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米有品的精品電商之路,還需更懂女性

專業的行業新聞及深度報導,不容錯過

━━━━━━

有品可能是小米最'激進'的部門。

文 | 喬芊

核心提示

有品電商從物聯網團隊分拆後快速壯大,人員超過300人

有品的初衷是把“小米模式”複製到生活消費品

在把控品質基礎上加速sku上新,是有品現階段的挑戰

有品電商改過兩次名。從“米家有品”,到“有品”,再到“小米有品”,前綴的變化透露出兩個訊息:作為小米新零售生態的一部分,它仍然需要主品牌背書;作為精品電商平台,它越來越獨立壯大。一年多時間,有品團隊從最初的15人,增長到如今的300多人。

負責這項業務的高自光自稱典型的理工男,他原先主管的小米物聯網(MIOT)也是一個純技術團隊。去年年底,雷軍宣布了小範圍的組織結構調整,將有品電商部門從物聯網團隊拆分出來。高自光出任生態鏈部門副總裁,兼有品電商部總經理。

有品承載了小米擴展業務邊界的雄心——從自營的手機電視,到生態鏈的淨化器平衡車,再到做平台賣起床墊家居服,模式越來越輕,品類越來越寬。在小米招股書的“同心圓”圖示中,有品位於最外圍的那一環,負責銷售最長尾的商品。“從這個角度看,有品可能是小米最'激進'的部門。”高自光說。

他的挑戰在於,如何既堅守小米模式的核心,如提供高性價比的商品和高效的供應鏈管理,同時打破工程師的思維慣性,平衡好技術和生活的關係。要銷售額還是要“氛圍”,是一個問題。高自光最近的一個苦惱是,團隊成員在描述一款充電眼罩時也大談參數和材質,“太樸實了”。

高自光告訴36氪,在有品希望延伸的品類裡,衣服、鞋子起得很快,沙發桌椅也不錯,但是小件的鍋碗瓢盆不快,這說明他們的用戶依然是偏大件決策的男性居多。在吸引女性用戶上,有品在嘗試更多辦法,比如新成立了一個內容團隊,並將之定為“一級部門”。

在擴充商品上,有品的做法是一面借助原有的生態鏈企業研發生活消費品類,一面接觸新的非生態鏈企業,並對其中表現優異者進行投資。過去一年,有品投資了十多家生活消費品企業,品類涵蓋服飾、紙巾、床品。

高自光稱,比起只在設計上介入的ODM模式,有品的參與程度更深,他們更傾向於和供應商共同研發一些獨創品類,比如一款適合兒童使用的自動泡沫洗手機——帶一些科技元素,但仍是日用品。

這多少影響了上新速度。有品如今的sku數達到3000,高自光的小目標是在年底將其擴充到5000以上,這將極大幫助他完成雷軍定下的目標——業務初期,每年翻番。

5月,有品在南京開出了第一家線下店,接下來計劃在一線城市再開若乾品牌體驗店。但是否如小米之家那樣大範圍擴張銷售型門市,小米還需謹慎論證。

競爭正在變得激烈。同樣定位於精品電商的網易嚴選不僅步調領先(比有品早上線一年),也在業績上增長迅猛。據網易2017年財報,網易電商整體的淨收入同比上漲了157%。另據報導稱,網易嚴選2017年營收增長8倍。網易嚴選如今sku已經超過1萬。

近日,高自光接受了36氪專訪,談談了小米模式如何“複製”到有品,以及有品的自我突破。

談定位和競爭

36氪:小米招股書中,雷軍提到了小米硬體綜合淨利率不高於5%這個指標。有品和這個指標相關嗎?

高自光:不相關。這個數指的是小米或者米家品牌,是自營的產品。有品採用的是電商平台的傭金模式,收入就是毛利。

36氪:但是為用戶提供高性價比的商品,也是有品的目標?

