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黃奇帆口述:國際化的上海鑽石交易所誕生記

【編者按】

黃奇帆,1952年5月生,浙江諸暨人。1990年6月至1993年1月任上海市浦東開發辦公室副主任;1993年1月至1994年9月,任上海市浦東新區管委會副主任。1994年9月至2001年10月,先後任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兼市委研究室主任,市委副秘書長兼市政府副秘書長,市體改委副主任;市政府副秘書長兼市經委主任,市工業工作黨委副書記。2001年調往重慶,歷任重慶市常務副市長、市長。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任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任上海市委、市政府副秘書長期間,具體負責推動上海鑽石交易所的籌建,見證了上海鑽石交易所的成立全過程。

近日黃奇帆接受訪談,回顧了上海鑽交所的成立及其發揮的重要作用,並授權《中國經濟周刊》獨家刊發此文。

國際化的上海鑽石交易所誕生記

口述:黃奇帆

20世紀90年代是上海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值得大書特書的年代。上海從20世紀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的後衛走到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在全國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大潮中,發揮了領頭羊的作用,是先行者,是創新驅動的推動者。上海創造了許多個全國第一,比如第一個證券交易所引領全國,第一個外資銀行,第一個外資保險公司,第一個外資百貨商店,第一塊土地批租,第一個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第一個外高橋保稅區……可以說90年代很多破舊立新的改革都出自上海,在全國領先。

上海鑽石交易所,也是上海在20世紀90年代創造的諸多奇跡中的一個,雖然規模不大,但卻最國際化,是當時我國唯一一家中外合資的交易所,實行會員製,並遵循國際慣例,會員之間買賣一律以美元結算。我當時任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分管經濟工作,有幸投身到籌建上海鑽石交易所的工作中,至今回憶起來,依然記憶猶新。

發展要素市場,滿足群眾需求需要建立鑽石交易所

世界級大城市之間的競爭,國家和國家之間的競爭,中心城市之間的競爭,最為核心的是要素市場的競爭。上海要素市場的發展,同中央對上海的定位,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目標相一致,也同上海城市功能變化,“三二一”產業結構調整相一致。自1990年上海搞了證券交易所後,上海市委市政府對要素市場怎麽發展,開始有了系統的考慮、系統的判斷。總之,上海要成為金融中心、貿易中心、經濟中心,一定要是一個要素市場的中心。至於哪些東西能成為要素市場,當時最先想到的是資本資金——證券,然後想到土地是最珍貴的資源——土地市場,再有一個就是大宗商品、大宗物資,如石油、原材料、銅等各種工業資源要素市場。還有外匯,港口船舶貨代、船代等,這些都是要素市場的應有之義。於是,上海的各種交易所星羅棋布地發展起來,如1994年成立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1996年成立的上海航運交易所、在物貿中心建立的生產資料期貨交易所,等等。在這個背景下,成立鑽石交易所的想法也應運而生了。

促成上海鑽石交易所啟動的原因,我知道大致有三個:一個因素是以色列最重要的財團——艾森貝克集團對鑽石行業感興趣,艾森貝克先生跟朱鎔基總理見過面。朱鎔基總理在上海會見過他,在北京也會見過他,在會見的時候說到成立鑽交所事情,朱鎔基總理表示支持。徐匡迪市長參與了這些會見活動,因此知道其中的緣由,所以積極推動在上海成立鑽石交易所這件事。第二個因素是當時我們國內對建立各種各樣交易所的事項都比較重視,只要是和交易所有關的大家都很起勁,因為在那個時候,辦交易所在經濟領域算是熱門的、屬於高精尖、高大上的事情。第三個因素是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隨著我國老百姓逐步富裕起來,富裕了的人們對鑽石首飾的需求不斷增大,鑽石首飾的交易量不斷增大,鑽石市場逐步熱起來,但由於沒有規範的渠道,當時國內的鑽石市場開始混亂無序,可以說當時進入中國市場的鑽石很多是走私性質的。這樣,有一個經典的規範的市場就顯得十分必要,這也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一種內在需求。

因為通過建立鑽石交易所,至少可以形成五種功能性意義:

一是可以發揮市場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用我們現在的提法,就是讓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鑽石交易所,不是一個簡單的買賣場所,而是對鑽石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的一個系統,包括對鑽礦、毛坯鑽、成品鑽,以及加工後的鑽石首飾等整個過程起到很好的配置作用。我當時負責上海產業結構調整方面的工作,也想把鑽石產業作為上海的重要產業。

