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美分账片25年

2018年已經過去了3/4的時間,據筆者統計,截至2018年10月16日,2018年中國電影總票房已達511億,而進口片票房只有169億,佔總票房的33%。而這距離全年600億的票房總目標還有89億。

保守估計,11月和12月上映的影片中有承載著大量觀眾童年記憶的《名偵探柯南:零的執行人》,凱特·布蘭切特和傑克·布萊克主演的《滴答屋》,以“真人電影”為賣點的《胡桃夾子與四個王國》,主打合家歡風格的《我的冤家是條狗》,14位迪士尼公主首次同框的《無敵破壞王2:大鬧互聯網》,北美票房最高的全亞裔電影《摘金奇緣》等影片,其中最受關注的當屬由《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全新創作的《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被眾多漫威迷們聲稱是“最期待的電影”的《毒液:致命守護者》以及由溫子仁執導、 DC 世界的第六部電影《海王》這三部影片了。

《毒液:致命守護者》劇照

僅從已定檔的海外大片數量來看,要完成剩下的89億的目標,並不是難事。

而提到海外大片,就不得不提分账。根據2012年2月18日簽署的《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以下簡稱《中美電影諒解備忘錄》)規定,中國同意在每年20部海外分账電影的配額之外,增加14部分账電影的名額,但必須是3D電影或者是IMAX電影,而其票房分账比例也將由此前的13%提升到最高25%。

該備忘錄五年之期已滿,中美雙方或就電影配額和分账等問題重啟談判。今天壹娛觀察(yiyuguancha)將和讀者朋友們一起回憶一下中國電影行業分账片的歷史。

                                                                                               從無到有的16年

現在提起分账,行業內外並不會有特別意外或不能接受的思想,然而,“分账”這種國際間通用的形式在中國電影行業推廣開來還是經歷了長達16年的時間。

在這一過程中,勢必少不了美國的身影。

1972年尼克松訪華破冰之後,1979年《中美文化交流協定》作為中美建交最先簽署的三個重要檔案之一,確定了兩國文化交流作為先行者,這其中就包括了好萊塢與中國電影交流的內容。

當時的中美電影交流是以技術交流作為最初突破口。1978年10月,文化部派出了以蘇雲為團長的中國電影技術代表團考察了美國影視技術的現狀,了解當時好萊塢電影製片廠的製作流程。

作為回訪,1979年5月,美國電影協會主席瓦倫汀攜帶好萊塢電影企業來到中國進行交流,提出可以由美國出資,在北京上海建立現代化的影院,但條件必須是買斷放映,影片可由中方挑選,票房收入按照比例分成。

當時中方沒有拒絕,只是不能保證全年放映好萊塢電影,對好萊塢電影只能采取買斷放映權的方式,不能采取分账的方法,這就是國內當時出現的大量譯製片電影的原因。

此後,根據文化交流協定,1981年的5月和1985年4月分別舉辦了兩次“美國電影周”。分別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漢、西安、長春、成都、上海、廣州這幾個城市放映了劇情片《雨中曲》《原野奇俠》《猜猜,誰來赴晚宴》《黑駒》《克萊默夫婦》《金色池塘》《礦工的女兒》《轉折點》《星際大戰》和大型卡通片《白雪公主》。

《克萊默夫婦》劇照

在這期間,1981年12月22日,經國務院批準,文化部、海關總署聯合頒發了《進口影片管理辦法》。根據規定:凡屬從外國及港澳地區進口發行影片或試映拷貝(包括35mm、16mm、超8mm、影片錄影帶和影片視盤等)的業務,統一由中影公司經營管理。而到了1985年的1月2日,中國電影放行放映公司的子公司——中國電影進出口(洛杉磯)有限公司在美國成立,負責中國對北美地區的影片、錄像等進出口業務。

這一時期,國內通過低價購買或者接受贈予的方式引進了大量的西方已過檔期的電影,使得當時的中國普通民眾可以“透過影片看西方”。除了美國電影,這中間還有意大利的《警察局長的自白》《特警護送》《無聲的行動》,法國的《總統軼事》《陰謀的代價》《蛇》等。

不過這一時期,持續了不到10年,由於中國社會文化環境急速變化,“透過影片看西方”到上世紀80年代末已失去魅力。觀眾面對一個冰冷的現實:電影是商品,也是意識形態的工具。放映技術迅速革命,觀影管道根本改變了。這時的觀眾也不再滿足只看海外的過檔影片,而是希望可以看到海外同步上映的影片。

有關數字統計,從1990年到1993年,中國電影票房和人次兩項重要指標急劇下降,年度總票房從1990年的22.2億元。下降到1993年的13億元。年度觀影人次從1990年的162億,下降到42億。

