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開除4名午睡員工,海爾就能追上美的格力了?

導語:人單合一,裁掉一些中層,這些方法可能短時間內有一些效果,但小團隊間的內耗、沒有高瞻遠矚的規劃會讓海爾成為一個沒有後力的企業。

要不是開除四名員工的事上微博熱搜,被媒體關注。筆者都想不起有這樣一家家電企業來,海爾(SH:600690)的存在感越來越低,他們的半年報也不想關注,雖然有50多億的利潤,看起來非常可觀。

近日,有網傳消息稱,海爾集團4名員工飯後午睡,被巡查人員拍照後責令一周內辦理離職。

9月6日,就“員工因午休被解除合約”一事,海爾集團人力資源平台發布情況說明:所述四名員工並非在休息時間午睡,而是於工作時間在公共接待場所睡覺。行為違反海爾員工行為規範,屬一級違規,按規定應解除勞動合約。

隨著此事爆出,海爾內部管理的不人性化被越來越多的捅出,並且更為重要的是,海爾的收益也逐漸被美的(SZ:000333)和格力(SZ:000651)拉開距離。

可怕的午休

根據海爾官方的說法,公司制度規定11:30-13:00之間,員工可自主安排就餐時間,並強調這4名員工是因為在工作時間在公共接待場所睡覺。

問題就在於,被開除的員工正是在11:30-13:00期間睡覺的,按照公司制度應該是休息時間,怎麽又成了工作時間睡覺呢?

有海爾前員工表示,這裡存在偷換概念,員工是可以在11:30-13:00這一個半小時內自主選擇30分鐘的時間段吃飯,也就是說總體吃飯時間只有30分鐘,而且飯堂人多排隊就要十分鐘,有時候打完飯就剩7分鐘了,還要提前幾分鐘到崗。

據悉,這4名員工睡覺的地方是在咖啡廳,說是隨時可能被外賓看到,所以就成了“公共接待場所”,巡查組一發現就開除了。

網上很多吐槽海爾對員工苛刻的帖子,知乎有一則比較有代表性,大家可以看看。

“血汗工廠”的時代已經遠去,但以“企業文化”為名壓縮員工合法權益、製造“社畜”,就能為企業帶來未來嗎?員工在崗時間長不等於效率高,讓員工得到適當的休息,對於提升企業效率也是有幫助的。

白岩松曾經說過:當一個公司開始強調考勤、打卡的時候,可能開始走下坡路了!舉個被管理學舉爛了的例子。

一次一個教授讓學員評估3家公司前景:

A. 8點上班,遲到罰款;統一佩戴胸卡;每年1-4次旅遊和比賽。

B. 9點上班,不考勤;辦公室自我布置;上班時間可以理發和游泳。

C. 想來就來,上班可帶狗和孩子,上班時間度假不扣工資。90%的學員選了。

結果:

A是倒閉的金正公司,

B是微軟,

C是谷歌。

可見,考勤嚴的公司並不一定就效益好。

據媒體報導,多名曾在海爾集團實習的同學表示,公司流水線上的工作工時基本為12個小時,有時需要處理不合格的機器,14個小時都有可能。“醒來就乾活”“吃完飯要立刻到崗”成為海爾流水線上的常態。

曾經是龍頭一哥,現在卻淪為老三,一般這種情況下誰問責誰?是問責員工嗎?肯定不是,而是應該問責管理層。

他們沒有追究自己的責任,卻對員工嚴加管理。

歷史有很多無能者為了控制下屬,就表現的格外嚴厲,比如因為遲到打副職一巴掌的那位東北企業高管。他不但無能還犯了罪。

因此,當企業發展不理想時,應該問責自己,而不是對員工開刀。

壓榨員工的吃飯休息時間,絕不會換來更高的效應,只會讓公司更差,離心離德,這樣的公司不是應該開除午休的員工,而是讓無能的管理層讓賢。

像這麽勤奮的企業,效益為什麽弱?

8月29日晚間,海爾A股上市公司海爾智家首份財報出爐,2019年上半年實現收入989.8億元,同比增長9.38%;實現歸母淨利潤51.5億元,同比增長7.58%。

港股上市的海爾電器(HK:01169),發布的2019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收入411.82億元,同比下降2.7%。實現歸屬於股東淨利潤為18.05億元,同比增長8.2%。

今年上半年美的集團實現營收1543億元,同比增長7.37%;實現歸母淨利潤152億元,同比增長17.39%。

格力電器實現營收983.41億元,同比增長6.8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7.50億元,同比增長7.37%。

利潤上,海爾智家是美的的三分之一左右,也差點是格力的三分之一,這事鬧的,如果加上搞後勤的海爾電器,海爾也不到格力和美的的二分之一,

三大白電品牌中,格力與美的市值均已在3000億元以上,但海爾智家市值剛超1000億元,不足前者的三分之一。

也就是說,海爾在如此壓榨員工的情況下,股市表現卻如此不理想,實在不該,以致在股吧裡好多人問董秘海爾表現為什麽這麽不理想。

人單合一:撿西瓜還是撿芝麻

海爾內部管理嚴格,但效益和市值卻比不過同行,問題出在了哪裡?