二是建立鑽石交易所,可以發揮原始定價的作用,有利於穩定市場。鑽石交易跟我們賣糧食、賣其他標準產品不同,缺少標準化的價格,沒有國家定價之說,也沒有行業定價之說。一顆鑽石有經驗的人一看認為值10萬元,沒經驗的人一看,可能認為隻值2萬元,也有可能把價值2萬元的鑽石看成10萬元買進,因此,在散貨市場,全憑經驗,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在鑽石交易所,賣方的一批人和買方的一批人都是經驗高手,在估值、叫賣的過程中,會形成比較一致的行情價,形成理性客觀的定價標準。

三是交易留痕、防範洗錢的功能。國際市場上,傳統的鑽石交易雙方往往是交易現收現付,一面看貨、一面談價,達成協議後,一手交貨、一手付錢,不經過任何其他環節,中間沒有發票。這樣,中國的國有企業是做不了鑽石加工的,因為國企到世界市場上買鑽石,都要開發票,因為沒發票回去無法報账;如果可以給發票的,往往是中間商加價後開的虛假發票。有了鑽石交易所就不一樣了,中國商人可以到鑽交所進行鑽石交易,而鑽石交易所能起到定價中心的作用。任何原鑽進入鑽石交易所交易,交易雙方價格一叫出來,這批貨事實上就定價了,要在鑽交所登記,就產生了權威的價格依據,這個價格再出去的時候,就有了原始定價。有了報账手續,這對於規範會計制度、防範洗錢都有好處。

四是建立鑽石交易所,有利於打擊走私、堵截中間環節灰色交易。雖然我們的海關是管制的,但是鑽石由於體積小,無色無味,身上隨便藏都可以藏上價值10萬美元、100萬美元的鑽石,進關的時候往往查一漏萬,很難監測出來。鑽石交易所把供應原鑽的一方和最終需求的一方直接對接,去掉中間環節,就管住了走私。

第五,建立鑽石交易所,還有利於掌控鑽石產業鏈集群的核心。鑽石雖是一個小眾產品,卻是一個高附加值產業鏈生成過程。從鑽礦的開採,到把礦石變成毛坯,再把毛坯加工成為成品鑽,成品鑽再設計成為戒指或者掛件,整個過程有製造業的品種,也有服務業、服務貿易的品種。同時,鑽石企業大都是中小企業,是私人企業,是個體戶,一個小家庭就是一個小作坊,能解決很多人的就業問題。記得1992年我作為市委副秘書長跟隨吳邦國同志出訪印度時,曾在班加羅爾看到鑽石毛坯打磨廠規模達到幾萬人,除此之外就很難見到大規模的鑽石企業了。但那是小鑽,中低檔鑽石為主的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的工廠,真正把毛坯變成中高檔次的成品鑽,把成品鑽拿來設計變成首飾,一個家庭,一個小業主就可以了。這些小業主各行其是、各得其所,在鑽石交易所這個中樞神經的紐帶牽動下形成一個整體。所以說,鑽石交易所是整個鑽石行業價值鏈的樞紐點、結算點,掌控了交易所就掌控了鑽石產業鏈附加值的樞紐,供應鏈的紐帶,產業鏈集群的核心。

正是在上述內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加上對成立鑽石交易所的意義的逐步理清,我們上海當然就很起勁地要搞鑽石交易所了。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使上海鑽石交易所終建成

認識到建立鑽石交易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後,上海方面非常積極主動。徐匡迪市長作為一個非常令人尊敬的專家級領導,又得到朱鎔基同志的首肯支持,很有氣魄,從頭到尾熱心推動這件事。我作為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也是市委副秘書長,同時還是市經委主任,自然而然成為落實這件事的主要操盤手。

那時,我正好先後負責完成了上海證券交易所條例、浦東開發開放十條政策具體的落實文件的工作,還協調了上海航交所成立有關工作,嘗試建立了上海第一個、也是中國第一個藥品交易所。因此,對成立鑽石交易所也是十分積極,可以說是裡面的活躍分子。從1997年到2000年上海鑽石交易所成立,我印象中先後主持召開了幾十次會議。這不僅是我的職責,也跟我的興趣也有關,因為你有興趣遇上困難你才會更主動克服它,而不是靠領導講一下推動一下,領導不講就回避,這個時候你會本能地往前推。

記得1997年,徐匡迪同志致信朱鎔基同志就上海擬建立並推進鑽石交易中心項目進展情況作匯報後,朱鎔基同志劃了圈,批示嵐清會同春霖協調。

為了跟蹤這件事,我經常跟國辦秘書二局的同志保持聯繫,很快了解到我們的報告報經國務院批轉到相關部委後,海關、外貿部、外管局、財政、稅務等多個部門由於不熟悉、不清楚鑽石交易中心的具體內涵,又涉及鑽石交易所的報告方案中有多項做法與國家現行政策不相符合,幾個部委不約而同,基本上否定了在上海陸家嘴搞鑽石交易中心的設想。

