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外星人發來神秘信號?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昨天,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篇名為《外媒炸裂!真是外星人?宇宙深處神秘信號到底要不要回應》的文章刷屏。這一事件的由頭,是一個由加拿大科學家長官的科學團體在近日探測到了太空中重複的快速射電暴(Fast Radio Burst),1月9日,關於這一發現的兩篇論文(未編輯版)在《自然》(Nature)上線,隨之得到了BBC、《衛報》、CNN等知名媒體的報導,並被其中一些解讀為可能是外星文明發出的信號。

社交媒體上討論得熱火朝天,但科學界對此還是保持了淡定。科學新媒體平台“知識分子”表示:“作出這一發現的科學團體在《自然》的論文中並未給出任何與外星生命相關的推測。” 在科學家們看來,儘管此次探測到的重複快速射電暴確實罕見,但更可能的仍然是自然現象,此次發現的主要意義在於“刷新了科學家對於快速射電暴的信號頻率的理解”。

但公眾的好奇畢竟集中在“外星人”。最近,有一本新書《一想到還有95%的問題留給人類,我就放心了》,剛好有一章內容認真探討了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以下文字即選自這部分內容。

《一想到還有95%的問題留給人類,我就放心了》,作者:豪爾赫·陳、丹尼爾·凱斯,譯者: 苟利軍、張曉佳、郝小楠,版本: 未讀|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8年12月

我們在宇宙中是孤獨的嗎?

外星人存在嗎?

如果全宇宙只有地球有生命,那麽這裡一定是有什麽極為與眾不同的地方。在遼闊的宇宙中,我們的孤單意味著生命是極為罕見的。如果宇宙是無限的,那麽作為某種唯一的存在,我們就不光是罕見的了,我們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在無限的宇宙中,任何只有一點點存在的可能性的事物都一定會出現。事實上,任何具有有限存在概率的事物都會出現無限多次。只有那些存在概率無限小的事物才會隻出現一次。

如果我們不是孤獨的,那麽我們就會更強烈地感受到,生命,甚至智慧和文明都無法使我們在宇宙中擁有特殊的地位。這意味著人類的經驗對於揭示宇宙本身任何深刻而有意義的方面都是微不足道的。這種感覺既令人感到卑微又引人興奮。

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呢?我們是特殊的,還是平凡無趣的?

問題在於,我們很難把地球上的經驗套用在整個宇宙中。我們只知道兩種可能:(1)我們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2)宇宙中到處都是生命,我們之所以還沒有見到外星生命,是因為他們與我們相距甚遠,或者與我們相差太大,我們沒有認出他們。

假如你是一個小學生,有一天你意外地發現數學卷子裡夾了一張寫著答案的字條,你先是很興奮,但隨後就開始疑惑——你是唯一得到答案的人嗎?也許這本來就不是考試,只是沒人告訴你。也許還有其他孩子得到了答案,但他們不想讓別人知道。你不知道你是不是唯一的幸運兒。如果其他學生都沒有答案,他們就永遠也想不到去問這件事。你擁有答案這個事實並不代表你特殊,也不代表你不特殊。從你自己的經驗出發,你無法知曉關於更大圖景的一切。

就生命而言,我們能做的事情比身處上述情景時多一些,但也有限。我們可以環顧地球,研究存在於其上的各種生命。如果在不同生物之間有一些特性(例如皮膚顏色、對冰淇淋口味的偏好)差異很大,那麽我們就能確信它們對於生命不是必要的和基本的,其他星球上的生命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選擇(也許蒜味冰淇淋在茲萊布羅克西亞星球上大受歡迎)。另一方面,如果地球上所有形式的生命對某些東西(例如能源和水)都有需求,我們就可以猜測這些可能對任何地方的生命都很重要。這一論點尤為有力,因為我們可以證明,生命共有的幾個要素都是各自獨立的幾次進化的結果。舉個例子:地球上的絕大多數動物都有眼球。(我們沒開玩笑!)

