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那個爭寵的小孩,最讓人心疼

「媽,你愛我還是愛弟弟?」

正在抱著二寶的閨蜜被女兒的話問得心頭一震。

沒生二寶之前,女兒總是追問她:「媽媽,你能生個小寶嗎?」

可弟弟出生後,女兒對弟弟的態度就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媽媽只要一抱弟弟時,女兒一定也要抱抱;睡覺一定要媽媽陪;甚至,還會偷偷地掐弟弟

……

閨蜜說,原本以為生二胎會是姐弟相親相愛,卻沒想到變成了這樣一種場面。言語間,我聽出了她對女兒的些許不滿。

但,女兒有錯嗎?

沒有,她只是想確認媽媽的愛。

那個爭寵的小孩子,最讓人心疼。

同事去年生了兒子,兒女雙全人生圓滿 。

尤其是老公中年得子,更是看在眼裡喜在心裡,反覆肯定:「得好好打拚,為兒子打下江山。」

看上去家裡一片歡騰,她卻發現14歲的女兒越來越沉默,各種怪異的行為讓她憂心。

喜歡騎弟弟的小摩托,昂貴的地板上全是醒目的劃痕;

有時蜷縮在嬰兒車裡好半天,弟弟的飯菜她總是拿個碗碟要分一半……

前幾天,她抱著弟弟嬉戲,不小心把小寶摔到了地好。老公下班進門,不知道情況,就吼了女兒幾句。

「你們隻疼兒子,當初幹嘛還要生我?我這麽多餘,乾脆去死了算了!」女兒大哭,奪門而出。

夫妻倆一下子愣住了,反應過來追出去,可哪裡能找到女兒的身影?

一夜找尋,天亮在家門口的垃圾桶邊看到睡著了的孩子,她滿臉淚痕。

「給了我愛,為什麽又突然拿走?」這才是孩子的心聲。

我們父母都很愛孩子,生二胎的初衷往往是想給孩子在這世上留下個手足。希望我們老去,他還有親情。

可在孩子眼裡,那個「空降」的小寶就像個會搶走爸爸媽媽的小怪物,他們大都想用「全身細胞來反對!」

2017年《中國兒童安全成長報告》指出,從孩子角度看,父母生二胎和別人對自己的不理解,是孩子們最焦慮的兩件事。

在媽媽群裡看到這樣一組討論:

我看到大寶在打小寶!一邊打還一邊笑。

我家姐姐,小寶吃喝都要嘗嘗,就連小衣服都要試,穿不上也得把胳膊伸進去;

我兒子滿屋亂蹦,一說就哭,好頭疼;

我兒子要把小寶從樓上扔下去,搞得我至今都膽戰心驚;

……

照顧二寶已經筋疲力盡,這還要提防、焦心大寶,二胎之路艱難崎嶇如何走下去?

難怪許多老母親想生的不敢生,生了的神經緊繃,全都莫名地恐慌起來。

可我們有沒有想過,他們所有的出格行為都是在「爭寵」?

那個敏感,脆弱的小孩,他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愛。

對於父母,多一個孩子能帶來不同體驗的幸福;但對於孩子,多了個小寶他們感受到的可能是暴風驟雨。

失落感讓孩子嫉妒

大多獨生子女,習慣了「大家都愛我」,缺少分享意識,「自我為中心」是他們的一個非常顯著的心理特徵。

家裡多了小寶,大寶忐忑、不安。尤其看到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小寶身上,倍感失落,本能的生出強烈的恐懼感。這時他就嫉妒,粘著媽媽,甚至發脾氣來表達憤怒。

危機感讓他想守住自己的地位

有調查研究表明,90%的孩子都有「如果有了小寶,爸媽就不會那麽疼我了」的想法。

這讓他面對小寶,首先有一種抵觸情緒。

感覺被父母忽略,他有了危機感,可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沒發育好,他開始攻擊弟弟妹妹,用自己的手段爭寵。

不安全感導致焦慮

從心理學研究發現在大腦意識和理性層面上,孩子都願意相信父母是愛自己的,一旦感覺不到愛,就感覺到失控、崩潰、絕望,特沒有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都很焦慮。

二胎家庭裡,父母的愛就是大寶和二寶之間的天平。

父母一般希望能夠盡量做到對兩個孩子公平,但很多時候卻成了這樣:

對大寶說:「你是老大,你應該讓著弟弟妹妹……」

倆寶相爭,小寶一哭,錯的肯定是大寶,隨口責備甚至打罵;

全部精力放在小寶身上:「媽媽忙著呢,你一邊玩去!」

我們都愛大寶,可或許就在某個時刻,無意中就深深傷了他,在他心裡留下了傷疤。

於是每一個突然「被長大」的大寶很快意識到「大」並不是什麽好事。 對於那個「闖進」來的孩子,他們很少會天生去愛。

父母會愛,孩子才能相處融洽。

愛是渴求,愛更要回應,請我們這樣對待大寶:

確保每天有一段和孩子獨處的時光

多關注他,讓他相信父母對他的愛是完整的。有這樣一段獨處的時光,哪怕15分鐘,也會覺得父母還是完全屬於他的,沒有拋棄他。

幫助他渡過退行階段,接納他的情緒

這個階段是他自我調整的階段,不忽略,不干涉,不責罰,我們正面的鼓勵能夠轉移他的焦慮。

讓他參與照顧小寶,確認老大的地位

比如換尿布、沖奶粉這樣的小事,讓大寶幫忙有助於培養手足之情。給小寶起名買東西做決定,能讓他從權力之爭轉向積極權利。

記得兒子剛出生時,3歲的兒子第一次見我抱著弟弟喂奶,喊道:「媽,不要給他喝奶,把他餓死!」

我抬頭看見一個憤怒的小孩站在那裡:漲紅的小臉,發抖的小手,眼裡飽含了熱淚。

「你要抱抱他嗎?弟弟需要你!」他遲疑了下,走過來,小心翼翼地接過弟弟,我又抱起了他。

「弟弟眼睛好大的。」他偎在我的懷抱裡,摸著小嬰兒的臉笑了。

愛不是把孩子推得遠遠的,而是把他拉到我們的懷裡。讓他明白我們的愛足夠豐富,足夠滋養彼此。

在這種「被偏愛」的環境裡,兒子覺得他的地位沒有變化,他明白那個和他一起長大的小孩,是他的手足,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愛的原則,是相互才能相生。愛的表達不僅要語言,更需要擁抱。

著名作家張小嫻說:擁抱的感覺真好,那是肉體的安慰,是塵世的獎賞。

當嬰兒誕生,第一件事就是接受媽媽的擁抱。

國內外許多人類行為學家研究證明,一個從小在媽媽擁抱中成長的孩子,他的性格和智力都會得到好的發展。相反,缺少媽媽擁抱的孩子,性格容易孤僻,心智也會受到影響。

當孩子對愛有了質疑,問,「媽媽,你還愛我嗎?」

讓我們伸出雙手,手中陽光溫柔,擁抱他,他一定會覺得安定又幸福。擁抱的力量,會比你想象的更強烈,也更柔軟。

《戀愛先生》裡說:刺蝟有時候比兔子更需要擁抱。

抱抱那個「爭寵」的小孩吧,擁抱的魔力會讓他成為天使,安心走好自己的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