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工銀國際:美聯儲加息與縮表的“蹺蹺板”效應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 程實 高級經濟學家 錢智俊

保持貨幣政策的“不松不緊”,美聯儲加息與縮表的政策搭配存在“蹺蹺板”效應,即加息的提速必然伴隨縮表的放緩。2018年9月27日,美聯儲如期宣布年內第三次加息,但是縮表進程卻進一步落後於原定計劃,正是這一“蹺蹺板”效應的體現。展望未來,我們認為,美聯儲有望繼續強化政策搭配的“蹺蹺板”,以適應政策工具的期限分化、規避貨幣政策的內外矛盾、構建下行風險的“緩衝墊”。

有鑒於此,當前至2019年上半年,“快加息+慢縮表”仍將延續,繼續維持收益率曲線的平坦化。2019年下半年,政策“蹺蹺板”有望反轉,切換為“慢加息+快縮表”,縮表成為政策新重心,並推動收益率曲線重歸陡峭化。由於“蹺蹺板”避免了加息和縮表的共振,當前至2018年年末,全球金融市場將迎來平穩期。

2018年6月以來,我們在多篇報告中指出,美聯儲今年將通過“快加息+慢縮表”的政策搭配,保持其貨幣政策的“不松不緊”。9月27日,美聯儲年內第三次加息落地,同時點陣圖再次支持2018年總共加息四次。在加息提速之際,美聯儲縮表則進一步放緩。較之於2017年的縮表計劃,2018年5月,美聯儲表內的國債和MBS縮減進度分別滯後117億和264億美元,至2018年8月,兩數分別繼續擴大至152億和328億美元。美聯儲的上述表現印證了我們此前預判。展望未來,我們認為,三大新因素正在進一步強化加息和縮表的“蹺蹺板”效應,導致加息的提速必然伴隨縮表的減速,進而決定了加息和縮表的未來搭配。

因素一:適應政策工具的期限分化。在本輪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中,美聯儲主要通過加息來調整短端利率,通過縮表來調整長端利率。從本質來看,貨幣政策的正常化,即為政策利率向自然利率靠攏的過程,因此經濟走勢和自然利率在長短端的不同表現,決定了政策工具的期限分化。

第一,長短端政策工具的走勢分化。根據學理,大規模減稅等財政刺激會在短期內引致市場預期的“過度敏感”。得益於此,2017年以來,美國經濟增速迅速邁入階段性高點,驅動短端中性利率和政策利率上行。基於此,2017年一季度,美聯儲由鴿派加息轉入鷹派加息,並在2018年堅持加速加息的立場。但是,在短期“過度敏感”消退後,赤字財政對實體經濟和市場預期的長期刺激則相對有限,導致長期中性利率的反彈相對較弱。例如,據美聯儲工作論文測算[1],2017Q2-Q4期間,長端中性利率(中性的十年期國債實際收益率)提升了0.23個百分點,大幅低於同期美聯儲加息力度與通脹率增幅的差值(0.66個百分點)。受此影響,縮表計劃從落地之初就開啟了“慢速模式”,以避免矯枉過正、造成長端利率過度收緊。

第二,長短端政策工具的功能分化。對於央行而言,短端政策利率主要致力於維持經濟的短期穩定。而為了彌合長期產出缺口、保持物價和就業的長周期穩定,長端利率的調整更加關注長趨勢信號,而非階段性波動。根據美聯儲工作論文[1],在濾除階段性波動後,雖然美國長端中性利率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觸底反彈,並支持美聯儲於2017年10月開啟縮表進程,但是其反彈力度較濾除階段性波動前更為疲弱,絕對水準接近歷史底部(詳見附圖),因此進一步限制了縮表的落地節奏。

因素二:規避貨幣政策的內外矛盾。具體而言,美國收益率曲線的正常化包括兩項目標。目標一,推動收益率曲線總體上移。伴隨加息的推進,這一目標通過美聯儲表內證券的被動到期即可實現。目標二,修複收益率曲線的形狀,使其根據經濟復甦形勢而適度地陡峭化。這需要美聯儲主動擇機賣出部分表內證券,以實現精確塑形。在2017年公布的縮表計劃中,美聯儲在2018年後為自身留出了主動操作的太空。但是,從現實來看,目標一和目標二的落地存在衝突。如果目標一過快實現,就會推動長端利率迅速上揚,壓低美聯儲表內證券的市場價格。在此情況下,一旦美聯儲需要在市場上主動賣出表內證券以滿足目標二,就將被迫承擔高額的交易損失。

