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東漢末年,最底層劉備崛起,具備的條件是什麽?

東漢末年爆發的黃巾軍農民起義,打亂了東漢政權原有的統治秩序,削弱了漢王朝的統治勢力。且在鎮壓黃巾農民起義的混戰中,形成了一批區域性的軍閥割據勢力。 劉備在這種情況下,憑借其較為出色的行政、領兵能力,在一群人中脫穎而出,引起了世人的注意,又得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人的幫助,成長為擁兵一方的軍事集團首領。那麽,是什麽原因讓劉備軍事集團的崛起呢?

一、劉備,本人有野心,也有正當理由

劉備,字玄德,自稱是漢景帝兒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這種出身使劉備從少年時起便初步形成了他的皇族意識和不凡的志向。《三國志•先主傳》載,“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相比於讀書劉備更喜歡享樂,為了追求生活的更高品質和政治社會身份的上升,劉備定不會甘於“販履織席為業”現狀。待到黃巾起義爆發,全國被各個大小軍閥割據,劉備作為漢室後裔,打著匡複漢室“清君側”的旗號,出兵起義,在講求皇室血脈的年代給人一種正統的正義感,也使劉備在後期勢力雄厚後,稱帝繼承漢統有了正當理由

二、招兵買馬,維護一方平安

劉備做平原相的治軍為政能力被時人認可,得到了 如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謙等社會名人的認可,大大地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徐州 牧陶謙繼讓徐州。一開始劉備害怕袁公路覬覦徐州會引兵來境所以拒絕了,但是在廣陵太守陳登和北海相孔融的強烈勸勉擁戴下還是被推上了徐州牧的職位。劉備為何深受當時社會名流和官僚士大夫的擁戴以至於被推 舉上一州之牧的位置,與他一直以來重義、愛民、以誠待人的個人品質和政治操守不無關係。

劉備親待下屬,寬和治民,力求穩定社會秩序,很得人心。在這樣一個戰爭頻繁社會 動蕩的時代,軍閥和士人之間是一個相互選擇的關係, 良禽擇木而棲,劉備的人善任、以誠待人、忠厚仁義使他在各路大小軍閥中使人更能信任和依靠。而越來越多 的官僚士大夫選擇劉備,為其所驅使,替其出謀劃策,催促著劉備作為政治領袖加快完成自身的政治社會化,使劉備不再甘於繼續做一個二流的弱勢軍閥,而是開始將自己放在州牧一級的割據一方的軍閥行列之中並以此尋機擴大自己的政治軍事集團。

三、劉備軍閥集團的壯大與獨立

入荊州之後,劉備從劉表那裡得到了軍隊,屯於新野,作為一個軍事集團獨立存在。時北方年年爭戰,而荊州卻相對穩定。荊州地理位置十分險要,可惜劉表卻是一個胸無大志的讀書人,不諳軍事,沒有建功立業的想法,也不懂得審時度勢,一心只想“從容自保”欲坐觀天下之變。荊州之內能人很多,諸如徐庶、司馬徽、龐統等等都知道劉表無能,不願在荊州為官,所以當劉備來到荊州後,士大夫們看到了劉備能成大事的潛能,紛紛放棄劉表,選擇投奔了劉備。劉備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政治軍事集團,形成了在荊州的幫派網絡。

劉備在荊州三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獻出助劉備建國立業的戰略《隆中對》:指出不可與曹操爭鋒,孫權可以為援而不可圖,荊益二州地勢險要“而其主不能守”可以伺機佔據,以二州“總覽英雄” 而後謀天下。劉備政治軍事集團自此有了可以實現的具體行動戰略和建國立業的機會。 劉備在《隆中對》的戰略構想下與孫吳聯手抗曹於赤壁。擊退曹操後,三分天下之勢漸成,終在章武元年(魏黃初二年,公元221年)在成都稱帝,完成了建國大業。

那麽我們可以從劉備身上總結那些經驗呢?

1)不斷總結經驗

劉備在少時便開始積極行動,以謀在亂世之際建功立業,結豪俠,立戰功,雖然小有名氣,但由於沒有基礎,晃蕩多年,成就不大。後來開始積極反思,不斷總結。比如,劉備深諳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尤重穩定社會秩序,順應各階層期盼安定生活 的願望,獲得了人們特別是官僚士大夫的支持和擁戴,在徐州時,得以登上州牧之位。又懂得義以待人,等而下 之,雖不善用兵,戰則常敗,但總能很快又重新整合起隊伍。入荊州後,劉備理性地認識到 賢舉能的重要,開始自覺地訪賢求賢。入蜀前後更是廣泛納賢,但凡有歸者皆以誠待之,據才授職,盡用其能。 在軍事和政治鬥爭的過程中,劉備不斷地總結,逐步的完善自己的政治才能。

2)信任和尊重人才

劉備非常清楚自己的長處和短板,那就是善於用人和拙於用兵。他將自己的長處發揮到極致,結交了許多能人志士將其納入麾 下,組成了自己的政治軍事集團,其中最為核心的人物便是諸葛亮。諸葛亮卓越的軍事統帥才能和高超的政治領導能力,彌補了劉備的不足,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構想,成了劉備政治軍事集團三分天下時戰爭活動的指導思想。從諸葛亮和劉備密切結合起來後,赤壁之戰、攻佔成都等都能看出諸葛亮的謀略和劉備對他的支持。可以說劉備對於諸葛亮的重用遠超其他軍閥對大臣的重用,諸葛亮甚至就是劉備政治軍事集團的第二個領袖,形成了劉備軍閥集團的領導特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