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財看見|微軟的進化與重生:不再死磕蘋果 擁抱雲服務

作者 | 鍾明華 製圖|吳曈 馮玥

1975年微軟成立,至今已經44年了。1975年至2000年比爾蓋茨擔任CEO,2000年至2014年鮑爾默任CEO,2014年至今納德拉任CEO,其中鮑爾默掌舵微軟的14年時間被稱為“微軟失去的十年”。

2014年是微軟重生非常關鍵的一年,微軟的第二任CEO鮑爾默在各方質疑聲中宣布辭職,鮑爾默宣布這個決定當天,微軟的股價漲幅超過了7%,可見當時投資者對他多失望。

此後人們都認為微軟會從外部聘請高管來重塑微軟,但是最後的結果是微軟從公司內部選了一位毫無名氣的人來擔任微軟的CEO,他就是:薩提亞·納德拉

在納德拉出任微軟CEO之前,微軟已經做了近14年的“僵屍股”,因為從2000年至2014年,微軟的股價一直徘徊在每股30美元附近。2014年納德拉出任微軟CEO之後微軟股價不斷攀升,至今微軟股價已經上漲了300%。從股價上我們可以說,微軟在經歷了十多年的靜默徘徊,再次重生了。

結合微軟的財報,我們來看看納德拉到底做了什麽讓微軟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實現了重生?

微軟的營收數據看,在2000年至2014年,微軟的營收總額一直處於上漲的狀態,從229.6億美元漲至868.3億美元,上漲了378%。

我們再看看微軟的淨收入,受2000年科技互聯網泡沫和2008年次貸危機影響,微軟的淨收入出現了暫時下降,但是整體來看,從2000年的94.2億美元到2014年的220.7億美元上漲了234%。

但是在2000年至2014年微軟的股價就是不漲,始終徘徊在每股30美元附近。為什麽2014年以後微軟的營收和淨收入中間出現了下降,微軟的股價卻一直在飆升,納德拉做了什麽?

揮刀裁員 甩掉諾基亞包袱

2014年4月25日微軟完成對諾基亞的收購,但是2014年微軟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諾基亞設備與服務業務隻貢獻了10.99億美元收入,雖有5400萬美元的淨利潤,但運營虧損達6.92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收購諾基亞並不是納德拉決定的,而是其前任鮑爾默決定的,2014年納德拉開始接任微軟CEO,他不得不收拾這個爛攤子。面對近7億美元的虧損,納德拉在財報之後的發布會表示,未來微軟將統一整個Windows家族移動特性方面的工作,並推廣高端Lumia機型,簡而言之,此前推出的諾基亞安卓低端機型將被放棄。這意味著有很大一部分諾基亞員工將面臨被裁的命運。

2013年微軟收購諾基亞,導致微軟員工數量增加25000。2014年4月完成對諾基亞收購,2014年7月微軟CEO納德拉就宣布微軟將在接下來的一年內裁員18000人。此次裁員主要集中在微軟硬體部門,其主要構成就是收購諾基亞帶來的25000名員工。

前腳收購,後腳裁員的做法給當時新上任的納德拉帶來了不少非議。但是公司並不是福利院,微軟為此次裁員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據統計,諾基亞全公司2013年平均月薪為25000元,據此推算,此次裁員微軟的賠償總計會達到16億美元。

2015財年微軟的營收總額高達935.8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但是同期微軟的淨收入卻降至過去10年間的最低水準,只有121.9億美元。主要原因是微軟整合和重組支出增加所致。這筆支出包括微軟重組計劃所帶來的員工離職支出以及與整合設施和製造業務有關的成本,其中包括資產減值和合約終止費用等。另外,整合和重組支出還包括系統整合及其他業務整合支出,以及與收購諾基亞旗下設備和服務部門有關的交易費用和直接收購成本等。

走向開放,轉變商業模式

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有這樣一個殘酷的事實:可能你什麽都沒做錯,只是因為大環境改變了,你就突然活不下去了,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少數幸運兒可以通過進化獲得重生。比爾蓋茨所處的時代是PC還未普及的時代,納德拉所處的時代是移動互聯網時代,比爾蓋茨那時微軟所遵循的生存法則,到了納德拉掌舵時代已經不適用了。

