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進口冷鏈食品屢出問題,國產生鮮步入上升通道

步入冬季,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的事件仍在各地不斷出現。其中,僅在2020年12月,就有浙江、山西、遼寧、福建多地的巴西豬肉、阿根廷牛肉、泰國帶魚、印尼飛魚卵等外包裝樣本先後中招。在此背景下,部分企業對於進口肉的倉儲、進貨、銷售更加慎重,並出現用國產生鮮予以替代的現象。

新京報記者近期走訪市場發現,多數消費者在選購生鮮時,也出現了相對進口更偏愛國產,相對凍品更偏愛鮮品的心理變化,國產生鮮企業銷售正在步入上升通道。

國產生鮮獲消費者青睞

在北京大興區永輝超市的生鮮區,消費者張女士正在拿起一盒又一盒的蝦仁,尋找包裝背後的產品信息。她向新京報記者表示,近期進口冷鏈事件頻發,自己看的主要是蝦仁產地。當得知掃描超市冷鏈櫃台上的二維碼也可查看進口食品的檢疫報告時,張女士說,“就是覺得國產流通環節少,更安全。”

在豐台區的一家盒馬鮮生店內,消費者劉先生同樣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原先買羊肉卷可能也買個紐西蘭啥的,現在基本都買內蒙古的了,主要圖個安心。”

在新京報記者採訪的10餘位消費者中,過半消費者都表示更願意選擇國產生鮮消費;同時相比凍肉,更偏向於買鮮肉。“當然也不是特別絕對,像巴沙魚想吃也會買,但要能看到檢疫證明。”消費者陳女士說。

事實上,消費者近期對於國產生鮮的偏好不僅出現在線下消費中,在電商平台同樣出現了變化。京東生鮮向新京報記者表示,2020年下半年,隨著國內海域逐步開海,國產海產品銷售高速發展,在雙11期間,京東生鮮國產海產累計成交額同比增長230%。此外秋冬季節到來後,消費者更傾向於購買肉類食品,截至2020年11月末,國產肉禽蛋的銷售額同比增長120%。

許多消費者向新京報記者表示,令自己消費觀念的轉變主要原因是近期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核酸檢測呈陽性事件頻發,出於安全角度還是更相信國產生鮮。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0年12月內,浙江、湖北、山西、遼寧、江蘇、湖北、天津、福建等多地都曾出現進口冷凍生鮮外包裝樣本被檢出核酸陽性的案例,涉及產品包含巴西豬肉、阿根廷牛肉、泰國帶魚、印尼飛魚卵等。

進口生鮮國內供應變小

疫情不但促使消費者轉變消費觀念,也讓進口生鮮的B端供應發生變化。武漢北極光輝冷鏈倉儲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梅告訴新京報記者,其公司冷鏈倉儲主要服務於華中區域,面積約有1萬多平方米,每日進出庫量在1萬-3萬箱左右。包含海鮮、速凍、肉類等多種食品。國家專庫專管的相關規定下達後,公司對國產和進口生鮮的倉儲進行了區分。其中,進口產品所佔面積在800㎡到1000㎡左右。受疫情影響,2020年11月初,公司決定關閉進口倉儲工作,將相應區域的倉儲全部替換為國產生鮮。

“對於進口產品,最開始是每批次一檢,後來是每箱一檢。然而,裝卸工人在抱箱子時,到底抱到哪一面都是未知的。所以哪怕一個箱子抽一個樣本,也不能保證箱子八個面面面俱到,仍存在風險。”陳梅表示,公司暫停進口倉儲,主要是考慮到自身異塵餘生的市場較大,一旦出現問題可能會牽連到很多環節,所以主動選擇關閉風險窗口,並與下遊客戶溝通,盡量讓對方將所需要的進口生鮮替換成國產生鮮。雖然客戶需要承擔的成本增加了,但大家出於防疫角度都可以理解。

除冷庫外,部分下遊銷售端也已減少了進口凍品的銷售。早在2020年8月17日,盒馬鮮生在升級防控防疫措施時就表示,考慮到近期國內部分城市發現有進口冷凍食品外包裝檢出新冠陽性的情況,為進一步保障安全消費,盒馬鮮生將在全國門市加大國產海鮮、肉禽等主力消費商品的供應量,替代在國內出現過外包裝檢出陽性記錄的巴西、厄瓜多等南美相關國家的進口凍品。

宏觀來看,進口肉數量較前幾個月也有下降。結合海關數據可知,2020年10月和11月,我國進口豬肉量基本保持在33萬噸、進口牛肉量基本保持在17萬噸,但與2020年7月的56萬噸進口豬肉量和21萬噸的進口牛肉量相比,近3至4個月以來還是呈現下降趨勢。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增勇向新京報記者表示,近期豬肉進口較前幾月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也與疫情有關。