2018Q1以來,上述矛盾正在加速顯現。一方面,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持續上行,多次突破3%。另一方面,期限利差卻總體處於收窄趨勢。這表明,目標一的完成進度遠快於目標二。受此影響,美聯儲數據顯示[2],以2018Q1為轉折點,美聯儲表內證券資產進入浮虧狀態,且浮虧程度不斷擴大(詳見附圖)。放眼長遠,這將造成內外兩大政策矛盾。內部來看,隨著政策成本的驟升,美聯儲主動賣出表內證券的太空將收窄,從而導致收益率曲線的形狀不能及時修複,造成新的經濟結構性扭曲。從外部來看,根據《聯邦儲備法》規定,美聯儲需將每年盈余調撥給美國財政部,作為向納稅人支付的美元利息。2016-2017年,美聯儲對財政部的支付已經逐年下降。如果未來美聯儲由盈轉虧,就不得不延緩對財政部的支付。正如我們此前研究所述,作為民粹強權政治的代表,川普政府將對美聯儲“極限施壓”。而支付的延誤則會為川普提供“彈藥”,加劇其對貨幣政策獨立性的乾預。有鑒於此,在加息迅速推進的環境下,美聯儲必須放緩縮表進程,避免上述兩個目標之間的脫節,以化解內外部政策矛盾。

因素三:構建下行風險的“緩衝墊”。雖然目前美國經濟正處於階段性高位,但是從長遠來看,未來的下行風險正在上升。一方面,在赤字財政的短期刺激消退後,美國經濟增速將有所放緩。根據本次議息會議的預測,以及OECD和CBO的最新預測[3] [4],2019年美國經濟增速將高位回落,下滑0.2-0.7個百分點。另一方面,貿易摩擦的成本亦將漸次顯現。雖然在一對一的貿易摩擦中,美國較對手佔據優勢,但是由於美國多線出擊,成為全球貿易摩擦成本的匯集中心,貿易替代太空狹小,因此難以擺脫負向衝擊。IMF報告顯示[5],從累積影響來看,美國因加征關稅所付出的政策成本可能高於其他經濟體。有鑒於此,美聯儲有望雙管齊下,增強風險緩衝墊。一是堅持加速加息,不僅有利於避免經濟過熱和通脹過快上行,維護經濟長期動力,亦有助於推動政策利率遠離流動性陷阱,未來一旦發生經濟風險,即可進行充分有力的降息加以紓解。二是繼續延緩縮表,以保持長端的流動性充足,穩定市場預期,尤其是支撐實體經濟的長期投資和消費意願。

“蹺蹺板”的延續和反轉。基於上述三大因素,加息和縮表之間的“蹺蹺板”效應將進一步增強,加息的提速必然伴隨縮表的放緩。由此展望未來,我們認為,三個趨勢值得重視。

第一,當前至2019年上半年,美聯儲仍將維持“快加息+慢縮表”的政策搭配。2018年12月,美聯儲將大概率再加息一次,但是由於縮表的放緩,總體上仍將維持貨幣政策的“不松不緊”。同時,受這一搭配影響,長端利率的抬升仍滯後於短端利率,收益率曲線的平坦化將得以延續,但是出現利率倒掛的可能性較低。第二,2019年下半年,政策“蹺蹺板”將發生轉向,切換為“慢加息+快縮表”。2019年中期,政策利率將大概率超越溫和通脹率,有望推動下半年的政策重心從加息轉向縮表,收益率曲線亦將重歸於陡峭化。第三,當前至2018年年末,全球金融市場將迎來平穩期。由於“蹺蹺板”效應的存在,加息和縮表不會產生共振。因此,雖然年內第四次加息有望在12月落地,但是美國金融市場的長期流動性難以實質性收緊,美股在年內將保持總體平穩趨勢。同時,由於加息預期差已被市場充分消化,疊加縮表的進一步放緩,因此年內美元走勢有望轉向疲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