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醋業龍頭VS醬油龍頭:一數據看出恆順與海天到底差在哪裡

撰稿|渾水調研研究員 高甜甜

恆順醋業(600305)和海天味業(603288)都是國內食醋行業和醬油行業響當當的一哥,雖然市場佔有率不可同日而語,一個是1/5,一個是1/10,但一點也不影響各自的龍頭地位。

從剛剛公布的半年報看,恆順醋業雖受益於年初產品提價,淨利潤增速有所改善,但無論是營收利潤總額,還是相對增速,恆順跟海天都不在一個量級上。渾水調研通過仔細分析應收账款這個指標,發現了一些端倪。

收账難的背後是行業龍頭地位遭受擠壓

2019年半年報顯示,恆順醋業實現營業收入8.81億元,同比增長9.4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42億元,同比增長15.28%。這種業績可以用“穩步增長”來形容,但放在蒸蒸日上的調味品行業略顯萎靡。在8家已公布半年報的A股調味品上市公司中,恆順醋業營收增速排名倒數第二,僅為行業均值的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末恆順醋業預收款項0.44億元,較上期末下降33.09%;而預付款項則大幅增加137.24%,達到0.22億元的近三年最高值。雖然上半年是恆順預付账款的高峰期,但這樣的數值變化仍可一定程度上體現出恆順行業議價能力趨弱,醋業一哥的江湖地位正面臨多方擠壓。

從2018年末10家A股調味品上市公司的應收账款情況來看,恆順醋業應收账款佔營收比例8.18%,位居行業第二,僅次於*ST蓮花。

不僅如此,其28天的應收账款周轉天數也遠高於行業均值18.51天。這意味著恆順醋業在回款及現金流方面壓力比同行更大。

企業在上下遊的議價能力,通常取決於其產品的緊俏程度,以及雙方合作意願的強烈程度。在這方面,海天味業憑借其遠超同行的市場規模獲得了更多的話語權。

在海天味業2018年年報中,對於應收账款有這樣的描述:“集團的主要客戶為經銷商,經銷商通常需要在提貨前先支付貨款,集團應收账款餘額不大,信用風險較小。”這種反差或許可以說明,同為龍頭,恆順的醋類產品很難像海天的醬油產品一樣受到供應商追捧。

經銷商的變動情況也從另一角度證實了這種推測。根據東北證券最新研報,二季度恆順醋業華北及華東區域經銷商數量分別淨減少14個,隱約顯現出這個百年醋業品牌,正在被部分經銷商拋棄。

省外擴展乏善可陳,醬油跨界虎視眈眈

調味品是典型的快速消費品,在銷售方面具有高客戶粘度與重品牌效應的雙重特質。所以,經銷商覆蓋情況和高端產品的品牌效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擴張。

十年前,上市八年的恆順醋業營收規模為十幾億元,還未上市的海天味業營收規模剛過40億元;十年後,恆順醋業的營收規模還沒能突破20億,海天味業卻向著200億的目標一騎絕塵了。這其中除品牌價值外,外省業務拓張情況成了拉開差距的關鍵。

恆順自2017年以來開始披露分地區營收,從往年財報數據看,公司在華東地區以外的業務擴張並不順利。華北大區收入至今尚未突破億元,反而華東大區營收佔比逐年提高,2018年已超過50%。可以看出,大本營以外的區域仍在拖恆順的後腿。

這與恆順的銷售渠道不足有很大的關係。截至2018年末,海天味業在全國有近500萬個經銷商網點,100%覆蓋地級及以上城市,而恆順僅有60萬個。醬油同樣是具有區域壁壘的產品,沒有渠道鋪設優勢,產品推廣也無從談起。

恆順做了近30年的醋,2018年食醋業務利潤僅有2億元左右,後起之秀海天入行不滿20年,醬油年淨利潤就超過27億元,恆順忙一年,抵不過海天一個月。如果說這種情況與產品類型有關,比較二者業務拓展的效果更能說明問題。

恆順子公司恆順老陳醋經營超過10年,至今其淨利潤未超過60萬元;而2017年進軍醋業的海天,其收購的丹陽醋業半年淨利潤已近500萬元,而且還在以30%的年速度增長。當恆順還在滿足於營收個位數增長時,海天已經暗中準備來分食蛋糕了,而且是在恆順的大本營鎮江。

隨著健康消費理念的不斷普及,醬油成了“少鹽、少味精”倡議下的最大贏家,日益成為調味品行業的主角。相比之下,食醋的總產量僅為醬油的1/3,消費場景和應用領域都相當有限。如果行業大環境沒有改變,恆順自身又不加強品牌建設和產品行銷,未來發展前景依然堪憂。

(草媒公社成員自媒體,原創內容轉載引用請注明出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