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張廷玉憑什麽成為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

作者:複旦大學歷史系研究生林小靜,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清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廟的漢臣名叫張廷玉,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出生於安徽桐城人,其父張英為康熙朝文華殿大學士,曾做過康熙太子的司機,也是康熙朝宰相,為官清正廉潔,從不仗勢欺人。張廷玉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自康熙晚期入仕,特旨授禮部尚書,從此躋身於樞臣之列,他讚襄機務,慎重周詳,深得玄燁、胤禛、弘歷三帝的信賴。張廷玉是雍正、乾隆兩朝的重臣,在朝中先後任庶吉士、檢討、刑部侍郎、禮部尚書、戶部尚書等職,官至宰相,仕途長達50年。

張廷玉

胤禛還是皇四子時,就看中了張廷玉。當時張廷玉入值南書房,很多阿哥黨爭相拉攏,但是張廷玉並不與他們結交,只是一心幫助康熙帝處理政務,也正是他的這一品質,讓胤禛深為欣賞。因此當雍正登基後,開始重用張廷玉,而張廷玉也不負雍正的厚望,辦事精明能乾,取得卓著成效。張廷玉在奉命編寫《聖祖仁皇帝實錄》(即康熙實錄)和《明史》時,對康熙時期“奪嫡”之事諱而不談,以維護雍正形象的忠君之舉。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和五年(公元1727年),胤禛先後除掉了年羹堯與隆科多,張廷玉自此一躍成為胤禛的首席智囊,馮爾康教授在《雍正皇帝》寫道:“張廷玉的事功不在於處理某件政事,而是他的文字工作和設立軍機處制度。”除了編史,張廷玉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繕寫上諭,據說他寫的文字,幾乎都不用雍正加以修改,即可下發。

張廷玉深諳“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雖然身處中樞機要之地,但為人低調,很少結交外官,從政多年“無一字與督撫外吏接”。雍正七年(1729年)六月,西北戰事開始之後,胤禛考慮到能夠便宜處理軍務,於是在張廷玉的協助下,設立了軍機處,“始設軍機處於隆宗門外,為承旨出政之總匯”。張廷玉主要負責籌劃軍機處的各項規製,主要包括:“諸臣陳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內閣擬旨;要事用折,自奏事處上,下軍機處擬旨,親禦朱筆批發”。從這時起,大學士“必充軍機大臣,始得予政事,日必召入承旨,平章政事,參與機密”。此後,張廷玉不僅典掌軍機,又兼理吏部、戶部要職。雍正帝對張廷玉十分信任,不僅授他要職,而且在雍正八年(1730年)九月,雍正帝還將秘密立儲的內容告知張廷玉。雍正帝還曾特地禦書“讚猷碩輔”四個字,感念張廷玉作出的貢獻。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死前發布遺詔,以張廷玉“器量純全,抒誠供職”為由,命他死後配享太廟。

雍正皇帝

乾隆皇帝繼位之初,對張廷玉也是很重用的,每當外出巡幸之時,總是將他留京總理朝政,不過張廷玉的作風卻較雍正帝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一改以往“緘默”之態,或直違帝意,或廷議時“動色力爭”,甚至在朝中與鄂爾泰進行光明正大的黨爭,引起乾隆皇帝的猜忌與不滿。後來張廷玉自知“得罪”於乾隆,於是主動請辭官職。乾隆二十年(1755年),張廷玉在桐城老家鬱鬱而終,享年83歲。他死後,乾隆赦免了他此前所有的“罪過”,仍令其配享太廟。

參考文獻:

祝賀:《淺談雍正朝秘書長張廷玉》,《才智》2017年28期。

宋國慶:《張廷玉:三朝政壇不倒翁》,《決策》2013年04期。

徐凱:《論雍乾樞要之臣張廷玉》,《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4期。

宋希斌:《淺談康雍乾重臣張廷玉》,《歷史教學》2003年04期

華 興 春 秋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劉波 楊培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