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港股生物科技股是在半山腰 還是在山頂?

  來源微信公眾號:王雅媛港股圈

  年初至今,醫療板塊可謂春意盎然,某些個股的漲幅甚至堪比“獨角獸”。藥明生物(2269.HK)股價期間漲幅高達72%,石藥集團(1093.HK)、遠大醫藥(0512.HK)股價漲幅達均逾35%。

  個股的暴漲可以用年報的數據來解釋,而板塊的集體暴動就很可能是行業質變迎來新機遇或投資者改變了原來的想法。

  聯想一下最近醫藥板塊發生的大事,我認為這背後的原因很可能就和3月16日中國生物醫藥指數(Loncar China BioPharma Index,LCHINA)正式上線有關。而且,這段時間暴動的股票基本都屬於該指數的成分股。

  能榮幸被挑選進入中國生物醫藥指數的公司,都可以稱得上是中國生物技術的弄潮兒。

  它們除了都得是納斯達克或香港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外,還得滿足三大條件:

  第一,都是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的創新者;

  第二,植根於中國,或中國業務佔到重要比例;

  第三,財政情況滿足一定的規模。

  下圖羅列的就是入選中國生物醫藥指數的32家公司:

  來源:loncarindex.com;

  生物製藥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它已經成為製藥領域爭奪市場的制高點,這個產業明顯成為了下一風口。你知道現在的生物醫藥到底有多火嗎?

  過去30年,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迅猛,生物醫藥的年銷售額以每年 25%~30% 的速度增長。在資本市場,這一板塊也表現良好。自1995年~2017年這22年的時間裡,NBI指數(納斯達克生物技術)的漲幅為1875.8%,大幅跑贏標準普爾500指數同期漲幅(426.2%)。

  數據來源:Wind

  業內普遍認為,當前國際生物醫藥技術大規模產業化處於初始階段,預計到2020年會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並將逐步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產業。

  全球各經濟體由於經濟發展水準、創新競爭力、發展時間等因素,他們的發展情況存在差異。

  一、分地域看生物醫藥板塊

  (1)歐美發達國家佔有絕對主導地位

  下面從三個角度來說明:

  第一,在生物藥專利數量方面,歐美國家持有 94% 以上的專利,其中美國的專利約佔全世界的60%。

  第二,在生物藥銷售額方面,歐美等地區生物醫藥公司的銷售額佔全球生物醫藥公司總銷售額的 93% 左右。美國醫藥銷售額佔全球生物醫藥產品市場的 30%以上。

  第三,從研發投入情況看,根據Endpoints News發布的2016年全球研發投入TOP15製藥企業排行榜,Roche(羅氏)位居榜首,研發投入高達114.1億美元,排名第10名的是BMS,研發投入49.4億美元。

  來源:中商情報網

  從投入強度看,Celgene(賽爾基因)投入強度最大,研發投入佔其收入的40%,J&J(強生)最低,約佔營業收入的13%。

  (2)中國生物藥發展落後

  從研發投入判斷,中國生物藥發展較落後。若把2016年我國A股上市的所有生物醫藥公司看作一個大企業,其研發投入總額隻略高於全球排名第15位的武田製藥。

  我國生物醫藥上市公司總體研發投入強度(研發支出/營業收入)也較低,最高僅為 5.4% 。

  按照中國科學院分子遺傳學俞德超教授的說法,“美國目前批準的生物藥,一共是303個,中國到現在還是生理鹽水、葡萄糖等賣得最好”。

  除此以外,我國的創新藥銷售障礙重重。我國每年上市的創新藥中,絕大部分銷售業績很差,企業很難獲利,很大程度上導致企業創新乏力、仿製盛行。

  雖然在這個領域,中國趕歐超美仍然任重道遠,但我們已經在崛起的路上邁開了步伐。

  二、中國生物醫藥崛起之路

  (1)國家政策支持

  隨著中國醫療改革新政的不斷出爐,生物醫藥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生物醫藥、醫療資訊化和高性能醫療器械被同列為“十三五”期間重點發展的三大領域。

  根據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我國生物產業規模將達到8兆~10兆元,這意味著2016-2020年,年複合增長最高將近 50%,屆時我國將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新型生物技術企業集群。

  除此以外,從最近的醫保目錄變化看,已有很多創新藥被納入,這對於中國生物製藥行業來說,是非常好的信號,因為創新藥不掙錢也是一直以來製約生物藥進行創新研發的重要阻礙。