把這一問題以數學形式記錄下來可能有助於對其中的一些重要方面進行分析。如果想估計附近鄰居的人數,你可以做一個詳盡的入戶調查,也可以用周邊的住房數乘以一個典型家庭的平均人數。

我們也可以用以下方程估計有可能與我們打交道的智慧物種的數目(N):

N = n恆星 × n行星 × f宜居 × f生命 × f智慧 × f文明 × L

右側各個變量的意義如下。

n恆星:銀河系中恆星的數目

n行星:每個恆星系統中的行星平均數

f 宜居:可以產生生命的行星比例

f 生命:實際發展出生命的宜居行星比例

f 智慧:有生命行星中發展出智慧生命的比例

f 文明:智慧生命中發展出科技文明並向太空發送了資訊或派出了宇宙飛船的比例

L:他們與我們同處一個時代的概率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數學公式(被稱為“德雷克方程”),但它非常有用,因為它把這個問題分解成了幾個部分,並證明了只要有一個部分為零,那麽我們將永遠也無法收到外星人的消息,即使他們真的存在。

但是要記住,這只是我們基於經驗的一種估計。從根本上說,星際旅行現在對我們來說還不現實。我們可能小心翼翼地列出了生命的最普遍要求,但這可能隻基於我們所能想象的生命形式。生命完全有可能以我們目前無法想象的形式存在著。也許有的生物新陳代謝慢得不可思議,生命周期長得無法想象;也許有的生物極其龐大,與外界環境或其他同類生物之間界線模糊。記住,關於智慧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我們的認識有可能是完全錯誤的。而確定這些條件的唯一途徑,就是在宇宙的其他地方找出實例。

以此警告在先,下面就讓我們來逐一解釋方程中的每一項。

恆星數(n恆星)

天文學家已經確定,我們的銀河系中恆星的數目極為龐大,約有1000億顆。這樣大的一個數字很讓人振奮,因為方程中的其余各項可能全都是極為微小的概率。

為什麽隻關注我們的星系呢?我們的可觀測宇宙中大約還有一兩兆個星系。恆星之間的距離在我們的星系中很遠,在其他星系更是遠得叫人絕望。在那樣的尺度上旅行或通信幾乎沒什麽希望,除非我們依靠像蟲洞那樣的“漏洞”或是借助曲率引擎。讓我們暫時先把目光停留在我們的星系,將那幾兆個星系放到我們的後口袋中,等我們沮喪到無以複加時再考慮它們。

宜居行星數(n行星×f宜居)

在我們星系的所有恆星中,有多少伴有適合生命居住的行星呢?什麽樣的行星才是宜居的呢?生命的家園一定是像地球這樣的岩質行星,還是有很多種其他可能?

例如,也許有些生命可以生活在巨大而寒冷的氣態巨行星的大氣頂層,也許還有些生命可以在小而熱的行星表面的岩漿中游泳。

讓我們先把搜尋範圍集中在類地行星上,它們是岩石世界而不是氣體行星,而且它們的大小和接收到的太陽能也與地球差不多。這種思考方式具有較大的局限性,但是考慮到地球是我們所知的唯一擁有生命的行星,這也更為現實。

那麽,我們的星系中有多少像我們星球這樣舒適的行星呢?我們的望遠鏡還無法找到可能正繞著遙遠的明亮恆星運行的暗淡岩石行星。這不僅是因為那些行星太遠,還因為它們距離它們的恆星要比距離我們近得多,這意味著它們的光芒被恆星徹底掩蓋了。如果你注視著一個巨大而明亮的聚光燈,那麽你可能永遠也發現不了它旁邊的小石塊。

這就是為什麽我們直到最近才知道一顆典型的恆星周圍有多少顆行星,以及它們中有多少與地球相似。然而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天文學家也發明了一些非常聰明的技巧去間接地探測行星。他們可以探測恆星位置的微小擺動,這意味著這顆恆星被其行星的引力輕微地拉動了。他們還可以探測恆星亮度的周期性變化,這意味著繞其運行的行星正從它前面經過。運用這些技巧以及其他方法之後,天文學家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大約五顆恆星中就有一顆擁有和地球大小相似的岩質行星,且其表面接收的太陽能與地球差不多。這就意味著僅僅在銀河系中,就有數百億顆行星可能成為宜居行星。啊哈!到目前為止,對外星旅遊業來說還是好消息多。

擁有生命的宜居行星數(f生命)

就“本地”而言,我們這裡有大約1000億顆恆星和大約200億顆類地行星。“200億”意味著有很多的培養皿可以用來創造生命。這個數字似乎很令人鼓舞,但是現在我們要思考更複雜的問題了:有多少宜居行星真的擁有生命?

