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Cover計劃|職場中年獨白:成被嫌棄少數派 到齡退休成奢望

作者|丁冬 編輯|張慶寧

劃重點:

20年前,劉華研究生畢業。

這一年,他的父親,一位四五線城市的商業銀行行長,年滿六十退休回家,從職場退到了菜場和廚房。

那時候,劉華覺得,這麽能乾的人,才60歲就要日複一日過這種無聊的退休生活,實在是人力資源的嚴重浪費。

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二十年過後,輪到他自己這一代,對好多人、尤其是體制外的人來說,連乾到法定退休年齡都成了奢望。

沈宇和劉華,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同學,畢業後都進了知名金融機構,畢業20年來,動不動就吆喝著同在陸家嘴的同學們一起吃飯。人多的時候七八人,人少的時候就兩三人,一來是聯絡感情,二來了解同行動態,有時候還能合作一把。

這兩年有點不一樣:參加飯局的人越來越少,尤其是剛過完年那次,劉華在群裡一吆喝,只有沈宇一個人答應。

剛過完年又拿到開門利是,原本應該很喜慶,但大概是因為只有他們倆,感覺有點淒涼。

尤其是,劉華剛一落座就被沈宇來了個當頭棒喝,“你睜開眼睛看看,哪還有我們這麽大年紀的人?!我們……已經被時代淘汰了!”

他悄悄向四下一看,果然像沈宇說的那樣:周圍大多是二三十歲的小鮮肉和小仙女,衣冠楚楚、意氣風發,談著動不動就是幾個億的生意。相形之下他倆皮松肉墜、穿著一身寬鬆、邋遢的休閑裝,不太像高端人士。

一頓飯下來,兩個頭髮花白的大叔,心都涼涼了。

外人看來,沈宇和劉華才是小鮮肉和小仙女們羨慕的對象。

生於70年代,他們幾乎趕上了改革開放以來所有的風口:上大學基本免費,結婚時房價便宜,手上有余錢碰到A股大牛市,錢多的話二套房三套房四套房不限購隨便買。70年代初出生的人,甚至還趕上了福利分房。

他們大部分的同學,即使沒有實現胡潤報告所說一線城市2.9億元的財務自由九段,但早就實現了其中的前3-5段——菜場自由、飯店自由、旅遊自由,甚或是汽車自由、學校自由。

人生四十,包括劉華沈宇和他的同學們發現自己無法逾越接下來的第六段自由:工作自由的這個問題。

所謂工作自由的定義,據說是:“只要自己願意,選擇什麽工作就幹什麽工作,甚至自己創造一個這樣的崗位,不計較這個工作是否能賺錢。”

說來也巧,春節過後,劉華有幾位60年代末70年代初出生的同事提交了離職報告。在這之前,他們早就是這家大機構的中層,拿著百萬級的年薪,就這樣說不乾就不幹了,劉華這個外人都為他們的人民幣心痛。

同事說,長期在業務一線,動不動就要出差,還要承擔巨大的業務壓力,年近50的“老骨頭”,實在是乾不動了。

“跟工作比起來,還是身體更重要啊。”其中一位離職的同事,研究的重心很自然地從業務轉移到了養生,保溫杯枸杞成了新生活的日常。

劉華的另一位同學,在國內某通訊企業工作,該公司以瘋狂加班和高收入聞名,他的同學做到了國外某大區域的財務負責人,卻在兩三年前就辭職了,原因也是:實在乾不動了。

這位同學在大學時身體倍兒棒,體育科目滿分,但前兩年再見他時,連連擺手說,身體不行了……

他說,哪怕身體還吃得消,也乾不了幾年,因為這家企業員工平均年齡30出頭,很少有45歲以上的員工,“與其等到45歲被裁掉,不如早一點自己走人找找方向。”

他意味深長地看了看劉華說:我們這一代,大多數人別指望(像上一輩那樣)一直乾到退休。

劉華幾年前就轉崗到了後台,雖然平時事務也挺多,但壓力的確沒有一線業務部門大,平時也並沒感覺已經到了乾不動的地步。

就算這樣,在職場上他這個年紀的人也已經不受待見。

這種40來歲的職場中年,來自家庭的牽絆太多,在工作上投入的精力遠不如年輕人,對公司來說,工資不低、乾活不多、沒有衝勁,性價比真心不高。

70後的父母,如今大多已經七老八十,進入人生的黃昏,而他們的孩子大多十來歲,正是教育的關鍵時期,所謂上老下小,都是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時候。

