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的孩子正在成為「留守兒童」,隱性失陪更可怕,別再茫然不知了

一提到留守兒童,想必大家腦海中就出現了電視中農村、山村經典的的留守兒童形象,認為那些父母常年在外工作、缺乏陪伴的、由老人照看的孩子是留守兒童,但你們知道嗎?有時孩子就在你們身邊,可卻如同留守兒童一樣地生活著,對於這類兒童網路上稱之為「隱形」留守兒童,來看看下面一個「隱形」留守兒童的例子:

一天,爸爸下班已經很晚了,兒子這時跑到父親身邊,問「爸爸,您一個小時賺多少錢?」爸爸說:「二十美元。」兒子又問:「爸爸,您能給我十美元嗎?」爸爸以為兒子又要買玩具,就生氣了,被爸爸拒絕的兒子回到了房間。過了一會兒,爸爸發覺自己做得不對,不應該跟兒子生那麼大的氣,孩子不就是想買個玩具嘛,於是就走到兒子房間門口,敲了敲門,兒子開門,爸爸說:「對不起孩子,爸爸不應該跟你發這麼大的火兒,這是十美元,拿去花吧。」兒子接過錢,轉身回到房間,過了一小會,拿著一把零錢和剛剛爸爸給的十美元出來,說:「給您,這是二十美元,我能買您一個小時的時間來陪我玩嗎?」

上面這個故事講的是,雖然爸爸沒有長期離開孩子,孩子也不屬於留守兒童的範疇,但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爸爸長時間因為工作而忽視了對孩子的陪伴,孩子這才只能花錢買爸爸的時間讓爸爸來陪伴自己,但陪伴孩子就是家長責任的一部分呀。大家都知道,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陪伴十分重要,父母的陪伴有助於孩子安全感的養成,有助於孩子性格的完善,有助於孩子內心充滿底氣。但無效的陪伴卻無法讓陪伴真正發揮作用,反而讓孩子成為「隱形」留守兒童。

「隱形」留守兒童的出現和父母的無效陪伴有直接關係,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無效陪伴呢?那麼什麼又是有效陪伴呢?

無效陪伴的家長是怎樣做的:

1.重時長不重品質

很多家長認為陪伴就是陪在孩子身邊,只要經常陪著孩子就行了。這是大錯特錯。舉個例子,剛上幼稚園的果果希望工作很忙的媽媽星期天陪她去公園玩,但媽媽一到公園就和另一個媽媽聊了起來,讓果果和公園的陌生小朋友一起玩,果果想和媽媽說說話都插不進嘴,一天過去了,到了晚上,果果請求媽媽給她講故事,但媽媽說:「果果乖,今天媽媽都陪你一天了,媽媽明天還要上班,就不給你講故事了哈。」但媽媽真陪伴果果一天了嗎?的確是,但這是一天無效的陪伴。久而久之,孩子就覺得雖然爸爸媽媽就在旁邊,但他沒辦法和爸爸媽媽建立情感上的聯繫。

2.在與孩子相處時把自己當成主角

有的爸爸媽媽一和孩子在一起,就開始「說教」,自己成為主角,強行給孩子灌輸自己的思想,一會兒說孩子這裡不好,一會兒說孩子那裡欠點火候,誤以為孩子按照他們的節奏和思路去教,孩子就會比別的孩子學得更多。還有的家長,在陪孩子玩的時候,把「父母陪伴孩子」演繹成了「孩子陪伴父母」,舉個例子,孩子想聽灰姑娘的故事,但家長覺得白雪公主的故事更有教育意義,至少能讓孩子知道不能隨便吃陌生人給的東西,於是就武斷地跟孩子講白雪公主的故事,讓孩子聽。但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強行按照父母的節奏來,反而會扼殺孩子在某方面的可能性。

3.用金錢消耗代替精力消耗

很多家長喜歡把呆在孩子身邊當成陪伴孩子,讓孩子去玩積木、玩iPad,自己在一旁玩手機,而不是想著法地逗孩子玩,把孩子交給用錢買來的玩具上,雖然這樣做省心省力,但卻在無形中讓孩子與父母產生隔閡。有的父母認為賺錢給孩子更高層次的物質享受比無聊的陪伴更重要,在物質上盡量滿足孩子,雖然給予孩子的物質會讓父母的內心感到平衡,但是這樣做,卻無法真正填補孩子渴望父母陪伴的內心。

有效陪伴的正確姿勢:

1.有效陪伴首先要勻出陪伴孩子的時間,在陪伴孩子的時候注意高品質地陪伴。

2.跟著孩子的節奏,不干擾孩子,比如,平時陪孩子玩的時候,孩子想玩積木時,就不要在要求孩子玩其他的了,不然就是孩子陪你玩而不是你陪孩子玩了。

3.相信孩子的能力,在孩子不提出請求時不要貿然幫忙,就像我們提倡的孩子摔倒不要扶啦,教孩子騎自行車時要悄悄鬆手之類的,相信孩子,孩子才能成長,而且你怎麼知道自己的孩子做不好呢?說不定他比你想像中做得還要好。

4.暫時拋去一切凡塵俗事,自己安心做一個大小孩,不要一邊陪伴孩子一邊處理公務,這樣不僅是對孩子的不尊重,也是對工作的不尊重。

5.接納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被關懷、被肯定、被信任,也讓孩子感受到被保護。

放棄那些沒營養的無效陪伴吧,別讓你的孩子成為「隱形」留守兒童,有效陪伴才是孩子成長最需要的養料!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