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職媽媽vs事業女性,哪個才是女性的最終選擇?

作為一名現代女性,

大家的普遍要求就是思想獨立,並且有自己理想,

在職場也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可是當結完婚生完孩子後,

卻不得不面臨著是繼續上班,

還是自己在家做全職太太在家帶孩子的問題。

播放GIF

在這裡,小恩實名表示不贊同!

很多人說,女人因為生理構造是延續生命的那一方,

從一開始就肩負起要生孩子的使命。

既然遲早都要生孩子,

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在學業上,職場上,

像男人一樣要求自己,拚命廝殺。

對於這種論調,小恩只想說:

生孩子是權利不是義務,

女人們拚命想工作,像男人一樣要求自己,

是為了給自己選擇的權利!

可以選擇不生小孩,可以不依靠男人,

把命運儘可能放在自己手裡!

01

女性工作不會影響孩子成長

01

就「職場媽媽是否對孩子有負面影響」這個論題,早在上世紀50年代,研究者們就開始進行針對性的研究。他們發現:

媽媽離家去工作,對孩子的數學能力、語言能力、行為控制沒有負面影響。

一位叫做Judith Warner的學者,就通過自己長達八年的研究,寫了一本書《Perfect Madness》,書中揭示了這樣一個結果:

媽媽從事全職或半職工作,並不會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心理健康,以及她與孩子的親密關係產生負面影響。

簡而言之,就是全職媽媽無功,職場媽媽無過。女性可以在做全職工作的同時,既讓自己充實快樂,也能保證孩子健康成長。

對於「孩子太早進入託兒所,是否對未來發展有不利影響」的社會爭論,研究者也做了更為細緻的實驗。結果發現,兩者在智力、語言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沒有差別。

同樣的實驗在1988年和1996年被再次進行,依然得到了相同的結果。

02

孩子遠比我們認為的通情達理

02

大人總是站在自己的視角,為孩子進行所謂的「為你好」的辯護,卻往往忽略了真正當事人的想法。

那麼,孩子們對於媽媽離開自己去工作這件事,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上世紀90年代,學者Ellen Galinsky的一項研究就通過詢問孩子的方式,來考察他們對於媽媽工作的看法。

被詢問的孩子年齡跨度是8歲到18歲,而且他們的父母都有工作。

研究人員讓他們回答一個問題:關於父母工作對你自己的影響,你最希望他們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變?

這些孩子的父母都以為,孩子會回答「我希望他們能多陪陪我」,或者「我不喜歡他們都去工作」。

然而孩子的回答令他們感動又驚喜,排名第一的答案是「希望父母不要那麼累,能少點壓力」,排名第二的是「希望父母能多掙點錢」,第三位才是「希望他們多陪陪我」。

在給出第三種回答的孩子中,他們其實更希望爸爸能多多陪伴自己,而不是媽媽。

這項研究還發現,孩子們要比大人想得通情達理。事實上,他們其實是理解「父母工作是為了更好地養家」這個道理的。同時他們也明白,自己之所以有享用不盡的零食、玩具,以及優質教育、旅遊機會和社交活動,正是得益於父母的工作。

研究人員還讓這些孩子給父母打分,結果證實:家有全職媽媽的孩子,和父母都在工作的孩子,打出的分數沒有什麼區別。

03

比陪伴更重要的是家庭財富和資源

03

如果我們再思考地深入一點,還可以在這個話題背後,發現很多有意思的東西。

試想一下,當人們質疑職場媽媽的工作對孩子不利時,其實背後就隱含了一個假設:媽媽對孩子的長期陪伴和親自教育,才是對孩子未來發展最重要的因素。

但如果拿這個論點去問經濟學教授們,很可能就會遭到質疑:什麼才是對孩子未來更重要的因素?你又如何證明它呢?

所以,秉著對事實的執著,和對科學嚴謹性的追求,經濟學家們又開始研究:比起媽媽是否全職陪伴孩子,還有什麼因素,對孩子的發展更加重要呢?

他們發現:對於孩子未來發展最重要的東西,其實並非「媽媽是否全職陪伴」,而是家庭是否具有支持孩子接受教育、受到良好照料,以及提供其他有利於孩子潛能開發的條件。

簡單地說,家庭收入和資源多寡,才是影響孩子未來長期發展的最關鍵因素。

04

絕大多數的工薪家庭,並沒有給女性自由選擇的權利

04

不可否認,社會中有很多條件比較優越的家庭,但是中等或者低等的家庭更多,如果減少一個家庭生產力的來源,對很多家庭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社會中很多前車之鑒的警世名言:沒有經濟獨立的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並不高。所以對於女性來說,孩子並不是唯一的生活價值。

最後,小恩用一句話來概括: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