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互聯網“挖墳”時代後遺症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熊出墨請注意,作者|彬彬

我對你敞開一切,你卻對我三天可見。

無論在社交平台,還是論壇貼吧,挖墳行為都極其可怕。用近日兩大熱點來佐證這一觀點,恰如其分。

知名科幻作家劉慈欣,貼吧小號被人肉。尬吹自己、批判同行,宣泄對家鄉、工作以及母校的各種小情緒,十多年前的言論被一一挖出。這些言論組合出的“猥瑣油膩男”形象,把劉慈欣嚴肅、專業的大神人設帶至崩塌邊緣。

微信更新7.0.4版本,在原來朋友圈三天可見、半年可見的基礎上增加一個月可見功能,引來網友熱議,一度霸佔熱微博熱搜榜多時。目前對應話題閱讀量已經達到7.5億,討論數10.2萬。

正應了那句老話——互聯網是有記憶的。

但記性太好,或許並不是什麽好事。某時某刻隨手打下的幾行字,日後卻有可能成了攥在別人手中的把柄。所以,我願意對我的言行負責,但也請你尊重我三天可見的權利。

挖墳的直接影響:人設崩塌

今年開年,“微信之父”張小龍在2019微信公開課進行了長達4小時的公開演講,聊到對“溝通”二字的理解,他表示“溝通就是把人設強加給別人的過程。”

朋友圈裡沒有人,全是人設。

發朋友圈,就是把人設發送到別人那裡,盡可能地去推廣自己的人設。微博、貼吧、論壇等同樣是推廣人設的趁手工具。

但別忘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通常情況下,由於各平台之間屬性、用戶關係、傳播方式有別,用戶有意無意間會樹立起不同的人設,甚至不排除兩種完全對立的人設同時存在的可能性。比如,在微信發給老闆、同事看的朋友圈是“工作使我快樂”,但在陌生人居多的微博則無所忌憚地開啟吐槽模式。

一旦兩種人設發生碰撞,所謂的“人設崩塌”就將上演。劉慈欣貼吧小號之所以掀起輿論風暴,正是因此。

惡俗維基網站放出的實錘證據顯示,通過對ID為“shipship”的百度貼吧账號進行申訴,可查到綁定的手機號碼,綁定該手機號碼的支付寶账號實名認證為“慈欣”。手機號碼機主姓名、地區、生日等信息也都與劉慈欣本人相符。

曝光之後,該貼吧id即被注銷。但其過往發帖卻已被手快的網友截圖,地域歧視、自我炒作、侮辱女性等言論,與現實生活中那個粉絲眼中的“大劉”判若兩人,“人設一瞬墜毀”。

除了劉慈欣之外,此前還有眾多公眾人物已經成為挖墳的“受害者”。某某明星出軌,網友到其微博掘地三尺尋找證據。某某大V言論不當,N年前的黑歷史也難逃挖墳黨的法眼。

只要鋤頭揮得好,沒有人設挖不倒。

對於構成惡劣影響的有害信息,挖墳的正面作用不可忽視。不久前 @演員趙立新 在微博發文“日本人為何沒燒故宮”引發爭議,網友挖墳後發現他之前就曾有多條不當言論。最終, @演員趙立新 公開道歉,微博也將其账號封禁。

但用辯證思維看待挖墳,無論是公眾人物還是普通用戶,恐都會因此變得如履薄冰戰戰兢兢。

公眾人物人設崩塌,或多或少都會對事業發展造成影響。劉慈欣事件中有評論稱,公眾人物不是聖人,成名之前他們也只是普通人。因匿名小號露出真實一面即被人肉搜索,部分網友有帶節奏之嫌。

身為普通用戶的我們,看到類似的案例發生之時,出於自我保護,會下意識地清除以前留下的痕跡,並且以後謹言慎行。

社交壓力由此而來。

用戶需求倒逼社交產品改進

近日,微信更新7.0.4版本,在允許朋友查看朋友圈的範圍新增“最近一個月”選項,隨後相關話題便登上微博熱搜。

截至發稿前,#朋友圈僅一個月可見#話題閱讀量已達7.5億,討論數10.2萬。

無獨有偶,一個月前微博突然上線“僅半年可見”功能,同樣登上熱搜榜單。

顯然,改動都直奔挖墳而來。並且,戳中廣大用戶的痛點。繼續往前追溯,這種剝奪挖墳黨樂趣的殘忍機制,最典型的代表應該是Snapchat的閱後即焚。

2011年,Snapchat上線,作為一款社交軟體該應用最突出的特點是所有照片都有一個1到10秒的生命期,到時便會自動銷毀。保證私密性和安全性的玩法,為其攬得眾多年輕用戶。

數據顯示,上線一年後Snapchat的iOS客戶端每天有超過2000萬張快照被發送,總數已經超過10億張。皮尤研究中心曾發布一份調研報告,美國年輕用戶,特別是18至24周歲的年輕人,他們中有78%的人使用Snapchat,每天使用多次的重度用戶佔到71%。

Snapchat的崛起讓其他社交產品意識到趨勢所在。

美國本土,老牌社交巨頭Facebook曾先後推出Poke、Slingshot與Snapchat相類似的應用,並在旗下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等應用中新增一系列被質疑“抄襲”的功能。比如,Facebook Messenger 中“閱後即焚” 的私密聊天模式,Instagram的Instagram Stories模式等。

國內,2017年,微信上線朋友圈僅三天可見、僅半年可見功能;微博推出微博故事,用戶發布的視頻僅在24小時內可被好友觀看,24小時之後就變為私密。

封存動態,就如同是為用戶建立起一堵無形的牆,把現在和過去隔開,達到“讓你看到的,只是我想讓你看到的”理想狀態,有效地規避人設崩塌的風險。

“當朋友圈的社交壓力越來越大的時候,就需要更放鬆的場景”,據張小龍透露,“作為產品設置裡面的開關,用的人很少,但這個開關是用的最多的,有1億人使用了三天可見這個開關。”

之所以又新增一個月可見的選項,有分析表示,原有的時限三天太短、半年太長,折中一個月最為合適。

此外,還有一批新生玩家,試圖趁虛而入。近兩年,視頻社交、音樂社交、地理位置社交、匿名社交等等等等,新品層出不窮。

以今年1月15日為例,三款社交產品同時發布,都瞄準社交壓力出擊。聊天寶可以給好友打上生朋友、熟朋友標簽,區分開來;馬桶MT定位人脈暗網,以匿名限時群聊功能為主;多閃發布隨拍視頻72小時候後轉換為個人相冊,被評為中國版Snapchat。

然而三者都是雷聲大雨點小,聊天寶曇花一現,馬桶MT官網下載通道已經關閉,多閃雖有抖音庇護但前景也並不被看好。

用戶需要在社交平台分享生活、推廣人設,產品經理希望用戶積極活躍,但過度分享、挖墳盛行的現實橫亙在前。

需求在倒逼產品改進,挖墳有多可怕,用戶就有多渴望三天可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