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為遭遇“封鎖令”,美國在懼怕什麽?

身為海思的一員,王琳(化名)沒有想到會以這樣的方式被身邊朋友關注,在過去的72小時裡,她的社交账戶裡塞滿了來自客戶、媒體、同學、老師甚至是遠方親戚的留言。

每個人都在關心著她,以及她所在的海思,即便其中的一些人對於海思的業務並不是很了解,第一次聽說海思還是來自於網上的一封“內部信”。

5月17日凌晨,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正式把華為列入“實體名單”。隨後,作為華為旗下的芯片公司,海思半導體總裁何庭波在一封致員工的內部信中稱,華為多年前已經做出過極限生存的假設,海思將啟用“備胎”計劃,兌現公司對於客戶持續服務的承諾,以確保公司大部分產品的戰略安全。

在美國商務部的消息發出後的幾個小時,華為官方在內部論壇上發出了第一份聲明,稱“華為反對BIS的決定。這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華為將盡快就此事尋求救濟和解決方案,采取積極措施,降低此事件的影響。”

而在最新的媒體採訪中,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表示,即使高通和其他美國供應商不向華為出售芯片,華為也“沒問題”,因為“我們已經為此做好了準備”。

產業鏈上子彈橫飛

一年內,從終端業務與AT&T的“分手”,到來自於美國政府接二連三的“刁難”,以及發生在5G建設上的多起“拒絕門”,都讓華為與美國市場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作為全球較大的單一國家電信市場,美國變成了華為在全球版圖上最後一個未能攻破的區域,但“沒有美國”的華為也成長為了目前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製造商。

根據IHS Markit發布的全球電信設備市場報告,2017年全球電信設備市場規模為372億美元,較2016年明顯下滑。但華為卻在份額上逆勢增長,以28%的市場份額超過愛立信(27%),諾基亞(23%)、中興(13%)和三星(3%)尾隨其後。

“華為靠著點滴的積累,從份額和利潤上拋離了對手。”曾經在華為工作過十多年的戴輝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華為在移動通信領域的利潤相當於另外幾家的總和。

而隨著華為的成長,其產業鏈上的供應商遍布全球。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在一場採訪中對記者表示,華為的產業涉及1.3萬家供應商,去年的採購金額超過700億美元。整個產業鏈上的公司和國家其實都是相互依賴的。如果任何一環被不正常地阻斷了,對於整個產業鏈的發展,甚至對於全球經濟的發展都會是一個非常大的衝擊。

從全球經濟環境來看,華為所在的主航道,ICT(信息、通信和技術)產業在全球貿易量中的位置舉足輕重。世界經濟論壇數據顯示,在全球商品貿易額排名中,ICT產品佔據了前十強中的四席,貿易額合計佔全球貿易總額的8.3%。集成電路是汽車、石油之後的全球第三大貿易產品,貿易額超過8000億美元。

其中,美國在ICT領域布局早,整體科技實力、創新能力超群,一批跨國公司掌控技術標準,佔據價值鏈高端。而中國ICT產業體系完整,配套齊全,涵蓋從元器件、整機設備、軟體、測試到組裝等的各個環節。在各自的跑道上,中美企業競爭與合作共存。

但隨著美方宣布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後,部分ICT產業鏈上的公司無不陷入“焦慮”狀態。

可以看到,在2018年華為的700億美元採購中,大約有110億美元是來自高通、英特爾和美光科技公司等美國公司。如果美國繼續製裁華為,那麽可以想見這些企業的那部分營收將直接消失。而目前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受到波及。

5月17日,華為的光學元件供應商NeoPhotonic股價暴跌20.63%,創4年最大單日跌幅。另一家華為光學元件供應商Lumentum控股重挫11.5%,創6個月來最大跌幅。高通跌4%,Skyworks(思佳訊)、Qorvo(科沃)、Xilinx(賽靈思)分別收跌6.06%、7.14%、7.27%。18日,華為供應鏈及芯片股延續前日跌勢。富比士數據顯示,華為對上述公司業績的貢獻率均達到了10%甚至更高。

