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8個鄉鎮衛生院中醫館全覆蓋

新鋪鎮中心衛生院中醫館擁有舒適的就醫環境和齊全的理療科室。

謝平正在為患者進行艾灸理療,越來越多的群眾喜歡通過中醫理療進行康復治療。

通過健康機器人進行血壓檢測,方便又快捷。

「真方便,現在走路都不怎麼痛了。」68歲的陳秋香曾一度為自己的腰椎增生四處奔波做中醫理療,現在,她走出家門口就能夠享受到中醫理療服務,理療效果也有保障。

近年來,蕉嶺縣8個鄉鎮衛生院有序進行中醫館全覆蓋建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優」的轉變,中醫館已成為群眾養生調理和康復治療的首選場所。在這場中醫藥熱潮中,世界長壽之鄉如何促使中醫藥服務能力再提升,也成為蕉嶺打造衛生強縣、建設健康蕉嶺的重點工作。

關鍵詞 服務「聯網」

從無到有讓群眾少跑多享受

「現在幫你做牽引,這個過程中有什麼不舒服,就及時跟我說。」在新鋪鎮中心衛生院中醫館的理療室,醫生謝平一邊熟練地操作著理療機器,一邊詢問著患者的感受。

牽引是中醫館理療中一項常見業務,然而這項業務之前都得靠謝平雙手去完成的,不僅耗時而且難以開展。從事了30年中醫行業的謝平介紹,過去的鄉鎮衛生院中醫服務是相對封閉的,跟不上時代發展要求。「2016年之前,我們這裡沒有中醫館,也沒有中醫醫生。群眾要想看中醫只能到縣裡去,十分不便。」三圳鎮衛生院院長陳仕榮說。

一直以來,中醫藥服務能力都是鄉鎮衛生院的短板。近年來,蕉嶺縣不斷推動「中醫服務基層化」的延伸工作,投入2000多萬元,實施全縣8個鎮衛生院中醫館服務能力再提升建設,整合中醫綜合服務功能,打造含中醫康復區、中醫診療區、中醫保健區的中醫綜合服務區。「主要是要完善中醫診療設備,擴大中醫服務範圍,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蕉嶺縣衛計局副局長王均平說,在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同時,各鎮衛生院中醫館還設定了「桂嶺名醫」工作室,落實專家下沉和分級診療制度。

昔日無人問津的「邊角田」,如今變成了香餑餑。中醫藥服務能力的提升,對謝平等人來說就是鄉鎮衛生院中醫藥發展的春天。按照服務聯網建設的要求,蕉嶺縣中醫醫院定期派出中醫專家下沉到鎮中醫館。這一舉措讓謝平在技術方面更加嫻熟,接觸到更新的中醫醫療技術。謝平介紹,現在中醫館每天都有十多名患者前來就診,基本上是頸椎、腰椎、關節等問題,中醫療效十分不錯。

目前,蕉嶺縣能夠運用6項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項目數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均達到100%,門診量比增15.5%,住院比增13.6%,中醫處方佔處方總數43.3%。能夠運用4種以上中醫藥適宜技術項目的村衛生站達95%。「我已經堅持做了11天了,這裡離家近,不用特地跑到縣裡,最重要的是醫生技術、服務都很好。」正在新鋪鎮中心衛生院中醫館進行艾灸理療的陳秋香說,自己本來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沒想到幾次理療後,效果很明顯,服務也很到位。

蕉嶺縣被確定為梅州市「醫聯體」改革試點縣以來,充分發揮縣級醫院的龍頭作用,通過專家下沉、業務培訓、雙向轉診等,促進人員、技術、管理等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我們逐步實現了基層首診、分級診療、急慢分治、雙向轉診的診療模式,建立轉診、會診的『綠色通道』,讓基層群眾家門口就可享受優質醫療服務。」王均平如是說。

「雪蘭姐,最近看你的血壓有點高了,來了解一下你近期飲食和用藥情況。」進屋剛坐下,芳心村衛生站的醫生陳如劍就開始為古雪蘭測量血壓,這則是通過健康一體機中的健康機器人來完成的。

在蕉嶺縣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醫護人員正在對健康機器人傳來的數據進行分析,做出指導性建議。「我們足不出戶,利用「互聯網+」技術,通過建立終端到村入戶的一體化資訊系統,就可以採集到居民的健康資訊,這得益於『聯網』的醫療體系建設。」蕉嶺縣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賴啟皇說。