沈宇的父親去年得了惡性腫瘤,從化療到手術前前後後快半年,撇開期間各種開銷不講,幾乎天天跑醫院,有時候還要陪夜,要說工作上沒耽誤,根本沒人信。

巧不巧,他家娃剛好初三,在這個階段,作為家長,孩子作業已經輔導不動了,又不能放手不管,只能虛張聲勢動不動對娃吼上幾嗓子……

至於工作,呵呵。

在劉華和沈宇上大學的90年代初,全國普通高校(含大專)招生不到百萬人,而隨後始於1999年的高校(含大專)大規模擴招,每年為勞動力市場輸入數倍於當年的海量高學歷年輕勞動力。

1999年,全國普通高校(含大專)招生160萬人,比上一年增加了52萬人,增幅高達48%。此後無論絕對人數還是錄取比例都節節攀升,到2012年,錄取685萬人,錄取率更是高達74.86%,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都已經闖入職場:風華正茂,生龍活虎,隨時準備著為70後這批新一代的“4050”們填坑。

1990-2012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人數、錄取人數及錄取率:

年份報考人數錄取人數錄取率

1990年 283萬61萬人 21.6%

1991年 296萬62萬人 20.9%

1992年 303萬75萬人 24.8%

1993年 286萬98萬人 34.3%

1994年 251萬90萬人 35.9%

1995年 253萬93萬人 36.8%

1996年 241萬97萬人 40.2%

1997年 278萬100萬人 36.0%

1998年 320萬108萬人 33.8%

1999年 288萬160萬人, 55.6%

2000年 375萬221萬人 58.9%

2001年 454萬260萬人 59.0%

2002年 510萬321萬人 62.7%

2003年 613萬382萬人 62.32%

2004年 729萬447萬人 61.3%

2005年 877萬504萬人 57.5%

2006年 950萬546萬人 57.5%

2007年 1010萬567萬人 56.14%

2008年 1050萬599萬人 57%

2009年 1020萬,629萬人 61.8%

2010年 947萬,657萬人 69.4%

2011年 933萬675萬人 72.35%

2012年 915萬685萬人 74.86%

數據來源於公開信息整理。

也有些公司願意找40出頭的“老手”,理由是經驗豐富,處事沉穩,尤其行業中規模略小一點的公司,還是非常願意高薪從一線公司挖到技術骨乾去帶一個部門。劉華年前也碰到這種機會,對方開出來的價碼比他現在的收入翻了一倍,剛開始他還有點動心,但最後還是果斷拒絕了。

他有自己的小算盤:中小公司的收入看起來高,但業務基礎差,作為部門負責人,任務重、責任大,萬一搞不好還不是要走人,“到那時還到哪找工作?!”

看著身邊人一個個離開職場,劉華有點體會到什麽叫惶惶不可終日。

劉華和沈宇這樣的,擱在互聯網企業,就是首選的被“優化”對象,其實,不單互聯網,其他幾乎各行各業,所有的用人崗位都被標注:35歲以下。中年人成了職場上被嫌棄的少數派。

這些大叔們,到底都去哪兒了?

只有極少數的人,比如劉華的朋友一家,之前趕上了好時候賺了一兩個小目標,基本完成了自己人生終極的財務自由,於是在40出頭的時候夫妻倆就雙雙家裡蹲,日子過得就更爽了,拿大幾千萬做固定收益就足夠全家人開銷,剩下的投個專戶,再自己搞點股票,比一般韭菜收益高多了。

他家娃讀書的時候填表涉及到父母職業一欄,全部都是無業,剛開始被老師問起來還覺得特別沒面子,次數多了也就習慣了。

必須要承認,還是有極少數高齡堅守在職場的人生贏家,比如高管。

據證券時報數據寶2019年1月統計,A股上市公司高管平均年齡達到48.59歲。從年齡構成來看,30歲至39歲高管佔比15.18%,40至49歲佔比36.98%,50歲至59歲佔比36.65%,三者合計佔比達89%。另請注意:高管平均年齡有變大跡象,較2009年增長超過兩歲。

另據中國會計視野統計,2015年有2306名董事長公布了年齡,平均年齡為52.79歲。

這對職場中年們來說,並不是啥好事:坑就那麽多,前有更老的老家夥們個個都像英國女王一樣超長待機,後面的小年輕人人如狼似虎,只有夾在中間的自己被活活熬成永不繼位的查爾斯。

尤其是,非國有企業根本沒有退休年齡限制,只要董事會支持,董事長想乾多久乾多久,比如任正非,已經整整75周歲了,跟劉華、沈宇的爸媽一個年紀;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今年65周歲整。

像這種企業,多少年前就開始有培養接班人的各種傳說,但到現在傳著傳著就沒了。

還有另一種在職場續命的活法:技術+搏命。

同樣是那家通訊公司,劉華有另外一個朋友,快50歲了還奮鬥在技術最前線,常年過著比996更雞血的生活,晚上11點回家那是日常。

周末,不存在的!