這個問題估計只有海爾清楚。但我們注意到海爾老用來替自己貼金的人單合一,卻可能存在一些問題。

從2015年開始,張瑞敏把海爾作為管理實驗室,推行從大規模製造向大規模定製轉型。

海爾的人單合一雙贏模式模式是將把 8 萬多員工分解成 2000多個,每個人都屬於人單合一雙贏模式的一分子,人單合一雙贏模式分成三級,分別是利共體、平台體、戰略體,利共體直接面向客戶,平台體做支持,戰略體把握方向。

海爾的“人單合一雙贏模式”打破了部門和流程的界限,強調組織的倒三角結構。

6月21日,在2019年某部門組織的創變者年會上,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稱,每年上萬人到來海爾,想學習去中心化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員工自主性。但企業家們往往不想下放用人權、決策權和分配權,因為握有三權才能掌控員工。

張瑞敏在演講中稱,企業不應該控制員工,應該讓員工自主來做。

曾有一家地產公司非常強勢,有朋友在這家地產公司工作,員工在老闆面前戰戰兢兢,老闆也知道自己的強勢,辦公室都不放在總部,他把辦公室放在別的地方,有專職通信員為他和總部其他高管傳話。

這家公司的總裁也只有一萬元的簽字權。在強勢老闆的慢慢改造下,其他高管漸漸地沒有任何主見,只會執行,遇到事沒有他拿主意,別人不知道怎麽乾。

這個老闆也發現了問題,他想放權給其他高管,有一段時間他不在,公司出了大事沒有人拿主意,公司差點破產,不得已他又回來主持大局,公司才走上正軌。

當一個公司離開老闆就要破產時,這家公司明顯不正常,需要制度規範人,可如果制度過於苛刻,那麽這家公司離死也不會很遠。

如今,變革後的海爾內部只有三類人——平台主、小微主與創客。

傳統企業先生產,再尋找顧客推銷;“小微”恰恰相反——先有用戶、與用戶充分互動後,再定製生產產品。傳統企業的員工,被海爾雇傭,由企業付薪;“小微主”與海爾的關係是動態合夥人,海爾將經營權、用人權和分配權交由小微,海爾佔有一定股份,實行“用戶付薪”。

一位海爾用戶反映,洗衣機內桶滿是殘垢,提出有沒有給孩子專門使用的免清洗洗衣機時,竟得到了五六萬用戶的響應。

海爾原來的員工孫傳濱成功競標、成為免清洗洗衣機“小微主”,全權負責這款新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海爾將經營權、用人權和分配權交由小微。海爾小微研發的免清洗洗衣機上市後,半年銷售就高達20萬台、銷售額7億元。

這個是西瓜還是芝麻,個人感覺免清洗洗衣機肯定是西瓜,但這個西瓜生生讓海爾做成了芝麻。

人單合一其實就是日本阿米巴模式的變種,在中國地產企業比較流行,碧桂園、中梁地產都實行阿米巴模式。尤其是中梁地產,他們的項目會交給類似海爾小微團隊去管。團隊收入與項目成敗密切相關。

以往地產供不應求,一個項目就能賣幾十億。因此,在地產行業,芝麻的體量也超過家電業的西瓜。並且地產業要求快速開發就能快速回流資金並進行下一個項目所以,阿米巴模式在地產業執行的很好。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海爾的優勢在冰箱,上半年收入284.7億元,格力的拳頭產品空調793億元,將近海爾冰箱的三倍。

過去兩年間,海爾累計裁掉了高達2.6萬名員工,佔總人數的近一半!這其中,有些是達不到業績指標的員工,有些是沒有訂單的員工,有些是企業不再需要的工種,更包括大量中高層管理人員在扁平化組織架構中,中高層往往沒有用武之地。

我相信做到管理層,大部分人是優秀的,無論是業務能力還是管理能力。這部分人才是一個部門的精華。但海爾把他們辭退了,無論是捨棄了優秀人才。

並且這種小團隊可能會為了業績,跟同一公司的其他團隊搶業績,誰掙來錢誰才有工資,為什麽不搶?

對一個公司經理來說,一個項目能掙1000萬,但另外一個項目能掙一億,那麽捨棄1000萬的項目做一億的項目很正常。他的高度決定了他的思路。他們會讓做1000萬項目的團隊為做一億項目的團隊讓路,甚至裁掉1000萬項目團隊。

但對做1000萬項目的這個團隊來說,他們可能不會去做,他們會向公司經理向各種條件完成這個1000萬項目。

人單合一,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把一個管理者決策者的職能讓渡給一線,有利有弊,在前線聽的到槍炮的人看的真切,但看不高看不遠。如果只是在前線就能解決一切問題,那麽那些讀EMBA的高層管理人士,豈不是在浪費時間。

人單合一,裁掉一些中層,這些方法可能短時間內有一些效果,但小團隊間的內耗、沒有高瞻遠矚的規劃會讓海爾成為一個沒有後力的企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