  (2)藥企配合,在研管線投入增加

  生物醫藥公司不斷增加在研管線的投入,比如:中國生物製藥(1177.HK),作為港股研髮型藥企的標杆,公司於2017年上半年的研發費用超過11億港元,同比大幅增加26%,其在創新藥等儲備方面十分豐富,累計有臨床批件、臨床中、報生產的在研產品超過400個。

  另一巨頭石藥集團(1093.HK),已轉型創新藥企,公司去年研發投入同比翻了一番,達到8億港元。

  (3)兩地交易所放寬生物醫藥上市條件

  日前,正式公布了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赴港上市的第二輪市場谘詢方案。甚至還對未有盈利的生物醫藥公司開通綠色通道,赴港上市的前景可以說是十分明朗。

  新規有望於2018年下半年落實,長期來看,這將有助於吸引更多生物科技創新型公司來港上市,進而刺激港股市場生物科技領域的投資行為,為投資機構和企業帶來新的機遇。

  無獨有偶,今年以來,中國證監會也開放對新科技領域的“獨角獸”公司上市通道,前有360成功回歸A股,後有富士康“閃電”進審批,這都讓許多人對獨角獸公司登陸A股滿懷信心。而這其中就包括生物科技在內的4個行業。

  如果符合條件,券商需立即向證監會發行部報告,符合相關規定者可以實行即報即審,不用排隊,2-3個月審完。

  生物科技的行業風向已躍然紙上,我們應該如何投資呢?

  三、“中國生物醫藥指數”上線

  今年生物藥板塊給人的感覺象是隨便買一個標的就能獲得超額回報。但事實上,這個領域的錢並沒有那麽好賺。

  首先,它的門檻很高。生物科技公司的基本面分析十分高深,大多數投資者並沒有相關的醫藥專業知識。我們要知道,生物科技或製藥領域中的個股,有時可能因為一款創新藥的推出,幾天內就大漲幾倍,沒有相關專業知識的投資者難以捕捉到這些機會。

  其次,生物科技領域繁瑣、複雜和多變的監管法規制度也會讓投資者承受一定的風險。金斯瑞生物科技(1548.HK)在臨床實驗期間1位患者死亡,股價曾單日大跌,你又將如何應對?

  來源:富途資訊

  因此,即使在生物科技股巨大漲幅下,行業內外的投資者回報的差別將非常明顯。而這個時候,生物醫藥指數就適時的上線了。 

  3月16日,業內知名投資機構Loncar Investments設立了“中國生物醫藥指數”,這是首個從中國本土和海外同時追蹤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的公共指數。

  它涵蓋了大型醫藥企業、生物技術新銳、開放式生物製劑技術平台、以及診斷公司等多種類型。共有32家醫藥公司被納入中國生物醫藥指數,其中24家港股,8家美股。

  來源:loncarindex.com

  設立機構Loncar Investments的首席執行官Brad Loncar表示,

  “中國的生物製藥行業正處於一場具有全球影響的真正革命的風口浪尖上,直到今天為止,全球還沒有一個很好的指數來追蹤這一重要的趨勢。LCHINA是以全球化的標準設計的指數,採用等比重法追蹤中國生物醫藥革命的領先企業,指數每半年重新平衡一次。”

  在生物醫藥領域,單獨設立行業Index並不稀奇,比如:1995年就設立了納斯達克生物技術指數(NBI)和2015年設立了癌症免疫療法指數(LCINDX)。

  但本次指數的推出仍引發業內高度關注,大家普遍認為這將大幅提振行業的估值,我們看看為什麽。

  (1)新指數推出,會帶來哪些變化?

  ETF會帶來增量資金。根據歷史經驗,當一些權威的或者火熱板塊的指數推出後,跟蹤該指數的ETF也會相繼發行。世界上最早的指數型ETF是1993年發行的標準普爾500指數的ETF,此後,針對道瓊斯、納斯達克、羅素、威爾夏等指數的ETF也相繼問世。

  前文提到的兩個美國生物科技指數也不例外,跟蹤納斯達克生物技術指數(NBI)的ETF基金在各國都有發行(看下圖左側)。同樣,2015年3月癌症免疫指數(LCINDX)發布後,同年10月追蹤該指數的ETF基金CNCR(Loncar 癌症免疫療法ETF基金)發行(看下圖右側)。