節假日,不存在的!

老人、老婆和娃,跟不存在差不多!

這樣的生活劉華根本無法想象,但人家完全是自覺自願,據朋友說他的頂頭上司年紀更大,還不是一樣搏命?

難得有機會碰到這個朋友,劉華總是一臉仰慕地點讚:哥們,身體真好!但轉臉就會跟老婆說:他不要命了嗎?!

因為這位朋友,劉華對馬雲“996是福報”的最新語錄和劉強東的“8116+8”加強版言論,並沒啥反感,他知道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人要情懷,另外一些人要錢,還有像他這樣的,選擇……要命。

70後活到現在,就像開了十幾二十萬公里的車、住了十多年的房子,再怎麽注意保養,小毛小病總是少不了。

上40歲後,沈宇特別注意他和家人每年一次的體檢,去年他陪老婆去一家著名的私立醫院體檢,老婆體檢結束,牙縫裡蹦出四個字:讓娃學醫!

給他老婆做婦科檢查的,是一位看不出年齡的老太太,如果實在要猜,也就是60歲左右吧。大半個上午老太太不緊不慢,就做了他老婆一個人的體檢,兩個人聊著聊著,老太太笑眯眯地問:你猜我多少歲?見她回答不上來,老太太說,我都七十好幾了。

老太太本來是魔都一所著名三家醫院的主任醫生,退休後沒事乾被這家私立醫院聘用,跟公立醫院不同,客人少且都有預約,一天下來根本不累。

而且,她還能跟各種人聊聊天,“比在家呆著有意思多了。”

與醫生類似的職業,還有老師,雖說看上去收入不高,但從幼兒園直通高三的各種明裡暗裡的補習班,自己是自己的領導,想乾隨時開乾。

這種有料不怕年高的生計,在各個行業都或多或少存在。

有一次劉華工作上急需找人做設計,因為自己不懂,且預算和時間有限,實在請不起大牌的廣告公司。後來,另一家大機構的朋友幫忙,介紹了一位常年為他做設計的家裡蹲無名設計師,價低活好速度快,拿到老闆那邊一次通過。

據朋友說,這人從來不參加什麽項目投標,連上門溝通和拜訪也不願意,常年活多得接不過來。至於價格,也比廣告公司實惠多了,但對個人而言卻是非常可觀。

劉華那一次問價的時候,那人甚至說:朋友介紹,無所謂,看著給就行。

這句話讓劉華特別服氣:所謂六段財務自由/工作自由,可以概括為四個字:(老子)有料!(老子)任性!

大多數人並沒有醫生、老師、設計師……這種足夠硬核的終身技能傍身,但也是有更容易的活法:要麽放下欲望,要麽放下身段。

放下欲望,一句話“消費降級”。說起來簡單,卻又是最難。老祖宗早說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那好,只能放下身段了。

劉華老婆有個老領導,比他們還要大差不多十歲,前幾年眼看已經快到退休,卻從高高在上的甲方爸爸跳到乙方,當年低眉順眼求他的人反倒是他的領導。

以前領導到哪都受恭敬,被人挖空心思各種討好。臨到快退休竟然混成了乙方,受氣肯定是難免,但好歹錢多啊,想想國外讀書的娃,上班前大叫三聲:“有錢賺!有錢賺!有錢賺!”

時間長了他也就習慣了。

更多的人既放不下欲望、更放不下身段。人稱:“既要……,也要……,還要……”。放不下欲望,是說錢賺的多卻夠不上九段的品味,放不下身段,是因為整天被人“*總、*總”的叫著,還真以為自己是個人物。

對這個群體,一味十全大補靈丹解藥即創業。

那天,劉華掰著手指頭數了數,身邊好多離職的大叔(大媽),接近半數都選擇了創業,走上了自己當董事長還兼任總經理的人生巔峰。

比如他同學所謂的找找方向,也就是自己搞一門生意,而他剛退下的同事們,養生之餘有的想做PE,有的想拉點大資金炒股票……

問題是,連戴威都要被限制消費、賈躍亭有家不能歸、國民老公王思聰熊貓直播都關門,哪有這麽容易搞事情?

跟劉華一個辦公室的兩個哥們,早幾年就創業了,其中一個人已經融資到C輪,號稱估值幾個億,養了幾層樓的人。但如今百度一搜,全是客戶無法提現的負面。

這哥們現在還在為融資四處奔波、碰壁,他的重要股東已經放棄了他,“這個項目已經完了。”

另外一位哥們,也已經創業好幾年,業務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賺的遠遠沒有花的多,至今還在找方向。

有人感慨說,創業是九死一生,那哥們說:不對,至少也是九十九死一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