我們首先要問:生命的必要成分是什麽?通過研究地球上種類眾多的生命,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為了進行複雜的化學反應和物質交換,水似乎總是必需的;大量的碳似乎也必不可少,因為要生成很多複雜的化學物質並提供支撐結構,例如細胞壁和骨骼;此外,生命還需要氮、磷、硫等生成DNA和關鍵蛋白質。

我們所知道的生命可以在沒有這些元素的情況下形成嗎?有人猜測矽可以代替碳的功能。這是一個拓寬思路的有趣嘗試,但是矽要比碳重得多也複雜得多(矽有14個質子,碳有6個質子),對於開辟大量新生命之路來說,它們的數量可能還不夠充裕。

這裡還有一個更微妙的問題:對生命來說有這些成分是否就足夠了呢?如果某個地方有一顆溫暖宜人的行星,那裡有巨大的海洋和充足的這些元素,它們四處遊蕩並相互碰撞,在這種情況下,生命出現的概率有多大呢?這在生物學中是最深刻和最基本的問題,很難回答。在地球這裡,我們知道生命起源於水覆蓋地球表面幾百萬年之後。但是我們對其中的細節所知甚少,我們當然也不知道,對於攪拌這鍋化學湯並耐心等待的時間來說,這樣的年頭是異乎尋常地短,還是過於漫長。

科學家嘗試過重複某些從無生命的化學湯中培育出有機體的公認的必要步驟。一個著名的實驗是在這樣的化學湯中加入電火花以模擬原始地球上的閃電效應。弗蘭肯斯坦倒是沒有造出來,但是出現了形成生命所需的複雜分子。這意味著,至少對於某些步驟來說,你可能只需要各種材料齊全,然後等待正確的能量注入,能量的來源可能是地熱、閃電,或者是外星人的雷射武器。

所以,我們目前對於生命如何從地球的貧瘠環境中孕育出來所知甚少。如果我們知道得多一點,那麽對於條件和地球相似的其他星球,我們就能對生命存在的概率做出合理的推斷。在此之前,我們真的不知道地球上生命出現的過程是必然會發生的,還是只有百萬分之一甚至千兆分之一的機會。記住,生命可能會以極為不同的形式出現,而每一種都伴隨著從貧瘠之湯中誕生的獨有概率。

事實證明,地球不是附近唯一有構建生命的化學組分的地方。同樣的東西人們已經在火星上發現了很多(包括液態水!),但是到目前為止,外星還沒有任何生命存在的證據,不管是大是小。

太陽系中的其他地方可能不會被你列為度假目的地,但是它們也都是承載生命的合理候選地。木星的衛星歐羅巴很可能有巨大的地下海洋,而土星的衛星泰坦有大氣層,還有能構建早期生命形式的化學物的海洋。雖然還沒在地外找到真正的生命,但我們至少知道生命的各種成分還是分布甚廣的。

我們的猜測沒有任何根據,我們能完全確定地球就是生命起源的地方嗎?在所有難以置信的可能性中,有一個聽起來像是來自科幻小說,但真實概率並不為零,那就是生命起源於別處,又被隕石帶到了地球。