市場的變化倒逼國家電影主管機構於1993年1月頒布實施了《關於深化電影行業機制改革的若乾意見》。但當時采取買斷國外電影放映權,導致進口新片出現大幅虧損。針對這種情況,時任中影公司總經理吳孟辰提出進口分账大片的思路。

1994年,電影局批複了這份進口分账片改革報告,並發文要求中影公司每年進口10部左右“基本反映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和基本表現當代電影藝術、技術成就的影片”。當時的具體分账比例是:外方片商和中影公司共拿總票房的46%,省市級電影公司拿到8-10%,剩下的44-46%為影院所有。

1994年11月好萊塢影片《亡命天涯》成為我國大陸引進的第一部分账片,並創造出當年2500萬的票房奇跡,這讓好萊塢進口大片一戰成名,在國內電影市場風聲鵲起,一度成為中國電影市場不景氣時的“救市靈藥”。

大陸引進的第一部分账片《亡命天涯》

這之後《真實的謊言》《阿甘正傳》《生死時速》等一些列影片在中國都有非常好的票房表現。其中《真實的謊言》1995年上映,拿下1.2億元的票房;1998年《泰坦尼克號》的3.6億票房更是佔當年中國總票房的1/3。

                                                                           分账比例成中美電影市場談判的焦點

自1986年7月10日正式提出申請,經過了15年的艱難談判,中國於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雖然加入WTO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有著多種助力,但對於尚在發展期的中國電影產業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根據相關協定,入世就意味著要完全開放中國的電影市場,而這時的中國電影行業還處在一個剛剛起步的階段,與已經成熟的好萊塢電影產業同場競爭,優勢並不明顯。

在十餘年的時間內,針對國內脆弱的影視文化產業,國家主要有兩種方法,保護促進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對內頻繁頒布保護和促進政策,以求在電影市場徹底放開之前,中國電影產業能夠成長起來。對外則是通過與美國的談判,限制進口片的配額數量和分账比例弱化來自好萊塢電影對國產電影的衝擊。

2001年中國加入WTO,中美雙方簽署“雙邊協定”,每年允許以分账形式進口20部美國大片,當時的分账比例是13%。該協定有效期為10年。

2012年,經美國爭取,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達成協定。根據協定中國政府同意每年增加14部特種(3D、IMAX)分账電影的配額,總計34部,分账比例提高到25%。中國將增加中國民營企業發布進口片的機會;中美合拍片將享受中港合拍片同等待遇,在中國大陸放映不受引進片配額限制。

25%是一個什麽數字概念呢?有人算過一筆账,扣掉電影專項基金和稅收,好萊塢的分账電影將75%的票房給了中國的影院。而當時中國的國產電影片的分账比例為43%,也就是片方可以拿到總票房的43%。在北美本土,好萊塢電影的分账方式有多種形式,平均下來片方能分到50%左右。

好萊塢電影相對於中國國產電影,分账比例還是比較低的。因此2015年,作為2012年中美電影協定的補充,中國電影集團與美國電影協會在《中美電影協定》框架下簽訂了商業合約——《分账影片進口發行合作協定》。

據外媒報導,在這個協定中中國做出了兩項關鍵讓步:一是引入國際審計機構監督中國電影市場票房;二是增加引進中國批片的數量(批片指國內片商以固定的價格買斷影片放映權不與外商分成,不受配額影響但數量有限的引進模式)。

根據智研谘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電影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統計,2016 年全國共上映國產電影476部,實現票房約 267 億元,佔比約為 58%。其中進口電影上映90部,其中分账片39部(超過約定34部標準),批片51部,票房約為 190 億,佔比約為 42%。

該報告顯示,2016 年國產電影的整體佔比較 2015 年 62%的水準有所下滑,國產電影的票房規模較 2015 年也有所下滑,2016 年票房所實現的約 4%的增長幾乎都是由進口電影貢獻的。

《戰狼2》劇照

根據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2017年12月31日晚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2017年全年,376部國產片貢獻約54%的票房,98部進口片貢獻約46%的票房。值得注意的是,票房前十的影片中,國產片有4部,進口片有6部,不過票房前五名中有四部都是國產片,其中就包括《戰狼2》《羞羞的鐵拳》《功夫瑜伽》和《西遊伏妖篇》。

2017年的票房成績給了國產電影極強信心同時,也再一次讓人們看到進口片的吸金能力。有數據統計,在2017年98部進口片中,64部批片貢獻了26%的票房,單片平均票房過億元,進口片的單片票房是國產片的3.7倍。

