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司馬光砸缸發生在哪裡?救出來的小孩叫什麽名字

在中國尤其是宋朝,司馬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儘管在近現代以來,他成為了保守、頑固的代名詞,但在當時司馬光卻受到熱捧。從儒家的角度上來說,司馬光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他道德高尚,廉潔奉公,學識淵博,忠君愛國,幾乎都是儒生的典範。

其實,這一切,在他小時候就已經顯現端倪了,最著名的例子當然是家喻戶曉的“司馬光砸缸”。歷史上關於神童的種種作為,多記錄在野史或者文人筆記之中,然而“司馬光砸缸”這件事,是記錄在正史《宋史》上:

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這就是我們很熟知的故事,雖然史料中是甕而不是缸,但大體來說並沒有什麽區別。司馬光處事從容不迫,機智勇敢,成為了英雄少年的典範。其實,不光是現在,就是當時,這也在當時傳為美談。開封、洛陽等地,竟然出現了《小兒擊甕圖》,讓七八歲的司馬光成為炙手可熱的名人。後來他刻苦讀書,考取功名,並成為一代名臣,也完成了從“童星”到“明星”的蛻變過程。

然而,這個故事有兩個地方引起後人的興趣。一是發生的地點,二是被救小孩到底怎麽樣了。我們先說第一點,《宋史》之中沒有說明發生的地點,只是提到:“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隨後才將砸缸救人的事情敘述了一遍,可以理解為司馬光是陝州夏縣人,而砸缸救人是他童年的精彩時刻,也發生在陝州夏縣。

考慮到《宋史》是正史,如果沒有意外情況,史學界就以正史為準,因此,在老版的語文教材中,也采納這個說法,將司馬光列為陝州夏縣人。但是,南宋參知政事袁說友卻著有一本《成都文類》,他考證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出生在陝州夏縣,所以那只是司馬光的籍貫。司馬池在擔任光山知縣時,司馬光出身在縣衙。所以,司馬光的真正出生地是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

光山縣教育局從2008年開始,啟動申報工作,不斷組織研究相關史料,最終讓這個觀點被成為當今主流,多數專家學者認同。經過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新修訂的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中,將司馬光的注釋改為了:陝西夏縣(現在山西夏縣)人,生於光州光山(今河南光山)。

學者進一步考證,光山縣就是司馬光兒時成長的地方,因此,“司馬光砸缸”這個典故,最終落戶在河南光山,也成為了當地的一張宣傳名片。

至於第二個問題,正史沒有記載。但是,總有喜歡探秘的人不斷尋找蛛絲馬跡,終於揭開了答案。原來,被救的小孩叫做上官尚光,也是光山人,就住在城西的上官崗村。上官尚光長大之後,為了表達對司馬光當年的救命之恩,特地在當地修建了一座“感恩亭”,為來往旅人停歇遮陰避雨所用。由於歷史太過久遠,這座亭子已經毀去,現如今只有“北宋上官崗感恩亭舊趾”。

甚至有人說上官尚光還擔任過宰相,但翻閱歷史資料,並沒有在北宋左右仆射、平章事、參知政事等宰執官員名單中找到此人,估計傳聞有誤。不過,光山縣現在的上官姓氏家譜中都有記載,被世世代代的上官族人所銘記。

也許很多人還是會懷疑這段歷史的真實性,甚至有專家對於“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提出過質疑。我覺得,事過千年,更重要的是學習故事中那種臨機應變的果敢和敢於擔當的勇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