服務聯網,也就是縮短服務的距離,讓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優質服務。蕉嶺縣以縣中醫醫院為依託,在全縣8家鄉鎮衛生院、69個村衛生站配備具有中醫體質辨識、慢性病管理功能的「互聯網+健康管理機」,為老百姓免費提供血壓計、血糖儀、及健康機器人服務。通過手機APP上傳數據到村衛生站、衛生院,還可以進行健康知識學習,測量一定周期後隨時隨地通過手機了解個人身體狀況。「再也不用特地跑來跑去,村衛生站醫生也經常會到家裡宣傳手機APP健康知識,我們也更注重健康保健了。」古雪蘭說。

關鍵詞 基建「聯網」

從小到大強化三級衛生基礎設施

龍安村衛生站,是一座具有客家元素的建築,白牆灰瓦,周邊綠樹成蔭,花香四溢,看起來似一個景點建築。走進站內,公共衛生服務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室、注射室應有盡有,中藥房內的葯櫃整齊劃一。衛生站醫生利海珠說,衛生站的設施設備都是按照要求統一配備的。「龍安村現有戶籍人口3880人,村衛生站投入90多萬元,能夠滿足當地群眾的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需求。」

2017年,蕉嶺縣投入5000多萬元,完成69家村衛生站的建設工作。其中示範站8個,面積120平方米以上,平均分布在每個鄉鎮;標準站61個,面積80平方米。「三年任務隻用一年完成,去年11月底投入使用,村醫全面進駐。」王均平說,基礎基層醫療的建設,決定著農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能夠得到提升。與過去不同,示範站還設立了中醫理療室,統一配備了53種基本設備、250多種中藥材。

蕉嶺縣新鋪鎮中心衛生院院長鄧華對此深有感觸,他說,之前新鋪鎮大概有22家村衛生站,大部分是村醫自己的房子。「衛生站條件落後,很多醫生都不願意待,群眾只能到鎮、縣看病,看病成本也高。」鄧華表示,如今村衛生站換了新裝,有了規範建設,群眾看病就更加方便了。

在鄧華的帶領下,記者一行走進了新鋪鎮中心衛生院的中醫館,古典裝修,設定齊全的功能診室,還設有客家養生美食宣傳欄,這些都與蕉嶺縣強化三級衛生基礎設施的舉措分不開。「之前只有一個房間是進行中醫服務,現在我們有三層樓,6大類18項中醫服務都能開展,這都得益於基礎設施建設。」

據了解,從2016年開始,蕉嶺利用3年時間,全面開展「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示範鎮」創建活動。目前全縣8個鄉鎮,經市驗收達標6個鎮,其中新鋪鎮、三圳鎮、文福鎮、藍坊鎮、南礤鎮為「衛生兩基示範鎮」,長潭鎮為「衛生兩基達標鎮」。

在蕉嶺縣人民醫院新建工程的工地上,30多輛工程車正在搬運泥土,挖掘機的轟鳴聲不時傳來,「目前工程已完成40%左右,預計明年春節前可完成門急診樓主體結構封頂。」項目經理楊昭強如是說。

基建「聯網」,蕉嶺縣築牢「網底」,也進一步提升「上端」建設。根據規劃,蕉嶺縣人民醫院新建工程、蕉嶺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新建工程、蕉嶺縣中醫醫院新建工程均已全面動工,2020年可完成。新遷建的中醫醫院拿出一棟樓打造國家級治未病中心;人民醫院規劃建設養生康復區。蕉嶺縣人民醫院基建辦主任鄧崇志介紹,新建醫院建成後將極大方便群眾的看病,同時醫院還採用人車分流、節能環保的設計理念,打造出園林式的醫院。

關鍵詞 人才「聯網」

從大到優補齊

中醫藥服務短板

和眾多鄉鎮衛生院所擔心的問題一樣,中醫館是否能惠及當地群眾也是一個重要問題。「中醫這塊,原來在鄉鎮衛生院是一個短板,相對弱化,要發展需要突破常規發展模式。」王均平說,其實中醫藥業務很受歡迎,目前場所問題已經基本解決,接下來就是如何進一步引進中醫藥人才和做好培訓的相關工作。