高自光:沒錯。有品的誕生並不是說我們想做一個新的精品電商這麽簡單,本質上是我們在思考,小米這麽多年在做什麽,小米模式能不能影響更多人。

36氪:你認為小米模式的核心是什麽?

高自光:還是那句話,“感動人心,價格厚道。”感動人心是指產品本身做得好,價格厚道是我們賺到合理的產業利潤,這個合理不只是說總成本50,我只賣55,而是怎麽樣讓這50塊錢只是商品的核心成本。這就需要減少中間環節,提升商業效率。

36氪:以有品為例,你們怎麽保證性價比?

高自光:首先我們根據成本定價的,給你留一個合理的利潤太空,但是隨便定是不能的;其次會參考行業定價,即使你加價不多,但是你把很多費用攤進去還是高於行業水準了,也不行。另外進有品的管道只有一筆不高的進駐費用,但沒有行銷費用,不用買流量。你銷量越好,展示的機會越多。

36氪:你們的主要競爭對手把自己定位成品牌,你剛才說有品是平台,你認為對能力的要求差異在哪?

高自光:本質上還是不同。小米從第一天就是做自營的硬體,做IoT就變成投資生態鏈企業了,做到生活消費品的時候,模式又不一樣,變成平台了。這個過程中我們始終在考慮,怎樣讓原生的團隊有很強的動力,把產品做好,否則只能靠制度。但制度只能保證面上的東西,深層次是靠團隊的願望。

五年前我們做物聯網,就考慮如果每個產品都自己乾,比如手環一個部門,空氣淨化器一個部門,任何一個部門在小米都是邊緣部門,因為小米主業不是它。0到1肯定沒問題,但怎麽持續進化呢?缺乏動力。但今天,華米已經上市了,它手環做不好,它就死了。我們每個生態鏈公司都是一樣的。

36氪:這個邏輯也延伸到了有品。

高自光:是的,我希望你把最好的產品拿來,且持續迭代。我們會保留供應商自己的品牌,有品品牌做背書,企業的動力一定更足。如果你小米有品品牌往上一扣,人家就是ODM,你要哪個我給你哪個。

36氪:這些產品,有沒有一些突出的特點?招股書裡有一些關鍵詞:和小米設計理念相若、高性價比、簡約時尚。

高自光:除了這些,有品其實很強調研發和產品的獨創性,比ODM模式拿幾個樣兒來修改下設計,還是要深入地多。畢竟小米是一家很酷的,年輕的科技公司,我們想照顧好一面科技、一面生活。泡沫洗手機、給小孩用的小無人機,都屬於這種。

談生態鏈和流量

36氪:按照小米的招股書,今年一季度有品的sku有2700個,這其中有多少來自生態鏈企業,多少是非生態鏈的?

高自光:目前是一半一半。從去年到現在,非生態鏈的比例在上升。如果這家企業表現的好,我們還會投資。

36氪:通常都是佔小股嗎?會不會要求獨家供貨?

高自光:20%以內。一般會約定在一個時間段內,只上我們的管道。

36氪:去年接受36氪採訪時,你說消費品的供應鏈比手機,電子產品簡單很多。但過程中,有沒有一些超出你預期的難度?

高自光:確實有一些變化。我們最早是找了比較多的中小型企業合作,看重的是研發和運營能力,你是不是有創新的想法,去定義一個產品,不太看重製造能力,因為製造總是能找到工廠的,或者小米也能幫到你。但是今年,我們更願意跟行業的隱形巨頭合作,製造業的冠軍。

36氪:這類企業中有很多上市公司。

高自光:有些即使沒上市,營業額也很大。我前兩天才接觸到一家做高端鞋面料研發的,一年50個億。出口在下降,內需在增加,這些品牌背後的企業願意走向前台。

36氪:它們會有哪些劣勢和優勢?

