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滴滴順風車歸期未定,我為何呼喚它回來?

作者:龔進輝

“(滴滴順風車)歷經一年整改為什麽還不上線?”“怕,就是害怕。”順風車媒體開放日上,滴滴出行總裁柳青如是說道。

在安全整改的300多天裡,滴滴順風車共迭代了12個版本,優化了226項功能,整合了包括準入門檻、行前預防、行中保護、行後處置四大模塊在內的上百個安全功能和策略。看過順風車安全產品全景圖,你會發現如今的順風車已大變樣,這也太安全了吧,甚至安全到影響用戶體驗。

柳青坦言,為了安全,滴滴可能在做一款最難用的順風車產品。即便如此,包括滴滴出行CEO程維、柳青在內的滴滴高層對順風車仍不完全放心,所以上線仍無具體時間表,打算繼續死磕安全,才會開誠布公地與媒體溝通,聽取公眾的意見和建議,希望與全社會共建順風車安全。

滴滴為安全做了什麽

本月,滴滴連續開了兩場媒體溝通會,主題分別為安全、順風車。考慮到順風車的核心關鍵詞之一是安全,因此順風車媒體開放日更像是一場細分的安全宣講會,意在向外界傳遞一個明確信號:滴滴把安全,尤其是順風車安全當作首要任務來抓。

事實也正如此,去年8月底,滴滴未來發展重新定下主基調:不再以規模和增長作為公司發展的衡量尺度,而是以安全作為核心的考核指標。此後,滴滴開始All in安全,為了打贏這場安全攻堅戰,滴滴成立安委會,由程維親自掛帥,並籌建安全監督顧問委員會,借助“外腦”的智慧和專業來提升安全建設能力。

除了在各級組織中安全責任落實到人、誠邀社會各界參與共建,滴滴All in安全還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滴滴首席出行安全官侯景雷透露,2019年滴滴預計網約車安全投入將超過20億元,安全工作團隊已擴充至2548人。另外,滴滴已有9000名客服人員,提供7*24小時服務,其中超過50%為自有員工。

網約車安全管理體系全景圖、順風車安全產品全景圖便是滴滴發力安全的成果集中展示,代表滴滴安全管理工作逐漸從去年下半年的應急狀態轉變到體系化、常態化,初步形成細致、完善的安全體系。

那麽問題來了,這是否說明滴滴在安全建設上足夠努力、足夠誠懇?

答案是肯定的。一方面,從出行體驗來看,行程分享、緊急聯繫人、110報警、行程位置保護等貼心功能,成為用戶出行安全的堅強後盾,為其營造看得見的安全感,與過去相比,女性用戶可以更加放心地在夜間乘車;另一方面,鮮活的數據最具說服力。

如今,警方向滴滴調取證據信息,整個流程只需要10分鐘。同時,滴滴安全處置工作人員已擴充至200人,分別來自醫療、法律、警察等專業領域,分布在全國32個省份,由1000名司機服務經理進行輔助。

由此可見,這是滴滴追求安全第一而不是規模增長的結果,這家公司已深刻意識到,自己不僅僅是一家科技創新企業,也是一家社會服務企業,承載了對用戶、司機、社會的責任。

我們確實仍需要順風車

網上關於順風車的新聞評論區裡,相當大比例的評論是用戶對順風車產品趕緊回歸的呼聲,不僅有乘客,也有車主,當然也包括我在內,而用戶呼聲高說明順風車仍存在著巨大的用戶價值。

柳青透露,順風車訂單量大概是滴滴網約車業務訂單量的5%-10%。從訂單佔比來看,順風車並不是一個規模特別大的業務,其下線已超過300天,為何還有這麽多用戶仍在懷念它、呼喚它?