作為試水的三圳鎮衛生院中醫館,曾經一度為服務技術這塊擔心。「本來就沒有基礎,如果不能實現惠及群眾,那這個中醫館建設就沒有意義。」陳仕榮說,在蕉嶺縣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衛計局和縣中醫醫院的指導下,鄉鎮衛生院中醫館和縣中醫醫院實現了人才「聯網」。「縣中醫醫院派專家指導我們開展中醫藥業務,相當於我們有了一個很大的平台,慢慢在這個平台上建起鄉鎮中醫館的框架。」

讓陳仕榮意外的是,專業人才引進的路線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曲折。「去年和今年,我們都招了兩個全日製大學生,都是中醫藥專業的,這十分難得。」

服務、技術的發揮始終靠的是人才,這也是一直製約鄉鎮衛生院中醫發展的關鍵。蕉嶺縣按照強基創優三年人才計劃,每年引進一批中醫臨床、中醫骨傷、中醫針灸等方面人才,優先聘用有執業資格的中醫藥人才,逐步壯大中醫人才隊伍,打通人才內外「聯網」通道,目前共引進15名實用中醫人才。

「我是中醫藥專業出身,也是蕉嶺本地人,看到家鄉的中醫藥業務發展得那麼好,沒多想就回來了。」正在梅州市第二中醫院學習的張文娟說,自己剛進三圳鎮衛生院中醫館,就有機會到市裡的中醫院學習,自己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水準都有很大提升。

在技術培訓方面,蕉嶺縣鼓勵在職職工進行學歷教育和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鼓勵在職中醫師參加全科醫師培訓和中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鼓勵在職西醫醫師學習中醫理論,今年共暫時脫離工作培訓20名中醫人才。

蕉嶺縣中醫醫院作為梅州市首家「廣東省中醫協作醫院」「嶺南骨科醫療聯盟」授牌的縣級醫院,也擔當著「承上啟下」的角色,依託協作優勢,進一步進行技術交流,「積極讓我們的骨乾人才走出去,把一些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引進來。」賴啟皇說。

針對村級衛生站,蕉嶺縣理順管理體制,村站由鎮衛生院統一管理、統一培訓、統一考核。加強村醫隊伍建設,全縣共有村醫103人,其中具有執業助理醫師及以上資格的37人,村醫由縣鎮醫院統一輪訓。醫聯體延伸至村,鎮衛生院醫生掛鉤村站,每周到站坐診。「我現在跟著老中醫學習,努力做好傳承工作,服務好群眾。」九嶺村衛生站醫生王平說。

目前,蕉嶺縣全縣每萬居民有0.66名中醫類別全科醫生,65歲以上老年人與0—36個月兒童中醫藥健康管理率分別達到57.85%、59.79%,較提升前提高12.51%、3.36%。

鏈接

蕉嶺「三產融合」做強長壽健康產業

富「硒」,是蕉嶺縣農業發展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蕉嶺境內,森林覆蓋率達79.38%。經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對蕉嶺全縣8個鎮的園地、旱地和水田取出的土壤樣品進行檢測,土壤平均含硒量為0.613mg/kg,高的達0.939mg/kg,(土壤含硒量≥0.4mg/kg為富硒),比國家富硒標準高出75%。

富「硒」是蕉嶺縣三產融合發展的重要媒介。近年來,蕉嶺縣以三產融合為重點,生態綠色發展為引領,充分挖掘轉化生態文化資源,以全域旅遊為引領,養生健康休閑為重點,開發「梅州農品」「梅州山品」「梅州硒品」為載體,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和旅遊供給精準度,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集群,促進生態產業化,重點培育富硒大米、富硒功能紅糖、木耳、茶葉、蜂蜜等名優新特品牌。

在世界長壽鄉的品牌效應推動下,蕉嶺縣大力發展具有中藥療效的綠色健康養生產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長壽的多元需求。結合精準扶貧工作,以「公司+農戶」的方式,建成金銀花、金線蓮、黑老虎、白芨、葛根、石仙草等藥材種植基地約2500畝,提高了中藥材規模化、規範化種植水準。同時,抓好鐵漢生態健康養生產業園建設,打造融蕉嶺長壽文化體驗、微生物科技產業研發、田園康養生態休閑、基因檢測預防四大功能於一體的健康養生綜合體,推動葯食食材在長壽休閑、康復保健等方面的現代化應用。

撰文:黃培強 祝銀清 汪敬淼 何銳雄

攝影:何森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