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同樣是南渡政權,為何南明比南宋、東晉的國祚短?

歷史上一般公認明朝的滅亡時間是在1644年,這一年李自成大軍攻陷北京崇禎皇帝在絕望之中上吊自殺而死。後來山海關將領吳三桂放清軍入關李自成兵敗而死,滿清入主中原建立了大清帝國。不過這個時候的清朝並沒有全部佔領明朝的領土。在南方明朝建立起來了流亡政府,史稱“南明”。

在歷史上和南明政權極為相似的有兩個王朝,這兩個王朝分別是:東晉和南宋。不過相對於東晉、南宋來說,南明在歷史上的存在感很低。甚至很多人並不知道南明政權的存在,這裡主要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南明存在的時間短,立國不大約40年(南宋152年,東晉103年)。第二,南明政權並沒有得到清王朝的承認。

那麽南明為何存在時間如此之短呢?事實上清王朝在入關之初面對龐大的明帝國時也曾一度覺得束手無策。明帝國地大物博以滿清的實力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政治上都無法短時間消化掉這突如其來的江山。如果南明政權能在清軍入關之初組織有效地反抗,那麽就算是不能收復北方也能保住南方半壁江山。但能可惜的是南明政權的內部鬥爭從政權建立開始到覆滅都沒有間斷,漢奸輩出、黨同伐異則是南明國祚不長久的主要原因。

東晉和南宋在建立之初也有不同的黨派,為什麽他們沒有演變成像南明這樣的下場呢?這裡我們要注意的是,東晉和南宋的開國皇帝和後來南明的皇帝不同。無論是晉元帝司馬睿還是宋高宗趙構,他們都是受國內不同黨派人擁護的。以南宋為例,儘管主戰派(以嶽飛為代表)和主和派(以秦檜為代表)勢不兩立,但他們對於宋高宗的忠臣卻是毋庸置疑的。而南明的君主缺少的正是著這種擁護力。

崇禎皇帝的突然自殺,導致了後來關於南明皇位繼承人的不明確性。《江陰城守紀》:南都既破,天下舊臣、遺老志不忘明者,皆輔明之餘孽,以冀中興。於是,趙王起於太湖,義陽王起於崇明,桂王起於廣西(號興隆),潞王起於杭州,靖江王稱監國,保寧王起於河南,羅川王、永寧王起於湖東,益王集二千人起兵,惠王、瑞王、安仁王、永明王、德化王、安東王、晉平王紛紛不靖。崇禎皇帝死後,那些仍然效忠明朝的明朝大臣紛紛擁立宗室稱王起兵。當時各地起兵的明朝王爺有十多個,這些人理論上講都有皇位的繼承權。所以南明國內的凝聚力是遠不如東晉、南宋的,南明的皇位之爭就是黨爭的體現。這在南明立國之初就體現了出來,以張國維、陳函輝為首的大臣支持魯王,而以黃道周、張肯堂為首的大臣則支持唐王,著名抗清將領史可法則主張擁立桂王。後來儘管福王朱由崧勝出在南京繼位稱帝,但實際上他所統領的南明江山不過是一盤散沙,以他的影響力很難將整個國家給凝聚起來。不過明朝的黨爭有著長久的歷史傳統,這個倒不能怪朱由崧。

朱由崧也就是歷史上的弘光皇帝,他在位不過一年就成了清軍的俘虜。後來的南明皇帝和朱由崧都差不多,他們都沒能解決南明內部的政治鬥爭問題。南明內部黨爭不斷、將領擁兵自重,南明皇帝所面臨的情況事實上比崇禎在位時更為糟糕,一盤散沙的政權自然是存在時間不長的。

不過儘管南明政權是一盤散沙,清王朝按道理說依然是無法在短時間內將其滅掉的。南明的滅亡其實就亡在了明朝人的手中,這些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漢奸。《江南聞見錄》記載:滿清亡明而統一華夏,南征西伐,實得力於「漢奸」。而這些「漢奸」,如洪承疇、吳三桂、李成棟輩,謂其存心「賣國」、毫無民族觀念,恐亦未必盡然;但有一點,凡讀南明史者,富有同感。洪承疇、吳三桂、李成棟(降清後又歸順南明)無疑是明朝末年頗有爭論的人物,他們是幫助清朝徹底消滅明朝政權的大功臣。以吳三桂為例,他當初大開山海關引親兵入關,打著為明朝皇帝復仇的口號驅逐了李自成。後來吳三桂徹底成為了清朝的馬前卒,他不遺余力地鎮壓南明政權後來甚至親自動手殺了永歷帝。

《江陰城守後紀》記載:江陰野史曰:有明之季,士林無羞惡之心,居高官、享重名者以蒙面乞降為得意,而封疆大帥無不反戈內向。由此可見在清朝入關之後,倒戈相向的明朝舊臣並不僅僅只有洪承疇、吳三桂之輩。儘管在抗清的戰爭之中湧現除了如史可法、李定國這樣的南明忠將,但這樣的忠臣名將太少了他們無法完成挽救明朝的歷史使命。因此史可法、李定國這樣的人也就成了悲劇英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