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讀名著也有三重境界:春風十裡,不如坐下讀書

春風十裡,不如坐下讀書。

昔年,國學大師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古往今來,經典名著給人們無數文化滋養的同時,其深刻內涵、經典表述等,也留下了一道道閱讀的難題。對很多人來說,面對名著有時便如見寶山而難窺其徑,書雖好而不知從何入手。

歷史上,很多名人總結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讀書方法,梳理起來看,似乎可以從培養閱讀興趣、深得閱讀之樂以及化名著為己用三個層次來探討。

初時,必九回而不折

人人都知道,經典名著是人類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可是對一部分讀者來說,閱讀名著卻顯得非常困難。習慣了碎片化閱讀的現代人,在手機上刷個屏,暇時讀讀微信文章、瀏覽一下時訊信息,並非難事,但是要靜下心來攻讀大部頭著作,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卻並非易事;還有一些人數度鼓起勇氣,買回經典名著,每每發現實在難以堅持,不得不束之高閣。更有人在苦尋,到底有沒有什麽辦法能幫助人們快速入門讀名著呢?

作家梁鴻對本報記者說,其實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那就是嚴肅閱讀,特別是讀經典名著,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要妄想會有什麽捷徑,“真正的閱讀就是有難度的閱讀,這一點讀者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要想省心的捷徑,因為名著是關於人類最深刻思想的語言表達,其本身就是有難度的,有品味的作家也不可能放低標準去迎合低層次的趣味。”

的確。歷史愈前進,人類的精神遺產愈豐富,書籍愈浩繁,而讀書也就愈不易。縱覽名人的讀書方法,雖然各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論,但大多強調從一開始就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做好嚴肅閱讀吃苦頭的準備,是名著閱讀的第一步。比如“苦學法”“八面受敵”極優讀書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等,大都提出了苦學、勤讀的觀點,強調“讀破萬卷自通神”。

“這種嚴肅閱讀不是指一定要端端正正地坐在書桌前才叫讀書,當然可以選擇坐著甚至躺著等各種姿式,還可以一邊焚香、煮茶、喝咖啡,但是,要從心底懷有一份對閱讀的尊敬嚴肅之情。”梁鴻說。

朱光潛曾說:“一個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種學問的志願,他就不能不有預定計劃與系統。對於他,讀書不僅是追求興趣,尤其是一種訓練,一種準備。有些有趣的書他須得犧牲,也有些初看很乾燥的書他必須咬定牙關去硬啃,啃久了他自然還可以啃出滋味來。”

不過,要刻苦讀名著並非意味著一些簡便易行的普及入門方法完全不可取。事實上,由於名著往往凝聚著作家對人生、對自然、對社會、對時代的嚴肅思考和獨特看法,主題重大,意義深遠,因此往往顯得沉重,讓初讀者產生害怕心理也是難免的,這時面向大眾的普及介紹也是有必要的,各種名著的導讀,甚至翻拍成的影視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必要的知識鋪墊,幫助人們去認識名著,進而喜歡上名著。

“但是,僅僅停留於故事情節和梗概式的了解是遠遠不夠的,有了最初的概念之後,要下苦功深入研讀才會真正有收獲。”梁鴻說。

既而,深諳閱讀之樂

一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之後,人們便能更多地享受到閱讀的樂趣。

翻譯家馮亦代說,我在看書時,每逢看到好處,不免自己的身心也進入書中的“角色”。好像演員在舞台上演戲,演到好處,不由得為所飾劇中人的“角色”左右。

歷史學家麥考萊給一個小女孩寫信說,如果有人要我當最偉大的國王,一輩子住在宮殿裡,有花園、佳肴、美酒、大馬車、華麗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條件是不允許我讀書,那麽我決不當國王。我寧願做一個窮人,住在藏書很多的閣樓裡,也不願當一個不能讀書的國王。

經典閱讀能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對人們理性思維能力的形成,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閱讀經典名著,堅持是非常重要的。郭沫若曾寫過一副讀書聯:“讀不在三更五鼓,功隻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說,讀書要靠平時下功夫,不能一心血來潮就加班加點搞突擊,必須鍥而不捨,持之以恆,決不能時而勤奮時而懈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最終,進得去更出得來

勤讀經典名著是好事,但是拘泥於書,就會食古不化。

朱光潛說過一句話:書籍固然可貴,卻也是一種累贅,可以變成研究學問的障礙。它至少有兩大流弊:第一,書多易使讀者不專精,其次,書多易使讀者迷方向。

相應的,馮友蘭也說過,在人與人的關係中,過河拆橋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讀書中,就是要過河拆橋。

經典名著的作者也是人,不是全知全能,讀書僅至得其意還不行,還要明其理,才不至於為前人的意所誤。如果明其理了,我就有我自己的意。我的意當然也是主觀的,也可能不完全合乎客觀的理。但我可以把我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較,互相補充,互相糾正。這就可能得到一個比較正確的意。

“這個意是我的,我就可以用它處理事務,解決問題。好像我用我自己的腿走路,只要我心裡一想走,腿就自然而然地走了。讀書到這個程度就算是能活學活用,把書讀活了。”馮友蘭的讀書經驗,誠可為人們所鑒。

“大眾與閱讀的親密接觸,離不開外在的推動,也離不開大眾對閱讀內在的需求。”貴州省社科院王路平教授這樣說。他認為,不管是什麽人,都要想辦法去構築自己的精神家園,否則便是這個世界上無根的流浪兒,“要做到這一點,唯一的方法便是拿起名著,深度閱讀”。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