如果你覺得這個想法很可笑,那可能是因為你以為這意味著微生物造了微火箭,又花了數不清的年頭才降落在地球上。實際上,微生物不需要建造它們自己的火箭也能完成星際穿梭。當某個巨大的物體(比如一顆小行星)撞到一顆行星時,撞擊會把行星的一些碎塊送入太空。這些小碎塊會飛行一段時間—有時是很長一段時間。它們有時會在太空中遊蕩幾十億年,有時會因為太靠近一顆恆星而變成飛灰。但是它們偶爾也會落入另外一顆行星的懷抱。科學家在地球上發現了一些極有可能來自火星的石塊,它們就是這樣來到地球的。如果這些石塊中正好有活的有機物、微生物,甚至微型動物,並且它們能在真空的太空裡生存,那麽生命從一顆行星躍入另一顆行星也就不是不可能的了(就算這令人難以置信)。

雖然我們還不能證明這是真的,但如果這就是真的,那就意味著外星生命真的存在——我們自己就是外星生命!事實上,科學家曾經發現過一個顯然來自火星的石塊,它的內部甚至有無法解釋的奇怪痕跡,很像生命體,類似於地球上的微生物。很多科學家都無法確定它們能作為火星有過生命的證據,但是這確實證明了一點:如果火星(或其他地方)曾經有生命,它們可能會搭便車來到年輕的地球,並在上面播下種子。

這不是讓我們懷疑我們的曾曾曾曾祖父是地外生命,而是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如果其他行星上存在生命,那麽我們就有可能通過研究小行星發現證據。這些星際的垃圾碎片可能沒有創造生命的條件,但如果它們來自遙遠的行星,它們就有可能攜帶著那些遙遠世界存在生命的證據。

擁有智慧生命的宜居行星數(f智慧)

微生物需要什麽條件才能形成複雜生命乃至智慧生命呢?

這肯定需要充足的時間,也就是說可能摧毀脆弱的初始種群的災難要相隔足夠遠,讓生命有時間發展壯大。在地球上,智慧生命出現在5萬年到100萬年之前,具體年代取決於你如何定義智慧生命(有人認為我們現在也還不夠格)。從生命出現到智慧生命出現,這中間怎麽也有數十億年了,所以這不是一個很快的過程。

這對生命可能出現的地點施加了一些約束條件。例如,如果行星太靠近星系的中心,它將籠罩在來自中心黑洞和中子星的殘酷異塵餘生之中。這種異塵餘生會給脆弱的生命帶來毀滅性打擊。

生命還有一個不想太靠近老年恆星和致密的星系中心的理由:那附近所有的天體都有可能通過碰撞或是引力擾動,改變流星和小行星的軌道,這種東西砸落到行星表面會引發滅絕事件。一些科學家推測,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兩顆巨大的地外行星(土星和木星)起到了某種宇宙清道夫的作用,它們俘獲了很多天體,如果沒有這兩顆大行星,那些天體可能對地球構成威脅。

另一方面,你也不能離星系中心太遠,因為你需要足夠多的重元素來完成複雜的化學反應。這些元素只能通過恆星中心的聚變作用形成,並在之後的坍縮及爆炸過程中擴散出來。而在星系邊緣,這些恆星相對稀少。這還不僅僅是時間夠不夠的問題,也許智慧生命並不是必然會出現的,而是需要好的運氣或特殊的環境。智慧生命是否需要靈活的雙手去開發工具並對環境加以改造?科技文明是否需要複雜的社會群體去形成語言和符號性思維?如果恐龍沒有因為那顆巨大的小行星而滅絕,今天或是以後的地球上是否會存在智慧生命?我們不知道。

簡而言之,對於簡單生命轉化為複雜生命或是發展成為智慧生命並擁有科技文明的頻率,我們幾乎完全不了解。很多人對這些問題冥思苦想,有人甚至得出了聽起來很有道理的論點,去說明為什麽生命應該是罕見的或是普遍的。但是,這些理論畢竟都從我們局部的經驗外推而來,所以它們無法擺脫一個共同的缺陷:我們不知道我們這種智慧生命有哪些特性是個別的和非根本的,又有哪些方面是普適的和根本的。

我們很容易在地球上審視智能生命演化的具體細節,並認為所有的細節都是必需的。它們中的一些肯定十分獨特,甚至在宇宙中極其罕見。這是否意味著生命就是罕見的呢?未必如此。關鍵問題在於:我們的經驗能否總結出我們所知的生命的唯一可能?那是否僅僅是我們所知生命的眾多可能之一,甚至是通往我們沒有想象過的生命的眾多可能路徑之一?

