,這在全世界尚屬首次。昨日,“長江鱘子三代苗種繁育技術研究”階段成果獲專家組驗收通過。這意味著,這一在地球上生存了1.5億年的古老物種,可持續人工群體已經建立,離自然種群的修複更進了一步。

長江鱘

當日上午,該項目專家驗收會在位於荊州的農業農村部中華鱘繁育與增殖放流中心進行。由中科院曹文宣院士、桂建芳院士等組成的專家驗收組確認,長江鱘子三代苗種繁育首次取得成功。

長江鱘,又名達氏鱘,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定為極危級(CR)物種。由於過度捕撈、水電工程建設和航運疏浚等人類活動的影響,長江鱘自然資源嚴重衰退,2000年以後再沒有監測到其自然繁殖發生,野外種群幾乎滅絕。

長江鱘能否“續命”,人工保種技術的突破顯得尤為重要。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宜賓珍稀水生動物研究所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先後開展長江鱘物種保護研究。2007年,實現長江鱘子一代全人工繁殖。2016年,實現人工調控下長江鱘自然交配產卵。上述兩家科研機構聯合突破,經過多年努力,終於在今年首次實現長江鱘子三代苗種繁育。目前,6萬餘尾長江鱘子三代幼苗生長良好。

目前,長江鱘人工保種群體已初具規模,形成了不同世代梯隊,包括長江原種、成熟子一代、成熟子二代和子三代苗種,為長江鱘的種群恢復和資源利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人工保種的野生長江鱘只剩21尾,而且它們已經進入高齡階段,長江鱘物種的延續,仍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魚類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曹文宣說,作為長江的旗艦物種,長江鱘的命運直接折射著長江的健康,保護長江鱘,實際上是保護長江的生態系統。

今年5月,農業農村部發布《長江鱘拯救行動計劃》,並在四川省宜賓市實施了最大規模的增殖放流活動,一次放流了85000多尾人工繁殖的長江鱘。根據《長江鱘拯救行動計劃》,除了在長江上遊自然江段實施長江鱘規模化增殖放流外,還將在長江上遊的乾支流建立若乾個馴養繁育基地,並建立人工群體和放流群體的遺傳資源庫,實現對放流個體的遺傳譜系跟蹤管理。(圖片來源與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