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現在的銀行,為什麽存款壓力越來越大呢?

導語:隨著持續性通脹壓力和理財收益率走低,銀行的存款壓力也越來越大。但這裡所謂的“存款”,並不僅僅指活期存款,它還包括大額存單、通知存款和創新型存款等其他形式的存款。因此,銀行的存款壓力也因存款形勢而異。

豐富的投資理財產品和移動支付方式取代了傳統的普通存款和取現,而正因為此,不少的資金雖然依然在銀行系統中流動,但資金形式已經從普通存款變成了理財,成本大幅上升,而銀行也迫於兌付壓力不得不縮減存款規模。所以銀行的存款壓力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內部原因。當然,有時候也不排除年關取現消費等短期性因素。

正文:隨著持續性通脹壓力和理財收益率走低,人們不再會把錢放在銀行裡,銀行的攬儲壓力也與日俱增。但是大多數人總是把“存款”等同於“現金”或者“活期存款”。其實不然,你並不了解銀行真正的“痛”。

銀行存款分為哪幾類?

1、定期、活期存款。這是老百姓最熟知的存款方式,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家都很熟悉了。活期利息最低,但靈活性好;定期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存本取息等,收益稍高,但缺少點流動性,如果提前支取會按活期計息。

2、大額存單。顧名思義,就是數額較大的定期存單,一般起購門檻20萬元起,其利率比同期定期存款要高一些,相當於定期存款Plus版。

3、通知存款。通知存款按提前通知期限分為1天和7天,即提前1天或7天通知銀行,我要取錢。一般通知存款取現的金額往往較大,所以必須提前通知銀行,以備足資金取現。通知存款的利率視通知期限長短而定,一般的話高於活期,低於定期存款。

4、創新型存款。創新型存款一般會出現在中小銀行,這種“存款”既有定期理財的收益率,又有活期理財的靈活性,運作原理是通過轉讓定期存款收益權,以保證靈活性;同時讓第三方金融機構承諾投資人的本金和利息兌付,以保證收益性。

有人說,為什麽沒有結構性存款?其實,結構性存款並不屬於存款,而是一種保本浮動收益型的理財產品。運作原理是:結構性存款=普通存款+金融衍生品,即普通存款的基礎上,再與權益類資產指標或條件相掛鉤,如果滿足這個條件(比如中證500指數在兌付時超過5000點,即可獲得2%的收益,否則僅有0.2%),就能獲得較高的收益。

所以,銀行整天嚷嚷著沒有存款,指的並不只是老百姓存進去的現金,其“存款”的範圍還包括以上這些。

為什麽銀行的存款壓力越來越大?

我們大致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來看:宏觀層面,最大的原因就是投資理財產品的豐富和支付方式的改變。比如貨幣基金取代了活期存款,各種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取代了定期存款,或者收益較低的銀行理財,乃至P2P、可轉債、CDR等這些近幾年興起的投資品種,都直接對銀行存款形成了正面競爭。

此外支付方式的改變讓取現、轉账支付少了很多,而資金減少了流動,就會沉澱下來。假設你的支付寶隻綁定了A銀行的卡,那麽你所有的錢都會往A銀行轉。另外支付寶和微信也都已經推出了零錢通、餘額寶、余利寶等零錢理財,直接跟銀行搶生意。

微觀層面,是銀行存款結構的變化導致存款成本上升,造成攬儲壓力。比如2017年下降最快的是企業活期存款與居民活期存款,相應增長的部分是非銀存款與貨基。

這些流入貨基和非銀存款的錢,會再投資到貨幣市場中(同業存單、同業存款等),而這些產品的利率顯然比普通活期存款要高得多。可見,雖然錢雖然還在那裡,但卻從普通存款變成了基金或銀行理財,也就是說這些錢或許依然在銀行,但銀行所支付的利息高了。利息走高,利差減少,銀行迫於兌付壓力,便會主動減少存款規模。

當然銀行的存款壓力還有許多宏觀方面短期因素影響,比如發行國債(人們會取錢去買國債)、年關(取現消費)等,都會造成銀行短期記憶體款壓力增加。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ID:xiaobaiducaijing),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