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螺絲釘”的光芒,聚焦藝術節幕後人物

一年一度的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猶如藝術圈的“華山論劍”,台前是名家名團名劇的高手比拚,台後則是主創舞美團隊、後勤保障人員乃至服務精神的整體實力的較量。呈現在觀眾面前井然有序、精彩紛呈的演出,是無數隱匿在幕後的高手憑借專業技能、職業精神的“保駕護航”。

聚焦藝術節的各個後台,能看到一流的服裝設計師、燈光調音師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能看到懷揣著一腔熱情、義務“獻身”的志願者無怨無悔的付出,也能看到確保藝術節這台巨大機器日以繼夜有序運轉的每顆“螺絲釘”的默默奉獻,他們樸實無華卻又堅韌耐用,他們悄寂無聲卻也有屬於自己的光芒。

圖說:學生觀劇團負責人陳夢華給學生發放觀摩券 官方圖

上海芭蕾舞團全新芭蕾舞劇《茶花女》首演大幕拉開前,來自英國的舞美服裝設計師亞當在後台做最後的服裝確認,串珠鑲邊的裙子要配羽毛點翠的頭飾、手工刺繡的貼片是否妥帖隱藏了線頭……85套精美服裝件件不同,還有相對應的頭飾或者綢扇,亞當為它們細細編號以免亂了出場順序。

共青森林音樂節啟幕前,來自匈牙利大藝術宮的調音高手——塔瑪斯·德拉貢和安德拉斯·科索斯在日頭底下忙碌了兩天。他們要來3場演出的總譜,根據不同演出的形式和音色特點布控音響,調整音效。就像“黃老邪”在桃花島用奇門八卦布下的天羅地網,他們憑借對音樂的領悟和出神入化的技法,捕捉每個音符,讓它們發揮出最具魅力的功效,折服申城觀眾挑剔的耳朵。

不僅有來自世界各地各領域的高手助陣,還有藝術節後勤保障團隊和服務團隊的緊密協作和不懈努力。昨日之前,負責協調統籌工作的余虹錦已經連續工作逾36個小時。為準備閉幕式演出的總結宣傳片,剪接供電視台播出的巡禮片,她和小夥伴們徹夜未眠,而昨日一早,這支團隊又趕到閉幕演出發布會現場,接待媒體、協調採訪。整個下午,他們都在準備閉幕式的資料然後要提前兩小時抵達上海大劇院的現場,做最後的確認工作。

圖說:來自世界各地各領域的保障團隊 官方圖

藝術節歷時31天,這樣的工作強度是常態,雖然辛苦,但余虹錦覺得沒什麽好抱怨的,因為整個團隊每個同事都是這樣的工作量。藝術節開幕當日,“藝術天空”同時開啟,這支團隊也是兵分幾路,有的駐扎在開幕式現場,有的遠赴共青森林公園。“藝術天空·舞蹈12小時”舉行當日,他們從上午8時到崗一直忙碌到深夜。如果將為期31天的藝術節比作一台機器,那麽保證這台機器順利運轉的真是這樣一群堅韌耐磨的“螺絲釘”。

除了高手助陣、團隊協作,也有溫暖的朋友救急。今年藝術節上唯一一部默劇——德國德累斯頓馬戲劇院默劇《浮士德》在美琪大戲院上演。排練時,劇組發現忘帶一個重要的燈光設備,人生地不熟,劇組也不知道去哪裡能借到這樣的設備。劇場聯繫到了經常在這裡舉辦演出的一家中方劇團,他們立刻派人過來幫忙,不僅提供設備,還幫助安裝,一路保證演出順利完成,德國藝術家謝幕之後才長舒一口氣。國際藝術節的辦事效率與氣度,也贏得了國際藝術家的點讚。(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 朱淵)

馬上評:得來全要費功夫

雜技劇《戰上海》劇組演出前最後衝刺階段,每天排練要十三四個小時。一天,王懷甫突然覺得左腿疼痛難忍,做完最後一個亮相動作之後,一下子癱坐在地上。“一開始創排的時候,我的腰是有點壓縮性骨折。”王懷甫說,“現在整個這條腿,包括腳趾頭都是發麻的。感覺這裡如果拿個刀劃一下,我應該感覺不到疼痛。等這次任務結束以後,有時間的話,我會再去做一下治療。”

窺斑見豹,說起後台的故事,今年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開幕大戲——雜技劇《戰上海》的後台其實就是整個藝術節後台的縮影。哪個作品不是經過反覆的創排和試演,受傷都成了“小事”,排練裝台演出連軸轉也是“家常便飯”,還要時刻準備迎接其他挑戰。沒有人的成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的。

時光永遠不會辜負你!能在後台擔得起多少汗水和淚水,就能在舞台上贏得多少鮮花和掌聲。穿過那些痛苦和壓力,方能站在聚光燈下一展身手。(吳翔)

>>>專題推薦:第21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