在17日下午2點,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轉發華為海思總裁致員工信並配上評論稱,“美國這次限制性名單,不僅對於華為,對於美國芯片、軟體、部件等供應商,更是一個巨大損失。”

華為為此做了充足準備。一位來自美國矽谷的工程師在某論壇中發帖稱,“流程本來需要一個半月的,3小時就簽了下來,在上周五(禁令)之前,成品半成品只要有的華為要買就全給。”而在過去的幾個月,華為的備貨量遠超其他供應商。

一名來自企業業務部門的華為員工亦對記者表示,這幾天同事們心情比較平穩,倒是一些客戶出現了比較緊張和焦慮的情緒,有時候需要和他們做一些溝通。華為之前做了很多準備工作,目前大部分的供應鏈情況穩定。

5G發展競賽

安永大中華區谘詢服務合夥人陳勝德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在5G的賽道上,中美日韓都處於第一梯隊。他指出,從5G標準制定方面看,中國和美國相對領先,“因為中國有3G、4G的基礎,以前我們花了很多代價,引入了很多資金,在非常早期就參與了5G標準,而美國則有很多積累。”

在安永發布的《中國揚帆啟航 引領全球5G》報告中預計,中國正在5G的發展競賽中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很可能成為全球最先部署5G的幾個主要市場之一。安永預計,2019~2025年間,中國5G資本支出將達到1.5兆元人民幣。

從前年開始,美國政府試圖通過多種方式刺激私營部門投資5G。美國去年發布了“5G FAST”戰略,主要包括三大內容,即為5G分配更多的頻譜資源,對5G商用部署更新基礎設施政策,以及更新過時的法規。上個月,美國總統川普還簽署了一份總統備忘錄,要求商務部制定一項長期、全面的國家頻譜戰略,為5G做準備。

儘管一些美國運營商也把中國市場視為了潛在的對標對象,甚至公開評價中國在5G上帶來的威脅,不過,戴輝對記者表示,按照一般技術規律,華為在未來建設5G過程之中,基於其傳統4G網絡地位,以及5G技術和成本優勢,勢必將獲得最大的市場份額。如果不構築非貿易壁壘,華為將可能成為5G市場的霸主。但是5G的到來,也出現了供應商格局變換的一些可能,對西方設備供應商是一次難得的“重新瓜分世界”的機會。

“安全偽命題”

對華為來說,運營商設備一直無法進入美國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所謂的“安全問題”。

從2001年華為在德克薩斯成立北美分公司FutureWei,到2012年10月遭遇美國國會調查被迫退出美國電信設備市場,華為運營商業務在美國的經歷可謂一波三折。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一場採訪中表示,阻止華為進入5G市場意味著競爭的減少,這可能導致消費者支付更高的話費,而電信公司不得不增加支出。他表示,政治因素可能比實際安全問題發揮了更重要的作用。

“美國政府當局為什麽要一直針對作為一家商業公司的華為?如果說5G會帶來網絡安全問題,我認為這些言論是出於政治動機,完全沒有事實依據。”徐直軍說。

但在美國看來,5G將迎來物聯網的大規模發展,實現物與物的連接。這意味著5G網絡比之前幾代網絡更複雜,更容易受到網絡攻擊,而他們認為使用中國設備將更容易受到中國的監視。美國官員稱,擔心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可能會監視這些網絡或隨時進行斷網。

面對質疑,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在今年的財報溝通會上再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華為產品沒有任何後門,現在華為也打開了前門,開放了源代碼,相關機構對華為做了最嚴格的測試。”郭平稱,當前華為在網絡安全上受到的測試是前無古人的。他呼籲更多的同行企業加入這樣的安全測試,“不要被華為甩開太遠。”

“ICT發展過程中,早已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華為與合作夥伴一起合作打造最有競爭力的產品。華為發展過程中也有自己的備胎計劃,胎破了的話還有備胎,保證持續性增長。”郭平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