2017年2月17日,《中美電影諒解備忘錄》到期,意味著談判要重啟。此前有外媒報導,好萊塢希望把進口片分账比例從原來的25%提高到40%,並且希望增加配額數量,此外還希望在發行、宣傳等方面能有新的突破。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副主任陸紅實2014年時曾公開表示,中國的進口份額或將於2017-2018年進一步放開,甚至全面放開也並非沒有可能,中國電影人應該做好思想準備。

                                                                                     會講故事的電影才更有市場

雖然有2017年3月1日實施的《電影產業促進法》護航,保證了影院每年排映國產片的時長不得低於放映電影總時長的2/3,但這兩年的國產電影從單片品質上也可以看到明顯的提高。

《速度與激情8》劇照

從2017年票房數據統計看,票房前五名中有四部都是國產片,其中《戰狼2》以56.8億元拔得頭籌,唯一的進口片就是排名第二的《速度與激情8》,票房26.70億,而第三名的《羞羞的鐵拳》票房為22.13億元,與第二名的票房差距並不是很大。

同樣是在2017年上映的《樂高蝙蝠俠大電影》全球總票房3.1億美元,但根據貓眼專業版統計,該片中國內地累計票房僅為4199.4萬元。

再來看看2018年上半年的電影票房數據。智研谘詢的《2018-2024年中國電影行業分析與投資決策谘詢報告》顯示,截至6月30日,2018年上半年票房取得320.21億元,較2017年上半年票房271.51億元同比增加17.94%,其中,國產影片票房為 189.65億元,同比增長 80.1%,佔總票房份額的 59.21%,佔據市場主體地位。

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至壹娛觀察發稿,電影票房榜前十中,國產片有7部,好萊塢大片只有3部。分別是以23.9億票房排名第五的《復仇者聯盟3》,以16.95億排名第七的《侏羅紀世界2》,以13.96億排名第九的《頭號玩家》。而排名榜首的國產片《紅海行動》票房高達36.5億元。

《紅海行動》劇照:“蛟龍小隊”敬禮

2018年,北美票房年度冠軍《星際大戰8》在內地的累計票房只有2.67億元,而檔期相近的《前任3》的票房則高達19.41億元;好萊塢電影《勇敢者遊戲:決戰叢林》在《無問西東》的衝擊下,票房不足5億元。

當好萊塢爆款和國內電影在同檔期上映時,國產電影同樣有亮眼的票房成績。

2012年,面對即將到來的提高海外電影配額,當時國內電影界曾一片哀鴻遍野。但6年過去了,事實證明中國電影面對好萊塢時不必妄自菲薄,只有在競爭中,才能做大做強,電影也是如此。一味尋求保護,只會適得其反。

導演高群書就曾通過博文表示:“中國電影市場對美國開放,毀掉的是那些靠僥幸、靠所謂的明星陣容、靠吃老本、靠黑手操作市場取得某種成功的電影製作者,對提高中國電影的整體制作水準、對符合電影規律的製作者,只能是幸事,中國電影雖暫有疼痛,但長遠來說,是好事。”

“最大的受益者還是觀眾。”北京萬達國際影城總經理邢燕在接受《羊城晚報》採訪時曾表示,提高好萊塢分账大片年限額,意味著將來觀眾可以通過影院這個正規管道看到更豐富的影片。而影院方面也確實會獲得更高的票房,對於國產影片票房來說也未必會造成太大衝擊。

從1994年到2018年,中國電影行業的進口片分账已經走過25年,從無到有,從入世前到入世後,裡面不只是進口片與國產片的票房之爭,更體現了以好萊塢為代表的成熟電影工業與逐漸成長的中國電影產業間的較量。無論今年中美電影談判是否能如期舉行,提高多少分账片數量,或者如何開放國內電影市場,現在的國產電影都是有一爭之力的。

究其因,以好萊塢為代表的海外電影講述的終是“別人的故事”,他們難以拍出像《戰狼2》《紅海行動》《我不是藥神》這樣的植根中國社會文化、符合中國觀眾審美的影片。相比之下,中國電影從業者更懂中國和中國觀眾,能夠拍出符合中國觀眾審美的影片,能夠講好“自己的故事”。而這將成為國產電影的最大機會。

參考文獻:

《wto體系下我國影視行業政策法規改革研究》   作者:邢進生

《wto語境下的中國電影體制改革述略(2001-2012年)》 宋振旺

《各國文化產業對外開放政策比較和啟示》   作者:孫俊新

《美國文化產業》    作者:孫有中

《接受好萊塢:80年代初中國對好萊塢的引進》   作者:黃望莉

《從文化原則到市場法則——80年代譯製片與懷舊 》    作者:戴錦華、王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