就f智慧這個因子來說,它可能是1、0.1、0.0000000000001,甚至更小。

擁有先進通信技術的文明數(f文明)

為了便於討論,我們先假設目前已經考慮過的各部分(n恆星 × n行星 × f宜居 × f生命 × f智慧)最終給出的數字很大。我們沒有任何正當理由假裝這是真的,但這可以讓我們繼續思考其他部分,避免倉促收尾。

如果銀河系中有其他智慧生命,甚至就生活在我們附近,我們怎樣才能探測到他們呢?我們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會使用電磁異塵餘生的多個波段:無線電波、可見光、X射線等。我們的選擇源於我們對視覺的熱愛,因為我們的眼球可以接收這種波段攜帶的資訊。但是外星人會用什麽呢?也許他們更願意用中微子束、暗物質衝擊波或者空間本身的漣漪來發送資訊。我們並不知道他們的主要感覺器官可能是什麽,以及他們可能會對什麽敏感。我們甚至不知道他們是否有感覺器官。

他們也可能不通過異塵餘生進行對外溝通,而是派出機器人探測器去探索宇宙。如果這些探測器能夠對小行星進行開採並自我複製,那麽它們就可以實現爆發式增長,並且在大約1000萬年到5000萬年的時間裡探索完整個星系。這聽起來時間很長,但和星系的壽命比起來還是相當短的。

我們再一次為厘清思緒而進行簡化,假設他們的確使用電磁異塵餘生,就當這是一種概率未知但必須存在的巧合。

如果他們沒有向我們發送資訊,而只是漫無目的地向太空進行廣播,或者只是從他們的電視和無線電廣播中洩露了一些電磁異塵餘生,那麽我們不大可能收到他們的資訊,除非他們離我們非常非常近,或者我們建造了更大的望遠鏡。這種信號實在是太微弱了。我們最強大的射電望遠鏡—位於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Arecibo)—也只能接收1/3光年內廣泛發送的微弱信號。但離我們最近的(太陽系外)恆星也要比這個距離遠10倍以上。我們要想接收到來自遙遠星辰的資訊,它就必須幾乎是直接對準我們發送的。

我們同處一個時代的概率(L)

宇宙不只空間巨大,而且歷史悠久。130億年以上的宇宙歷史足夠恆星們形成、燃燒、暗淡、死亡幾輪了。任何一個新的恆星周期發生地一旦形成了足夠多的重元素,都可以成為創造類地行星和生命宜居條件的備選地。這意味著外星生命可能存在的時間跨度是極長的。但是,要想與他們交流,我們就必須與他們同處一個時代。

智能物種作為一個整體的壽命有多長呢?我們的經驗有限,很難進行推測,但人類歷史在不斷重演著文明的興起和覆滅,而這些文明大多以數百年為期。我們現在的自毀能力遠超以往任何時期。在500年、5000年或500萬年後,我們還在接收資訊嗎?我們還存在嗎?

一種完全有可能的情況是,在幾百萬年前或幾億年前,外星文明曾經存在過,繁榮過,向太空發送過資訊,然後走向了自我毀滅……同樣的過程也可能發生在幾百萬年後或幾億年後。要想與外星人交流,我們就得盼著他們要麽到處都是,要麽存活很長時間。

想象你自己還在讀小學,你的學校不讓所有學生同時休息,而是隨機地為每個學生指定休息時間。你有多大概率可以跟你的朋友,甚至跟任何別的學生一起休息呢?如果你的休息時間只有5秒鐘,而你們學校只有2個學生,你就只能自己玩躲避球遊戲了。而如果你的休息時間有5小時,或者你的學校有200億個學生,那麽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那麽他們到底在哪裡?