  來源:Bloomberg、國信證券、etf.com

  不難推斷,中國生物醫藥指數推出後,也會有跟蹤該指數的ETF推出,為相關標的帶來更多的增量資金,進一步推高相關標的估值。

  根據港交所的資料,恆指目前有157隻ETF,按資產規模來排列的話,排首位的是盈富基金(2800.HK),資產管理規模接近1006億港元,第二位同樣追蹤恆生指數表現的恆指ETF(2833.HK),規模約577億港元,而第三位是恆生H股,有約400億港元。前三位佔恆指成分股總市值0.78%。保守起見,我們僅參考這個0.78%。

  再來看一下美股市場,2015年10月推出的CNCR,該指數覆蓋31隻個股,這些公司總市值達7022億美元,而該指數ETF市值為6345萬美元,佔比為0.90%。 

  我們取二者的中位數 0.84%,再參考本次納入指數的所有公司市值,可以得出增量資金的數目約為 106億港幣 。 

  106億影響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不過,有趣的地方是指數並非按市值來安排裡面的比重,例如,市值達1351億港元的石藥集團(1093.HK)跟118億港元的遠大醫藥(0512.HK)分別佔指數比重4.84%及3.52%。106億對前者根本動不了一條毛,但是對後者的影響卻舉足輕重。

  而且長期來看,ETF的推出不僅會帶來源源不斷的增量資金,也能持續引發市場的關注,讓一些長期受到流動性折價影響的公司獲得合理估值。

  那ETF的推出是否能以此判斷生物醫藥板塊就能一帆風順的大漲呢?

  (2)指數推出後也有被套兩年的風險?

  引述《股票大作手回憶錄》一書中經典觀點:在股市中,今天發生的事,過去曾經發生過,將來也必然再次發生。前文的沙盤推演是往後看,不妨我們試著先往前看。

  我們來看一看2015年Loncar Investments發布的癌症免疫指數(LCINDX)。

  來源:loncarindex.com

  2013年~2015年美股生物醫藥板塊勢頭很猛,在這期間納斯達克生物技術股指數(NBI)漲了500%左右(綜合指數只有200%左右),其中癌症免疫療法的個股表現尤為突出。

  2015年標普發布了一篇報告,將5種癌症免疫療法藥劑列入2015年最具前景的藥物中,並表示會不斷增加在這方面的投資。

  當時管理2兆美元資金的瑞銀全球首席投資官Mark Haefele表示,癌症免疫療法將是下一個最有前景的長期投資主題之一,預計會帶來超額投資回報。

  應允大家的呼喚,癌症免疫指數和相關的ETF在2015年被隆重推出。但股價卻令人失望,跟蹤癌症免疫指數的ETF基金CNCR上市後,雖然迎來了短時間的上漲,但隨後便開始下跌,直到現在才剛剛回本。

  來源:loncarindex.com

  股價疲軟和ETF基金推出的時間點不適宜有關係,該指數之所以能推出,背後是因為市場情緒高漲,大家的投資熱情燃到高點,而在這種情況下,股價漲幅過快,估值過高的事實往往容易被忽略。

  而我認為,中國生物醫藥指數的推出不會讓該板塊重蹈覆轍。原因如下:

  首先,雖然有個別的生物科技股估值已高,如剛宣布配股的藥明生物(2269.HK),但目前港股醫藥板塊對應2018年市盈率仍為 29倍,略高於歷史平均水準。我們公眾平台屢次提到,創新藥板塊估值體系已經發生明顯變化,醫藥企業估值體系有望從PEG估值走向PEG+在研管線折現估值,這也是A股龍頭恆瑞醫藥(600276.SH)、H股龍頭中國生物製藥能屢創新高的原因。

  其次,本次中國指數覆蓋的公司都是首次被納入生物醫藥指數。而2015年,CNCR上市時,其中的部分成分股已被之前的生物科技指數ETF —— IBB所覆蓋,因此這次對市場情緒、投資者的思維、改善流動性折價的影響極為有限。

  四、結語

  2018年的港股市場,必定是屬於生物醫藥股的大年。中國生物醫藥指數ETF的推出,兩地交易所又憨態可掬的張開雙手歡迎沒盈利的生物醫藥公司來上市,港股藥企估值體系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你說現在行情是在山頂,還是在山腰?看看下圖的公募醫藥股持倉比,我想更大概率還是在山腰吧。

  來源:興業證券研究所

責任編輯:馬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