得到消息後,我就電話找當時國辦秘書二局的副局長石秀詩商量這個事情,因為我們認為上海辦鑽石交易所這件事是為國家效力,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要想辦法把這件被幾個部委否定的事回轉過來辦成。我們討論了半個多小時,後來我們商定了一個辦法,就是去找李嵐清同志,李嵐清同志當時是常務副總理又是搞外貿的,讓他回旋一下。於是,我就趕緊聯繫李嵐清的秘書,把來龍去脈講了一番,講我們上海為什麽要這麽做,這麽做對國家有什麽好處,等等。李嵐清同志的秘書就把我們的意思跟嵐清同志作了匯報。李嵐清同志非常善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批了一段極具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指示,大體意思講了三條:第一條是鑽石交易這件事,我們中國是從計劃經濟過來的,都沒有搞過,都沒有管過,所以我們有關部門對這方面不熟悉,缺少經驗,所以不要輕易否定上海的意見。第二條請當時的外經貿部牽頭組織有關部門,去國際上知名的交易所考察一下,以了解國際鑽石市場的遊戲規則,看完了以後,理解了以後,回來再寫報告。第三條就是報告完成後再報他和朱鎔基。李嵐清這麽一批以後,我接到電話指示,馬上寫報告給徐匡迪市長,給市領導。這件事就柳暗花明又一村,扭轉過來了。

1997年11月至12月,遵國務院領導及國辦指示,由外經貿部牽頭,國辦秘書二局、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和中國工藝品進出口總公司共同組成考察團,赴比利時、以色列、英國、美國、泰國,就各地鑽石業發展情況、鑽石交易所的運作方式和管理規則進行考察。考察由我帶隊,我們上海方面還有陸家嘴開發公司的王安德同志參加,其他都是北京的同志。出發的時候,參加考察的北京同志對上海辦這件事有不同看法,因為他們出訪前已經基本否定了上海的方案,現在又組織他們去國外考察,思想上是有想法的。所以我們登上飛機去以色列的路上,無論是在飛機上,還是在轎車裡,聊的幾乎都是鑽交所問題,與其說是聊天,簡直可以說是在爭論。我跟他們一路解釋和說明,我說我們的觀點,他們說我們的不對,用國家法理批判我,我就跟他們辯論。我這個人比較好辯,但是跟我辯論的人,從來沒有人跟我做冤家的,後來都是好朋友了,因為我跟人家在講道理,不是意氣用事,我這個人脾氣平時比較隨和,但討論起問題來很認真。國家部委五六個部門的同志都是很好的同志,他們是國家相關政策的制定部門和執行部門,當時反對也是合理的,有道理的,開始兩天都眾口一詞地說我們上海辦鑽交所不行、是不可能的。

然而,到了比利時安特衛普和以色列特拉維夫的鑽交所一看,他們的看法開始發生重大轉變。他們原來都沒參觀過鑽交所,還不知道世界鑽石產業的交易規則和通行做法,實地一看就都懂了,意識到我前面跟他們辯論說的各種道理,實際上都是符合世界鑽石交易所的規則的,也不鑽牛角尖了。至此,從特拉維夫開始離開以色列以後的一路上,經過戈蘭高地,經過阿曼,然後到英國倫敦,我們已經變成了思想行動一致人了。後來一程,討論的內容已經變了,我們開始共同研究方案,研究鑽石交易當中各種可行方案各種邏輯各種內容了。從英國和其他幾個地方結束考察回國的時候,我們已經一起研究報國務院的報告怎麽寫,開頭寫什麽,中間寫什麽,下一步建議是什麽,大家已經要一鼓作氣寫出一個共同支持上海建成鑽石交易所的報告給國務院。可見,這次出國考察效果極佳,一共是半個多月的時間,這麽走了一圈,完全實現了李嵐清副總理的要求,就是說大家不懂去看看學習一下,回來再形成認識,寫一份報告給朱鎔基同志,上海和中央部委在這個問題上的認識完全一致了。

考察結束後,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會同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外匯管理局共同簽發了《關於上海鑽石交易中心項目國外考察情況的報告》,報國務院。很快,國務院領導對報告進行了批示,上海在1998年5月成立籌備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全面啟動上海鑽石交易所成立籌備工作,開始具體搞建設,其間還就一些具體問題與國家部委產生過不同的意見,但我們都本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原則,一一化解。2000年10月27日,上海鑽石交易所在金茂大廈舉行成立大會,世界上第27個鑽石交易所在中國誕生。