一方面,因為德國出現野豬非洲豬瘟疫情,我國海關從2020年9月13日起暫停從德國進口豬肉,而德國是我國主要的豬肉進口國,進口量可以排進前三位。另一方面,2020年6月開始,部分國外豬肉生產商因廠內發生新冠疫情,自主暫停對華出口。一般情況下,輸華豬肉從簽訂合約到抵達港口需要2個月以上時間,上述事項的暫停影響剛好自2020年10月左右反映出來,進口量出現小幅下降。

國產生鮮銷量提升

在消費者觀念轉變與市場供需情況的雙重轉變下,國產生鮮行業正在迎來向好銷售行情。其中,銷售海產品為主的鮮美來食品工作人員向新京報記者透露,國產蝦仁比以前賣得更好了。主營豬肉等系列肉食的高金食品指出,受疫情持續影響,消費者現在首要考慮的是更新鮮、更安全的食品,“對國產的接受度高於進口,較凍品更青睞鮮品。”B端客戶雖然出於成本等因素,對於凍品的接受度要比C端高,但基於整體防控形勢考慮,對進口肉的選擇會比以往更慎重。國內湖羊養殖龍頭乾寶牧業則表示,以前一些採用進口羊肉的下遊企業已開始尋找國產羊肉供應商。

呼倫貝爾肉業集團旗下的中榮食品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原先主攻B端市場的中榮食品之前就有做C端的規劃,2020年年初疫情暴發,進一步加速了企業進軍C端的步伐。此前,中榮食品京東等線上渠道是以進口原切類牛肉等產品作為主打,國產牛肉作為常規品銷售額僅佔1%。但在疫情背景下,中榮食品自2020年春季開始陸續上線國產牛羊類新品18個,新品銷售額提升至總體銷售額的30%左右。

中榮食品指出,從近期搜索引擎和整體的銷售情況來看,冬季進口冷鏈核酸檢測陽性事件頻發後,無論是餐飲端還是菜市場等渠道,C端對國產肉的需求量同以往相比都明顯在提高,大眾對國產牛肉的搜索量成倍增加。消費者對核酸檢測和肉類來源的重視明顯提升,更注重產品品質和健康、更青睞於大企業大品牌產品,關注點主要聚焦在健康、營養、衛生、安全等幾方面。“從效果來看,國產鮮肉整體賣得相當不錯,到年底也在加班加點搶單子。2020年我們的目標是B端與C端份額佔比達到4:6。但這並不是把B端縮減,而是將C端擴大。”

在中榮食品看來,疫情給食品行業帶來的是危險與機遇並存,當下市場上的供需變化對於國產貨來講也是非常好的一個發力平台。“以前大家買肉可能更傾向於有價格優勢的進口牛羊肉。但現在出於安全、健康心理的消費者在消費國產肉後,發現國產牛羊肉品質其實也不錯,甚至更適合本土口味,就會產生新的認知,喜歡國產肉,對於企業來講是很好的轉變機遇。”

同時,疫情帶來的消費習慣改變,也加速了國產肉食向預製類方向發力。2020年春季,中榮食品推出了只需要簡單加工的預製類肉食,出於距離、成本、效率等考慮,這些預製食品基本都是採用自養國產肉製作。疫情後,選擇家庭烹飪人明顯增多,國產預製類肉食的銷售持續向好。

在國產生鮮銷量持續上升的同時,也有消費者提出疫情之下,為何還要持續進口等疑問。對此,朱增勇指出,常態情況下,我國豬肉自給率可達到98%以上,進口豬肉主要流入深加工領域。但經歷非洲豬瘟後,國內豬肉曾一度供給偏緊,2019年8月起,國外屠宰後新鮮製作的凍品可以一個月左右到港,分割後,部分部位肉可以製成冷鮮肉進入市場售賣,主要是為了補充供給缺口。

同時,朱增勇表示,2020年三季度後,伴隨國內供給逐漸恢復,進口豬肉只是國內供需的一個調劑,若月份之間的進口量環比下降,已不會對國內豬肉價格等產生明顯影響,“現階段能夠影響豬價的主要因素還是國內生豬產能恢復和豬肉消費的反彈。”

中榮食品也認為,進口肉是對國內需求的一種補充。從生產水準角度來講,目前國內牛肉行業在檢測、加工過程、工廠設備等方面都已處於國際領先水準。但目前中國老百姓對於牛羊肉的需求量龐大,可國產牛是有限的,所以需要進口牛肉。同時,B端餐飲客戶出於成本等角度考慮,並不會完全放棄進口牛羊肉。

新京報記者 王思煬 攝影 王思煬

編輯 祝鳳嵐 校對 李項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