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愛哭鬧,愛撒潑?聰明的家長這樣引導絕對有效

露露的寶寶要滿兩周歲了。這天她正在幫寶寶穿衣服,準備一家三口出去玩。

露露:「寶貝,穿上衣服我們就出門咯。」

寶寶看了一眼衣服:「不要,不穿。」

露露一聽,拿了另外一件:「那這個,這個好看,穿這個吧。」

寶寶撇了一眼,再次搖頭:「不要,我不要!」

眼看寶寶又開始拗起來了,露露深吸一口氣,溫柔地說:

「那這樣好不好,寶寶自己挑,你喜歡穿哪個,我們就穿哪個。」

聽到這話,寶寶終於點了頭,露露也長出了一口氣。

一番收拾後,一家三口來到了電梯間,露露剛要伸出手按按鈕,寶寶立馬大鬧起來:

「我要按,我要按,這是我按的!」

露露和老公兩人面面相覷,又好氣又好笑,不約而同的說了一句:

「可怕的兩歲!」

如果你家寶寶一夜之間從乖巧、軟萌的天使寶寶,變成動不動就哭喊、崩潰、對父母一切要求都說「不」,一言不合撒潑打滾,一不滿意就哭泣咆哮的「小惡魔」,別意外,也別誤會,這是寶寶的第一個反抗期。

反抗不等於就是熊孩子,實際上,這是寶寶在向你宣示自己的獨立意識。

是的,你沒看錯,都說孩子青春期叛逆,其實,寶寶的第一個叛逆期,在兩歲左右就集中出現了,為此,它還被稱為 「terrible two 」—可怕的兩歲。

Terrible two(可怕的兩歲)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第一反抗期」,並不專指兩歲,而1歲半到3歲之間都可能發生。

「兩三歲小孩,貓嫌狗不愛」,性格突然變得越來越叛逆,脾氣越來越暴躁!哭鬧反抗情緒令人抓狂,具體表現大概是這樣的:

讓往東偏往西;「不要不要」掛嘴邊;自己的玩具不分享,碰都不能碰,別人的玩具硬要搶;一意孤行,撒潑打滾, 自己要做的事情,別人不能搶;東西不能跟想要的不一樣...

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孩子的這些自我和叛逆等同於沒禮貌、缺家教。作為家長的我們要站在孩子的成長角度看待這個問題。

二、寶寶反抗期背後的原因

Terrible two這種狀態,在1.5歲-3歲之間集中爆發。剛出生時,孩子的意識是混沌的,沒有自我與外界的區分。

大概在2歲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了,物權意識、秩序感接踵而至,他們逐漸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是自我分離和發現自我的過程,他們有自己做判斷、做決定的需求。

獨立意識日漸濃厚,開始有了對世界的掌控欲,希望所有事情按自己的意願來發展。

但由於他們的語言還無法很好地表達自己這方面的意願,於是他們就會感到沮喪,就會用極端的行為來表示抗議和宣布自己的「主權」。

簡單說,就是成人遇到麻煩的時候,可以通過語言溝通化解矛盾,也可以通過思考來解決問題。但成人也偶有情緒大爆發,無法自控的時候,所以更別提一個還不太會用語言表達和理性思考的孩子了。

1、高品質的陪伴

高品質的陪伴對於terrible two(可怕的兩歲)的緩解是最重要的環節。孩子一旦建立起充分的安全感,就不會那麼容易急躁和叛逆。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希望得到關注,如果他們沒有及時得到關注,他們就會用負面的行為來尋求關注,比如尖叫、大哭、打滾撒潑、黏人等等。

而家長可以提前主動關注孩子的需求,為他提供高品質的陪伴。比如每天花10分鐘集中精力,專心和孩子一起塗鴉,一起做手工,一起講繪本等等。

高品質的陪伴不僅能增加親子親密度,而且在陪伴中可以潛移默化地教導孩子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養成相對獨立的習慣。

這樣對於家長來說,也不會很累,而孩子出現用負面行為來索取關注的幾率就會小很多。

2、給孩子做主的機會

在這個時期,孩子的很多做法和要求在大人看來就是無理取鬧,但正如前面所說的,如果換位思考下,你就能明白這是他自我意識的需求。

從孩子出生開始,家長就為他們決定一切。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自我意識增強,他開始慢慢希望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世界。

所以,當孩子對你提出的一切要求都回應「NO!」,其實並不是他故意頂撞你,而是他不希望你總是替他做決定。

他隨著一天天長大,也有了自主意識,希望可以由自己提出一些主張,只是他礙於表達和思考的有限,不可能如成人那般理性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家裡越是寵愛的孩子,脾氣越差,越難管教,其實真正的原因就是,你給的愛不是他想要的,當孩子想要尋求獨立和權力時,你卻事無巨細樣樣包辦。

所以,我們建議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給他相對的太空和自由。有些事,在你理解之後,是需要去遷就、配合他的。

而有些事情,如果無法遷就,我們的語音語調、表情和肢體語言都需要平靜且堅定,這一切都是在和孩子傳遞,父母會堅持自己的原則,你即使這樣大哭大鬧仍然沒用。

3、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經歷過「可怕的兩歲」時期的家長,在孩子「撒潑打滾」的時候,請一定默念:「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以暴製暴,只會讓孩子更加逆反。

你只有平靜下來,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否則,你的脾氣也上來了,就變成兩敗俱傷。

當孩子平靜後,記得要第一時間把孩子抱起來,可以親親她,讓她知道「媽媽還是愛你」,並告訴他被拒絕的原因。之後,非常重要的是用簡單的語言複述一下之前發生的行為:

「我知道你剛剛很生氣,因為你想拿玩具。」 (幫助孩子用語言定義自己的情緒)

「不好意思,我剛剛無法理解你,因為你一直哭,我不知道你想要哪個玩具。」(讓孩子明白語言表達比哭更加直接有效)

「可怕的兩歲」時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階段,如果家長以粗暴的方式繼續替孩子做決定,必定會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即使一時順從,也是迫於暴力壓製。

作為成人,我們要求一個小孩子停止做一些事,我們總有辦法,打罵是最直接的,但這也是最傷害親子關係的手段。

所以希望看完這篇文章的爸爸媽媽們,換個角度看待孩子看似無理的行為,以尊重孩子的主觀意志為前提,陪伴他們一起探索成長的路線。

關於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麼看法嗎?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