國際規範讓上海鑽交所在世界鑽石業佔有一席之地

現在算一算,到2019年,上海鑽石交易所成立差不多正好是20年。儘管從世界已有的鑽交所看,上海鑽石交易所成立的不是很早,但是開張後發展迅猛,事實上成為20年來世界鑽交所中發展最快的一個。20世紀90年代末國務院批準的鑽交所方案的原始意圖也都達到了預期目標,鑽交所交易方式滿足了中國40年改革開放老百姓越來越富裕對鑽石等奢侈品多層次的消費的需求。目前,整個中國的鑽石進口,不論是毛坯還是成品鑽,100%都通過鑽交所,鑽交所的交易量也從開始時的1億美元上升到去年的26億美元,約佔全世界鑽石實際加工貿易量的25%左右,位居全球27個鑽石交易所的前列。上海鑽石交易所的定價系統已經可以影響國際市場,從這個角度講我們在不起眼的小品種上已經做到了世界交易所之最,為中國爭得一席之地。

林強總裁40多歲時就當選為世界鑽石交易聯合會副主席,其他國家當選的主席、副主席都是70、80歲的老先生,我們也算開了先河,上海鑽石交易所的國際地位可見一斑,很不容易。這是國際同行對中國鑽石行業發展前景的看好,也是對上海鑽交所的肯定,當然,林強也非常不容易,1997年從外貿部轉到這個行業,20多年如一日投身到這個行當。這個榮譽屬於林強,也屬於中國鑽石行業。

上海鑽石交易所之所以能取得這麽非凡的成就,究其原因,得益於我們中國廣大的市場,也得益於上海鑽交所一開始就敢於向國際規則看齊,按國際規則操作。

從國際規則看,鑽石交易一般是零關稅,就是這個國家的鑽石跑到那個國家、那個國家的鑽石到這個國家的互相流通過程中是零關稅,也就是說沒有關稅壁壘。沒有關稅壁壘,不代表不監管。在WTO規則下,非關稅壁壘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內容。鑽石交易是非關稅貿易壁壘當中重要的管制對象。全世界的海關,嚴重關注走私不走私的商品就是鑽石。為此,全世界鑽石交易的遊戲規則是,作為非關稅的貿易管制,要求鑽石交易登記亮在明處,登記不收關稅。你不登記不報關的話,就罰得你傾家蕩產,所以大多數人不會為了沒什麽代價的事,去弄得自己傾家蕩產,鑽石交易也就規範起來。

我國從1995年11月開始啟動加入WTO的談判,也同時在國內開啟了研究如何適應非關稅壁壘的問題,與全世界關稅接軌的問題。鑽石行業是最適合進行與世界關稅接軌探索的。因為鑽石交易小眾卻價值昂貴。早先,我們國家對鑽石加收很高的關稅,包括增值稅和作為奢侈品的消費稅,仍然防不住走私,因為走私獲利的成本巨大,利益驅動下很多人選擇了走私。於是,我們大膽學習國際規則,在我們的方案裡,在六部委向國務院報的報告裡,都明確提出免掉鑽石進口關稅,然後增值稅征17%退13%,隻收4%,那就是很低的增值稅了。在當時,這是破天荒打破頭的,等於像房屋開了一個天窗,非常超前。那時傳統的思想別說對奢侈品免稅了,大家都還想著多收點消費稅。所以這個概念一開始提出後被打回來,被六部委否定是可以理解的。至於消費稅,我們當時做的方案是把它後移,後移到把這個成品鑽鑲嵌到鑽戒上掛件上變成首飾的時候。此外,我們還明確上海鑽交所交易必須用美元進行結算。這主要是因為中國沒有鑽礦,鑽礦的毛坯也好,原鑽也好,都要從國外進來,交易所作為承上啟下、跟國際之間的連接點,不僅做進出口的批發零售的交易,還做轉口交易,用國際通行的美元進行結算有利於交易。把上述這些事情做通了,上海鑽石交易所可以說成為符合WTO規則的一個典型案例。

我們的另一個創造性舉措就是把上海鑽石交易所做成全國唯一性的。我們國家各個地方都有海關口岸。如果每個地方口岸鑽石都可以進來,都可以零關稅,增值稅征17%退13%,隻收4%,上海鑽交所就沒有意義了。所以,為了神聖的國家利益,全國鑽石交易只能有一個通道——上海鑽石交易所,任何一個別的通道海關,要進口鑽石要麽視同走私,要麽還是用原來的政策,增值稅征17%不退稅。這個規則是別的國家沒有的,這與我國國情有關。所以,為了上海鑽石交易所實現最初預設的目標,我們成功地提出了這個概念,並在國家政策法規支持下付諸了實施。總之,有了上海鑽交所以後,整個中國的鑽石市場,不管毛坯買賣的市場,成品鑽買賣的市場,首飾買賣的市場,走私的概念基本消失,這就是上海鑽交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採訪:徐建剛、林強、謝黎萍、顏南海、郭繼、嚴亞南;整理:郭繼;標題為編者所加)

編審:張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