即使我們為德雷克方程中所有的自變量都設定一個樂觀的值,並假設銀河系中到處都是長壽的外星文明,我們仍有很多問題有待解答。

外星人想跟我們交談嗎?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似乎很荒唐——誰會不想跟外星智慧生命交流一下呢?想一想我們可能由此了解到的東西吧!但這假設了我們有文化上的共同立場。我們並不知道這些假想的外星人可能想要什麽。也許他們曾經與其他物種交流過,結果很糟糕,於是他們在長達10000年的時間裡沒有再查看過星際郵件,也沒有再更新過太空臉書。

即使是在異常幸運的情況下,即使有一種外星智慧生命存在,並且在離我們很近的地方向我們發送了無線電信號,我們又如何確定自己能夠察覺這一切呢?我們有從天空接收信號的射電望遠鏡,但是我們不清楚他們的信號是什麽樣的。當然,我們知道自己會怎樣發送資訊,但是要想讓外星人向我們發送我們能夠識別的資訊,我們和他們就需要有一系列共同的知識基礎:互通的交流符號、兼容的數字編碼系統、相似的時間觀念,等等。外星人有可能思考得太快或太慢,以至於我們根本無法識別他們的資訊。(如果他們每十年隻發一比特的資訊會怎麽樣?)不是沒有這樣的可能性,也許他們現在就在向我們發送資訊,然而我們卻無法將他們的信號從噪聲中分辨出來。

1977年,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個射電望遠鏡探測到了一個奇怪的信號。它持續了72秒,是從人馬座方向的某個地方發出的。這個信號非常強烈,並且它的強弱變化非常像你所期待的那種深空信號,當晚值班的科學家立刻把它記了下來並在列印件上寫下:“哇!”遺憾的是,這個“哇!”信號再也沒有出現過(儘管科學家一直在耐心守候)。關於它,人們沒有可信的地球範圍內的解釋,它也無法被明確地界定為某種地外資訊。(這並沒有阻止科學家在2012年回復這條資訊。萬一聯繫上了呢?)

更糟的是,一些接近妄想的情況也是我們無法排除的。也許我們被古老的外星種族包圍,但他們避免與我們接觸,只為觀察我們自然進化的過程,我們就好像待在某種可笑的宇宙動物園裡。也許,掌握高科技的物種很多,但是大家都只是傾聽而沒有人發言,這是出於高度謹慎和被入侵的恐懼。也許,他們已經到訪過我們的星球,只是行動異常詭秘而沒被我們發現。考慮到我們對假想外星種族的假想科技一無所知,任何可能性都是有待討論的。

大家都在哪裡?

為什麽我們還沒有在其他行星上發現生命?到底是所有形式的生命都很罕見,還是微生物很普遍但複雜生命很罕見?還是複雜生命很普遍但智慧生命和文明很罕見?還是能夠使用iPad且精通科技的外星人遍布整個銀河系只是不跟我們說話?還是這些外星人曾經存在過並在幾百萬年前滅亡了?還是他們正在和我們說話只是交流方式不被我們理解?

儘管從這樣的相遇中學到東西的想法很誘人,但是第一次接觸 的危險也是真實存在的。想想在人類歷史上一個強大的文明遇到一個弱勢文明時常常發生什麽吧——更原始的一方很少會有好的結局。在我們還沒有掌握探訪其他行星或恆星的能力時,我們是否應該將我們存在的跡象散播出去,邀請我們星系中的客人到訪並隨意享用我們冰箱中剩下的餡餅(甚至我們自己)呢?

我們能跟他們學物理嗎?

星際旅行困難重重,那麽星際對話呢?

想象一下這樣的對話會是什麽樣的吧。由於距離漫長,每一條資訊都要傳遞幾年(或幾十年、幾百年),在最樂觀的情況下,外星人的思維方式與我們相似,我們仍需要通過幾條資訊才能達成一些基本的通信協定。而宇宙超大的尺寸和較慢的速度極限意味著任何這樣的對話都要花費幾代人的時間。以我們社會的進步速度和我們科學觀的發展進程來看,在接收到答案時,我們可能已經發現自己之前的問題是多麽愚蠢和選擇不當了。

我們是孤獨的嗎?

