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諸葛亮北伐到死,為什麽他的兒子反對薑維北伐呢?

薑維北伐,文學作品中稱為九伐中原,是指三國時期蜀國大將軍薑維北伐曹魏的戰爭。234年(蜀漢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後,蜀國後主劉禪加封薑維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隨後歷任司馬、鎮西大將軍,兼任涼州刺史、衛將軍、大將軍,朝廷授予符節。在諸葛亮去世後,薑維進行了十次左右的北伐左右。對於薑維北伐來說,無疑是在貫徹諸葛亮的攻勢防禦理念,也即通過主動的出擊和騷擾,促使魏國無法集中兵力進攻蜀漢。不過,針對薑維,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卻非常反對,這是為什麽呢?

首先,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因未能成功搶佔北原而與魏軍僵持達百餘日。秋,諸葛亮逝世,蜀軍退回漢中,至此諸葛北伐結束。在諸葛亮去世後,諸葛瞻襲爵武鄉侯。對於蜀漢後主劉禪來說,因為感激諸葛亮的功勞,所以厚待了他的兒子諸葛瞻。延熙六年(243年),諸葛瞻十七歲,娶蜀漢的公主為妻,授為騎都尉。公元262年,薑維北伐敗回,諸葛瞻明確表達了反對的意見。在諸葛瞻看來,薑維的多次北伐中原致使國內疲弊,於是他上表給劉禪,要求讓薑維擔任益州刺史,並削奪他的兵權。

由此,雖然諸葛亮北伐到死,但是,諸葛瞻卻反對北伐曹魏,尤其是對薑維北伐中原提出了明確的反對和批評。對此,在筆者看來,這和薑維北伐中原過於頻繁,而且效果不明顯存在一定的關係。諸葛亮生前進行了五次北伐,但是,就薑維來說,則展開了十次左右的北伐中原,是諸葛亮的兩倍。眾所周知,每一次北伐不僅需要調集數萬的大軍,還需要糧草後勤上的支援,這對於蜀漢的國力是明顯的損耗。特別是在蔣琬和費禕去世後,薑維自己又沒有諸葛亮一樣的治國本領,頻繁北伐所帶來的國力消耗就更加明顯了。

公元262年(景耀五年)薑維再次出兵,與鄧艾戰於侯和,為鄧艾所破,然後還住遝中。此後,蜀軍實力大減,轉為被動防禦態勢。也即對於薑維的最後一次北伐,因為被鄧艾擊敗,促使蜀軍實力受到了明顯的損傷。眼見於此,諸葛瞻提出反對意見,自然是非常合理的。至於薑維之前的北伐,也經常是互有勝負,既沒有為蜀漢開疆拓土,也沒有對曹魏軍隊造成多大的殺傷。與此相對應的是,諸葛亮北伐期間,斬殺了王雙、張郃等曹魏將領,並且奪取了武都、陰平等曹魏的疆域。

最後,總的來說,對於薑維北伐中原,因為次數頻繁,而且沒有太大的效果,所以遭到了諸葛瞻的反對。不過,薑維北伐中原也是利弊並存的。正是薑維的不斷進軍,讓曹魏陷入到防禦的疲憊中,從而無法威脅到蜀漢的疆域。對於這一點,諸葛瞻應該沒有深刻的認識到。雖然是諸葛亮的兒子,但是,諸葛瞻的能力卻相對有限。一方面,後主劉禪寵信黃皓,執掌大權的諸葛瞻卻無法匡正。另一方面,在鄧艾大軍偷渡陰平後,不聽黃崇速佔險要的建議,坐失兵機,出城與鄧艾決戰,兵敗被殺,綿竹失守。後主劉禪出降,標誌著蜀漢的正式滅亡。當然,在氣節上,諸葛瞻沒有辱沒諸葛亮的家風。綿竹之戰中,諸葛瞻和兒子諸葛尚均戰死沙場。

文/情懷歷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