從比爾蓋茨到鮑爾默,微軟奉行的生存法則一直是:瘋狂地對外擴張和發動戰爭來應對市場競爭。這導致當時在美國矽谷的科技公司沒人願意和微軟扯上關係。納德拉上任後極大地改變了微軟公司的企業文化。

納德拉上任之後,微軟變得開放了很多,微軟的 Outlook、Office、Cortana 等看門的 app 紛紛登陸 iOS 和 Android 平台。以Office為例,在實現了開放化之後,在不到1年時間裡,Office 365的企業活躍用戶就突破了1.2億。

2016年,微軟開發了一款虛擬鍵盤應用SwiftKey,這款軟體也支持使用安卓系統和iOS。後來,就連微軟最經典的紙牌遊戲也可以在安卓和iOS這兩個系統上使用。

微軟在開源項目上也動作頻頻,包括 .Net 和 Visual Studio Code 在內的諸多項目都紛紛開源。後來微軟宣布以75億美元收購GitHub,GitHub是當前世界上最大的代碼存放網站和開源社區。

Microsoft有大約1300 名員工將代碼推送到GitHub上的825個頂級存儲庫,成為GitHub 2017年度開源貢獻之王。

微軟走向開放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被迫做出的進化,移動互聯網時代,各種軟體也在向移動端轉型,但是作業系統被蘋果和谷歌牢牢把持著,微軟所佔的市場份額幾乎為0。微軟傳統的軟體綁定和授權模式難以大行其道。

這種背景就迫使微軟轉變商業模式。微軟是依靠出售軟體授權起家的公司,但是正版軟體價格很高,只有少數人才能買得起,微軟向用戶訂閱這種模式轉型後,降低了用戶門檻,增加了用戶數量,也能延長了用戶生命周期。

在這種商業模式推動下,Office 365每用戶平均收入(ARPU)的增速從2016年第一季度的2%增長至2018年第三季度的9%。

調整業務,全面雲端化

2014年之後微軟經過調整,微軟由5個業務部門調整為3個業務部門:

2014年至2017年在財報上有4大塊,到了2018年就只剩下三大塊了。

第一大塊業務是:“更多個人計算”(More Personal Computing),這塊業務是微軟的主業,對微軟的營收貢獻也是最大的。主要包括Windows業務、設備業務、遊戲業務及搜索廣告業務。

第二大塊業務是:“生產力與業務流程”(Productivity and Business Processes),這個板塊基本上是以Office辦公軟體為核心,這個板塊的主要收入就來自於Office365的批量授權和訂閱服務。

第三大塊業務是:“智能雲”(Intelligent Cloud),這塊業務的核心就是Azure企業級雲服務,包括Windows Server、Microsoft SQL Server、Visual Studio、System Center以及相關的CAL和Microsoft Azure。在微軟Azure的市場份額雖然沒有亞馬遜的AWS大,但是Azure的增速基本都維持在80%以上。

微軟財報中還有一塊是“企業與其它”(Corporate and Other),這一部分包括了不能歸入某個業務部門的廣泛性開支,比如訴訟開支和行政開支等,微軟收購諾基亞的交易產生76億美元減計開支也會被計入這一塊。

從上面微軟的業務調整我們可以發現,微軟不再死磕蘋果,納德拉治下的微軟更像是亞馬遜雲+甲骨文。但是與亞馬遜雲業務獨立發展不同的是,微軟進行的是全面立體的雲服務,不僅有軟體雲服務,企業級服務雲端化,還有作業系統的雲端化。

因為微軟進行的是全面的雲端化服務,而且雲端化服務的資產都是輕資產,全面雲端化服務之後能夠提升微軟的毛利率。

微軟Azure的營收增速一直都徘徊在89%至99%之間。根據摩根士丹利公布的研究數據,微軟商業雲服務的毛利率從2015年第二季度的37%,增加至2018年第二季度的55%。

微軟商業模式的轉變和Azure業務興起給微軟的未來帶來了無限的想象,讓微軟重新受到投資者的追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