高自光:它們過去就是接訂單,缺乏創新性,但也逐漸開始吸收一些年輕的互聯網隊伍,做轉型。優勢在於,有品的規模已經比去年大很多了,企業的備貨壓力變大,對企業資金要求變高,還需要機動能力強,能馬上追貨,萬一出了問題,賠償能力也要強。

36氪:備貨壓力大到了什麽程度?

高自光:很多品類沒有幾千萬的周轉的貨量,已經轉不動了。

36氪:目前有品都是依賴自然流量的嗎,為什麽幾乎不做投放?

高自光:一個是我們的商品數擴張不敢太快,所以流量買進來也不太可觀。二是如果大規模做廣告,一定會把成本轉嫁給用戶。

36氪:不打廣告,你們靠什麽解決流量問題?

高自光:小米的手機對於我們獲取新用戶還是很有幫助的,尤其是手機新品,多少用戶來搶。再一個就是通過單品,爆款,讓大家慕名而來。包括智能音箱小愛同學、小吉洗衣機、洗手機都是引流產品。

36氪:聽起來還是過去小米和米家擅長的品類。生活日用品表現如何?

高自光:在我們想延伸的領域裡,衣服、鞋子起得很快,家居類的沙發桌椅也很快。但是小件的鍋碗瓢盆不快。我們的用戶群還是偏大件決策,說明女性用戶還是不夠多。

36氪:去年你接受採訪時就說希望提升女性用戶佔比。所以進展有些慢嗎?有品的app從視覺和運營上似乎都比較偏男性化。

高自光:這是個雞和蛋的問題。如果滿屏擺了小女生的產品,銷售就會不夠,如果都擺電子產品,氛圍又不夠。只能慢慢調,理想水準是行業平均的男6女4。有品的團隊裡小米早期的工程師比例是偏低的,這是把雙刃劍。生活消費品可以少些工程師思維,但還是要有科技和酷的感覺。

談目標和小米生態

36氪:去年有品團隊有個組織架構的變化,從IoT拆分出來了。這個拆分的意圖何在?

高自光:主要是解放我的精力。原來IoT我也在管,現在就不管了。

36氪:雷總對有品的期待是什麽?

高自光:每年保持一個良性翻番的發展態勢。

36氪:事實上過去的表現怎麽樣?

高自光:這兩年都超額完成任務,不止翻一番。

36氪:這個速度總體還算穩健?

高自光:取決於我們上新品的速度。因為我們不是直接去找工廠做採購,所以商品擴充的速度是線性的。

36氪:今年的目標是什麽?

高自光:業績的數字因為公司上市不太方便透露。總體是希望到年底用戶來有品的時候,已經是很全的品類了,sku的目標是5000個。這樣逛的感覺更強,銷售額也一定能達到目標。

36氪:你們會嘗試廣告業務嗎?

高自光:現階段我們是不收廣告費的,但是隨著sku增加,隨時會考慮開放廣告位。

小米有品南京店

36氪:有品在南京開出了第一家門市,線下的總體規劃是怎樣的?

高自光:這是一家測試店,因此沒有選在商圈,而是放在我們的科技園區,主要是為了測試展陳、掃碼支付、人臉識別等技術。之後會在幾個大城市做幾家體驗店,以branding為主。至於未來是否更大規模開店,我們會動態考慮,因為線下成本很高,小米之家已經開了那麽多家,再做一個新的線下體系,我們還是比較慎重。

36氪:小米的“鐵人三項”是硬體、新零售和互聯網服務,新零售主要就是線上的小米商城、有品和線下的小米之家。應該如何定位有品在新零售這個板塊的角色?

高自光:外面最大一圈是有品,從相對海量的sku中挑出最好的來。假如有一天有品做到2萬個sku,那麽最適合小米的2000個,做成小米或米家的牌子,放在小米商城,小米商城裡最適合線下的200個,放在小米之家。這就是一個漏鬥結構,有品是最大圈的,最長尾的。從這個角度看,有品可能是小米最“激進”的部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