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茶還有這些清規,你知道嗎?

酒有酒吧,茶有茶室。

燈紅酒綠,歌舞齊喧,酒吧喧鬧則為一動;

茶湯氤氳,主客危坐,茶室肅穆則為一靜。

酒有酒色,茶有清規。

先前在《茶壺之趣》中有說到明代是我國繼宋朝之後,茶類生產和製茶技術方面最為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同時也是中國飲茶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明代倡導的以散條形茶代替餅(團)茶,以沸水沖泡的瀹飲法改變傳統的研末而飲的煎飲法(日本保留),這就是「開千古茗飲之宗「的瀹茗法。

瀹茗法簡便異常,天趣悉備,可謂盡茶之真味矣,自明清以來,成為國人飲茶的規範。明時文人墨客對瀹茗法的看法逐漸演變成我們當今飲茶的清規。

明代文學家徐渭、書畫家,字文長,號天池山人、青藤道士,他的《煎茶七類》,既有真知灼見,又是茶文化和書法藝術合璧的精品。

一、人品。煎茶雖微清小雅,然要領其人與茶品相得,故其法每傳於高流大隱、雲霞泉石之輩、魚蝦麋鹿之儔。

二、品泉。山水為上,江水次之、井水又次之。並貴汲多,又貴旋汲,汲多水活,味倍清新,汲久貯陳,味減鮮冽。

三、烹點。烹用活火,候湯眼鱗鱗起,沫浡鼓泛,投茗器中,初入湯少許,候湯茗相浹卻復滿注。頃間,雲腳漸開,浮花浮面,味奏全功矣。蓋古茶用碾屑團餅,味則易出,今葉茶是尚,驟則味虧,過熟則味昏底滯。

四、嘗茶。先滌漱,既乃徐啜,甘津潮舌,孤清自縈,設雜以他果,香、味俱奪。

五、茶宜。涼台靜室,明窗曲幾,僧寮、道院,松風竹月,晏坐行呤,清譚把卷。

六、茶侶。翰卿墨客,緇流羽士,逸老散人或軒冕之徒,超然世味也。

七、茶勛。除煩雪滯,滌醒破疾,譚渴書倦,此際策勛,不減凌煙。

其《徐文長秘集》又有「品茶宜精舍、宜雲林、宜寒宵兀坐、宜松風下、宜花鳥間、宜清流白雲、宜綠鮮蒼苔、宜素手汲泉、宜紅裝掃雪、宜船頭吹火、宜竹裡飄煙」,這些都是與飲茶相宜的環境和氛圍。

明末有位馮正卿,擔任湖州司理。清軍入關後,隱居不仕。嗜茶,曾著《岕茶箋》。其論烹茶雲:「先以上品泉水滌烹器,務鮮務潔。次以熱水滌茶葉,水不可太滾,滾則一滌無餘味矣。以竹箸夾茶,於滌器中反覆滌盪,去塵土、黃葉、老梗使凈,以手搦乾,置滌器中,蓋定。少頃開視,色青香烈,急取沸水潑之。夏則先貯水而後入茶葉,冬則先貯茶葉而後入水。

「飲茶之所宜者,一無事,二佳客,三幽坐,四吟詠,五揮翰,六徜徉,七睡起,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十一會心,十二賞鑒,十三文僮。」

「飲茶亦多禁忌,一不如法,二惡具,三主客不韻,四冠裳苛禮,五葷餚雜陳,六忙冗,七壁間案頭多惡趣。(來源:半水山房,圖來源:南茗佳人)

關於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南茗佳人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