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京敬酒三不說,沒幾個人記得了吧?

禮數是北京的根基

北京人禮兒多。早年間在北京您要是不懂禮兒,您不是個毛頭小子、就是個老趕。北京人不欺生南來北往的,來落腳兒的多了,北京人不欺負他甚至還多少幫襯著,這是胸懷。但是北京人挑禮,這是北京人恪守的原則,這叫面兒。那禮多為什麽呢?三大原因。

一者,N朝古都,那麽多皇上、王宮貴胄給鋦的這四九城兒巴掌大的地界兒,自然是禮法森嚴,越製可是掉腦袋的大事。做事做人當官都得講個規矩,守個禮法,一來二去老百姓耳熏目染的也學了不少。

他老人家說了,吃肉刀工很重要!

二來呢,當官的多,文人墨客也就多。孔子曰:割不正,不食。神馬意思?就是肉切的不好看就不吃!按現如今的話就是吃也得有儀式感。這是品味,是紀律,是文人刻骨的那股子矯情和傲氣。中國文人的這口氣一提,還就是幾千年。

三者,圖吉利。什麽三十兒不掃地,飯碗不能插筷子那都是這個理兒。是迷信也好是虔誠也罷,那時候人活的不易活好了更難。誰不想讓自己多幾分彩頭兒啊。這就是北京禮兒多的緣故,您別嫌事兒,這是北京這塊風水寶地的文化是他的根基。

不在意就不堅守了,那自然就開始變味兒了

在北京喝酒是有道兒的,如今沒幾個人在意了。不在意就不堅守了,那自然就開始變味兒了,其中的一條兒變化卻影響了幾乎現今酒局的所有規矩和禮數。讓北京的爺們沒了章法,失了皇城根的悠閑和雍容。那就是用玻璃杯喝白酒。這是八十年代開始的,挺討厭的一個改變,為什麽呢?就因為玻璃杯透明。過去喝白酒是用酒盅兒的,有點像現在飯館方便碗筷包裡那個矮肚的白色茶杯,大概其一兩一杯的量,杯口上有道藍色的圈兒線。印象裡七幾年北京的酒鋪和小賣部賣散酒的還都用這個酒盅招待人。

現在這個叫日式酒具,都想抽自己大嘴巴。

為什麽用酒盅喝呢?這有點說道了。物以稀為貴,那時候玻璃製品算高科技不是誰都用的起,還容易磕碰,你們誰小時候沒為摔個杯子挨過打?所以老百姓不稀罕用它。再引深一點說,那就是北京喝酒的一個禮兒了,各喝個的。酒是錢買的,貧富有差距,喝多喝少,喝好喝壞各自斟酌,半斤菊花白和三兩地瓜燒拚的一桌喝也無妨,要的是陶醉無分貴賤。還有個快慢自控,不比賽。急酒那是糟踐東西。咚咚咚您飲驢那?誰喝舒坦了,喝足了,美了,您自己個兒家走。頂多拱拱手“少陪”“回見”是個客情兒。

籠子樣式決定養的鳥不一樣

吃個飯跟比賽一樣,酒瓶子上勒著根猴皮筋照著刻度喝,那是後來的事了。酒盅就這點好,酒在壺裡,瞅不見,倒進酒盅也瞅不見,自己明白自己排練。多含蓄多保險,貴賤不栽面兒。對桌兒坐著也不瞎探尋,各自慢慢的酌飲,幾粒花生米一碟兒老蠶豆,咂麽著,聽著簷子下籠兒裡的黃雀(巧)兒哨著,有一句沒一句的聊,沒正事兒。就是老街坊、熟人兒甚至說兩旁世人之間相伴著磨時間。唉,這是北京人的酒。現在瞧不見了,現在的爺們兒喝酒那得踩著啤酒箱子,擼著大腰子侃著國際形勢,嘿也是一種豁達。說回玻璃杯喝白酒,這就引出北京敬酒三不說的一不說。

多了隨意少了雍容

北京敬酒三不說的一不說:我敬您一杯!這不該說。為什麽?杯同背、悲、碑的音兒,不吉利。用酒盅的時代就沒這令兒了。怎麽說呢?“唉,二爺,我敬您一個。”後邊還往往得追一句吉祥話。什麽祝您財源廣進萬壽無疆一類的吧。或者直接“我敬您”仨字兒就夠了。這杯字兒您省了吧。回頭人家挑眼回一句:“得!我擦擦眼跟你喝。”你還不知道怎麽檔子事呢。

大玻璃杯裝白酒,糙不說還多了兌水的嫌疑

這二不說:“我幹了您隨意。”為什麽不該說?這聽著是尊敬暗著有挑釁的味兒,什麽叫你幹了我隨意啊?你憑什麽乾啊?我喝不過你?是瞅我身子不行啊還是我老啊?還是嗆著火叫板呢?再者北京人辦事講個面兒,敬人不自卑也說不出“您隨意我幹了。”這樣矮半頭的話。要隨意都隨意,要幹了都幹了!但禮數得在,在那兒呢?在誰被敬酒誰拍板。“二爺,我敬您!”“好!兄嘚!我幹了!”得、您敬酒的也得乾。所以沒量您別瞎敬酒。“得兄嘚,我淺一口,咱慢慢兒的?”“您隨意您隨意,咱慢慢兒的”又親近又有面,不容易喝多,都舒坦。這鬧酒炸多咱都是下三濫的事兒。

什麽時候可以重新尋回那種儀式感呢

最後這三不說最逗,不知是什麽時候什麽人興的?還男女老少都會說:“咱哥倆走一個!!”這晨喚年間老太太能拿鞋底子抽你嘴。什麽叫走?皇上沒了叫駕崩,老百姓沒了叫走。那個字不能說,晦氣!呸呸呸!還咱哥倆得走一個!多大仇?得嘞!您先頭裡走吧。真看見過那敢跟著的:“好!好兄嘚!咱哥倆走一個!走一個!”聽著真提氣。所以說平時聊天沒事,這敬酒的時候用字兒還是在意點兒好。

放下的不是個酒盅是一種堅持

嘮到這兒,對桌站起個小夥子:“大哥!咱哥倆走一個!我敬您這一杯!您隨意我幹了!!”行嘿!爺們兒!您能耐,三招兒您全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