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以史為鑒:美聯儲若降息,美股後市將會如何?

騰訊證券6月26日訊,近期,美國債券收益率大幅走低,同時,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和觀察家都傾向於認為聯儲將會很快開始降息,那麽,這對美股行情意味著什麽呢?《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麥金托什(James.Mackintosh)刊文指出,根據歷史經驗,短期內,聯儲降息和收益率走低會幫助推高美股收益率,使其達到足以抵消盈利增長速度減緩影響而有余的地步,這就意味著美股將得到額外的推動力,但是長期角度著眼,投資者遲早會走到不再將降息和收益率走低看作利好消息,而是解讀為衰退即將到來的警報的那一天……

早在今年1月,我就在文章當中指出過,到了6月,大家對於經濟和企業利潤增長所抱有的巨大希望就將開始破滅,對於低通脹的擔心將會成為討論的主題,國債收益率將跌到接近2%的水準,而投資者也將會擔心起自己的股票投資組合來。

現在看來,關於股市的那條預言確實沒有兌現。標普500指數年度迄今為止上漲了大約17%,全球重要市場當中,以美元計算唯一發生虧損的只有韓國。

儘管債券收益率正在傳達著可怕的信息,大有債市已經準備好迎接末日風暴的感覺,但是股票投資者卻不以為然,似乎是覺得問題只是限於通脹的相對低迷,衰退的危險並不存在。於是乎,低迷的債券收益率反而成了幫助支撐股票價格的因素。

股市投資者會如此心安理得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則在於,大家幾乎是一致認定聯儲將會降息,作為對低通脹局面的應對,這一幕很可能7月就會成為現實。此後,聯儲很大可能還會持續降息,就像他們1995年和1998年所做的那樣——那兩次,聯儲都是一感覺到威脅就迅速采取行動,於是最後衰退都沒有發生。當然,也有人會提到2016年,那一次聯儲就堅持沒有對利率做出調整。

其實,這三段往事都值得投資者去學習和思考。

首先說說1995年。當時,聯儲剛剛在一年時間裡將利率提升了整整一倍,在他們還沒有開始降息前,投資者就已經達成了強烈的共識——加息走得太遠了。真正的降息發生在當年7月,而到6月,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已經下跌了四分之一。這聽起來是不是和今天頗有些相似?還不止於此,股市也是一樣——1995年,雖然企業盈利預期惡化,債券收益率走低,但股價還是一路走高了,和當下的差別只在於,波動遠不及今年劇烈。

深究當時的股市漲勢,就可以看出股票投資者並不是堅信經濟將會更加堅挺。事實是,那些與非必需消費品需求緊密掛鉤的企業,比如車企的股票都落後於大盤,與本土經濟聯繫緊密的小企業股票也是如此,顯然這些股票已經被投資者判斷為不夠安全。直至1996年,聯儲開始加息時,非必需消費品、工業和其他景氣周期性板塊才開始獲得超越大盤的表現。

1998年,俄羅斯債務危機爆發,導致對衝基金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崩潰,隨後聯儲被迫降息。伴隨金融危機不斷深化,債券收益率和股票價格雙雙暴跌,但是當投資者開始意識到其實華爾街並沒有受到實質性打擊,而利率依然處於低水準的時候,兩者又齊齊大舉反彈。在這過程當中,工業和非必需消費品這兩大周期色彩明顯的板塊都短暫跌破了20%,即進入熊市期間,而金融板塊的跌幅名列第三。當然,整體而言,股市很快回到上漲通道,最終到了1999年,在聯儲廉價資金的推波助瀾下,牛市走到了泡沫的地步。

表面上看來,2016年的局面和今天就沒有那麽相似了。在原油價格走低的影響下,能源和礦業股票開始崩盤。不過,在那之後,伴隨通貨緊縮憂慮佔據了統治性地位,債券收益率也暴跌了,而股市投資者卻站住了腳跟,沒有陷入恐慌。

任何一個比照對象都稱不上完美。今年收益率的下跌要比1995年和2016年都混亂和猛烈得多,全球經濟增長速度的減緩,以及投資者對通脹可能長期低迷這一點的認知都發揮了影響。至於1998年的局面,這三點都不具備,也就使得它變得不那麽切題。

相比之下,從通脹預期驟降,打壓債券收益率,反而幫助了股票這一角度著眼,或許2016年才是更合適的參照物。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危機某種程度上與今天的貿易局勢緊張有些可比性,差別只在於,前者對市場的威脅發生得更加突然,而且相應的經濟周期處於更晚期的階段。至於1995年,則已經意義不大了,因為當時是處在經濟周期的早期階段,投資者最擔心的不是通縮,而是通脹。

從之前的歷史當中,我們能夠得到的最顯而易見的經驗之一就是,債券收益率的走低可以推高股票的市盈率,使得後者達到足以抵消盈利增長減速的地步,同時,當收益率走低的時候,幾乎總是防禦性股票獲得超越大盤的表現。

只不過,歷史並沒有明確告訴我們,那個微妙的節點會在什麽特定時刻到來——即,投資者什麽時候開始不再將降息和收益率走低看作是好事,而真正開始擔心起這兩者是意味著衰退已經為時不遠了。

現在,川普經濟正夾在兩股巨大的力量之間。一方面,混亂的貿易局面時刻擾亂著金融市場的心神,而另外一方面,聯儲可能很快就要介入,以政策乾預來拯救經濟了。(費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