方便、快捷、便宜是順風車圈粉無數的首要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它滿足了用戶在某些特殊場景下的出行需求,並且獨特優點無法被替代。最直觀的場景是上班族通勤。

以我個人經歷為例。我曾住在離公司30公里的地方,周邊沒有地鐵站,所以順風車成為我最喜歡也最劃算的出行方式。在早高峰打順風車通勤,我的單程費用是51元,耗時大概1個半小時。順風車下線後,我需要先花45塊錢計程車去最近的地鐵站,然後轉地鐵、公交、通勤班車,整個過程至少耗時2個小時。

對我而言,使用順風車通勤節省了時間、費用,更讓我不再承受頻繁換乘的勞累、苦等公交的焦慮。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都是一筆非常劃算的買賣。只可惜,順風車至今歸期未定,這種對我既實惠又便捷的出行服務仍無法獲得,我思念它是理所當然的。

當然,順風車的價值不止於此,或者說不僅僅體現在乘客身上。對司機來說,曾經枯燥的長途出行可以有人交流,消耗的油費可以有人分擔,這無疑是從精神和經濟上的雙重收益。而對於社會整體而言,一次順風車的出行意味著一輛原本只能載一個人的車輛,現在被多個人分享,將使道路上運行的車輛數量下降。不論對降低擁堵還是減少空氣汙染來說,都具有顯著的作用。

2018年春運期間,共計有3067萬人次乘坐跨城順風車回家和返程,這一數據相當於民航在春運40天運力(6541萬)的46.9%,等同於增開45913列8節動車組和170388架波音737飛機,順風車創造的社會價值可見一斑。

不得不說,順風車這樣一個對個人、對社會整體都具有價值的好產品,確實是我們所需要的。當然,之前出現的問題證明了順風車還不夠完善,積極整改勢在必行,但出現問題就封殺的粗暴處理方式並不可取,無疑是因噎廢食。

滴滴安全責任邊界在哪

公眾希望順風車趕緊回歸,首先需要解答的問題是順風車為什麽回不來。柳青在順風車媒體開放日上坦言,“我們怕了,我們就是慫,擔心無法做到100%的絕對安全。”她的擔心是有道理的,因為世界上沒有任何交通方式是100%安全的。

做企業遇到困難可以破產清算,公司股東承擔有限責任。現在個人破產也被提上日程,破產後債務終止。而滴滴面臨的處境是,出現問題需承擔無限責任,這對於滴滴來說並不公平。

出行安全是世界性難題,安全事故並非隻發生在滴滴身上,航空業出現了馬航,水路出現了韓國世越號。從國內來看,計程車行業幾乎每年都會有惡性刑事案件;從國外來看,網約車鼻祖優步也曾發生包括連環殺人案在內的多起惡性事件。

因此,對於出行產品的安全,我認為必須保持兩點清醒認識:

一、絕對安全不存在。無論用戶乘坐何種交通工具,只能做到相對安全,做不到絕對安全,盡善盡美不太現實。試想一下,即便滴滴在安全建設上做到滴水不漏,網約車跑在路上,誰能保證永遠不發生交通事故,而交通事故就是對安全的一種威脅,只不過因嚴重與否構成的威脅大小不同而已。

二、一己之力無法確保安全。滴滴日均訂單為2000-3000萬單,訂單規模如此龐大,意味著小概率安全事件更容易出現在滴滴身上,而安全攻堅需要全社會參與,強如滴滴也無法憑一己之力解決出行安全的所有問題,不僅要與警方深化合作,還應積極傾聽各方意見,與司機、乘客和社會各界攜手,共治、共建、共同提升出行安全。比如,“110報警”功能的升級離不開與各地警方通力協作。

掌握這兩點基本認知後,我們更應該思考在安全事件不可能100%被消滅的前提下,一旦出現相關問題,滴滴的責任邊界在哪裡?哪些責任是滴滴應該承擔的,哪些責任是施害者該承擔的?出現個體案件就把整個公司、整個部門否決掉,是否過於簡單粗暴?

在我看來,滴滴的責任是盡人事,通過技術手段、人力支持、線下培訓,以及和盡可能多的相關部門合作,在自身能力範圍內,盡量降低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其他方面則應該交給法律,交給相關管理辦法去判責,讓商業的歸商業,法律的歸法律。而不是盲目地、用輿論從道義上去判一家公司死刑,全盤否定其價值。

安全工作是個苦功夫,無法一蹴而就,要穩扎穩打,滴滴仍在路上,公眾安全觀念也需要緊跟時代步伐,相信更加安全的順風車重新上線只是時間問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