也許有一天,你會拿到一本名為《孤獨星球》(甚至《孤獨星系》)的旅行指南。通過這本手冊,背包客們能夠得到很棒的建議,比如去半人馬座α星的赫裡茲克西潑德(Hrzxyhpod)聚會需要帶些什麽,或者在開普勒61b星上去哪裡能買到最好吃的觸手味棒冰。這本手冊會有多大?它會有幾百頁厚嗎?它會不會把整個宇宙中以各種奇怪方式演化而來的N多生命實例都編錄在冊?它會不會只有一頁,除了描述地球上的生命之外再無其他內容?

這仍然是最大的科學謎團之一:生命有多稀有?

一方面,我們這種特殊類型的生命看起來就不可能存在。想一想為了能讓你在這一時刻的這個地方讀這本等著獲獎的物理書而必須發生的所有那些不可思議的巧合吧。我們的太陽必須剛好有適當的大小和溫度,我們的行星必須在適當的軌道上運行,水必須奇跡般地(可能從深空中的某處通過彗星或冰質小行星飛過天際)降落到這裡。在這顆行星上,原子和分子必須形成適當的組合,某一天,必須有雷電擊打出生命的第一點星星之火。這一點星星之火有多大的可能發展成燎原之勢呢?在這片冷酷無情、怪石嶙峋的大地上,它必須經歷多少不可思議的巧合,才能一點一點發展壯大,直到成為我們?至少可以這樣說,生命這種錯綜複雜的機制似乎是不太可能出現的。

但這是針對我們這種具體類型的生命來說的。誠然,有一長串的事件序列必須通力合作以專門製造出人類,但是如果其中一個事件沒有發生,也許會有另一個物種或另一種生命形式生活在我們的星球。要論證生命並不普遍存在,就要證明任何其他的事件序列都會導致一個沒有生機的星球。但是我們並不知道生命的所有可能形式,我們無法證明這一點。

我們之所以不知道如何精確地估計產生生命的條件,是因為我們只有一個數據樣本:我們自己。如果你只見過一次閃電,你要怎樣估測它的發生概率呢?也許我們對於地球上的生命就充滿了偏見,並因此對生命或許多達數百萬種的其他誕生方式視而不見。也許我們自己生命的開始就像一道不太可能發生的閃電,但在整個宇宙中可能到處都有“電源插座”。而我們並不知道!

要記住,就算生命存在的概率極小,我們仍然生活在一個大得無法想象的宇宙中。在龐大到不可思議的宇宙中,存在數不清的星系,每個星系中又有數不清的恆星和行星。我們在宇宙中是否孤獨取決於這樣兩個因素:(1)生命存在的可能性;(2)宇宙的浩瀚無垠。如果第二點打敗了第一點,那我們仍然有望找到外星朋友。如果你擲足夠多次骰子,那麽幾乎不可能的事也很有可能會發生。

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真相就在那裡(你可以在腦海裡播放《X檔案》的背景音樂)。要麽其他行星上(現在、過去,或者將來)有生命存在,要麽沒有。答案是客觀的,不管我們是否在這裡,不管我們是否問出了這個問題。

任何一個答案都令人興奮不已,而其中一個就是真相。

好消息是,我們已經對宇宙的大小、構成,以及它的行星數量開始有了切實的了解。在這顆行星的整個生命史中,第一次有人為探索宇宙睜開雙眼,將我們的知識領域擴展到了新的極限。

也許,我們在宇宙中是孤獨的,而人類是這個廣袤宇宙現在和未來所擁有的唯一自我覺醒之光。

也許,宇宙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生命,有幾百萬種不同的分子排列方式可以產生能自我複製、承載意識和食用眼球的生命,而我們自己只是其中的一種。

答案也可能介於兩者之間,生命是罕見的,但又沒有那麽罕見。也許宇宙的歷史長河中只有有限的幾個生命站點,由於時空太過深邃,不同星球上的生命永遠也不會相互聯絡或彼此了解。

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應忘記這一點:生命是存在的,我們就是最好的例證。

作者 豪爾赫·陳 丹尼爾·凱斯

編輯 李妍 張進 校對 薛京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