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在拿到諾貝爾物理學獎前,他曾在EVE裡招募過實驗助手

剛剛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天文學家米歇爾·麥耶曾“招募”眾多EVE玩家作為他的實驗助手。

2016年3月,《星戰前夜》(EVE Online)上線了名為“探索計劃”(Project Discovery)的內置小遊戲,允許玩家鑒定人類蛋白質染色圖,以幫助遊戲外的抗癌藥物研製。

2017年7月,探索計劃的第二階段“系外行星”上線,涉及的科學項目從生物學變成了天文學:玩家需要根據恆星的明亮度變化判斷星系內是否存在行星。

2019年10月,日內瓦大學天文學系榮譽教授米歇爾·麥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原因是“發現了一顆圍繞太陽型恆星運行的外行星”。

這些事當然不是毫無關係。上文裡與EVE官方CCP合作並主導了探索計劃第二階段的科學家,正是剛剛獲得諾獎的米歇爾·麥耶,他不僅多次在公開場合發表演講,向EVE玩家解釋這一計劃的可行性和嚴肅性,還在遊戲中以NPC的身份出現,向參與計劃的玩家解釋“玩法”並發放獎勵。

我們已經知道很多試圖利用遊戲完成科學研究的計劃了,它們涉及方方面面,考古研究、醫療健康乃至戰爭決策,而EVE的探索計劃可能是其中最為嚴肅,也最為可行的項目。很大程度上,探索計劃之所以嚴肅可行正是因為它給予玩家的任務非常簡單——當好一個人肉識別器。

“系外行星”項目基於2006年被發射到外太空的天文望遠鏡CoRoT,它會把收集到的海量天文數據傳回地球。這些數據必須經過分析才有意義,在以前,天文學家們要把大量時間投入到分析天文數據中,即使有計算機輔助也沒法代替人類的判斷。

這些判斷本身很多時候並不複雜。比如在系外行星項目中,判斷是否存在行星的標準很簡單:脈衝星之外的恆星亮度變化一般是無規律的,而如果有行星在圍繞恆星旋轉,恆星就會因為這種公轉而產生有規律的亮度變化。玩家在內置遊戲中,只需要觀察亮度變化是否有規律,然後標注出來就行。整個過程並不需要玩家掌握多麽嚴肅的天文學或者物理學知識。

有些人擔心“如果有玩家亂標注怎麽辦”,實際上這種擔心沒有太大必要。這種利用大量人員擔任識別器的項目早有成功的驗證——網上常見的谷歌驗證碼就是谷歌訓練AI計劃的一部分,這一計劃已經證實,只要參與的人數夠多,個別搗亂的人不會影響到數據的真實性。

主導計劃的米歇爾·麥耶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正是因為他發現了第一顆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轉的系外行星,這是天文學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之後的幾千顆系外行星都基於這一發現。雖然這一發現的時間是1995年,那時候EVE這款遊戲都尚不存在,但玩家們實際上至今仍然在參與的,就是這一諾貝爾獎成果的後續研究。

如果你也在EVE中參與過這一項目,也許可以在簡歷裡這麽寫:“通過相關測試與實驗數據,為諾貝爾物理學獎成果提供了可靠的數據支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