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醫美平台新氧赴美遞交招股書,顏值經濟看上去很“美”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醫美市場的資本動態正愈發活躍。

繼藝星醫美宣布赴港上市後,4月9日凌晨,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氧”)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招股說明書,擬在納斯達克上市,代碼為SY。

據悉,新氧的承銷商為德意志銀行和中金公司,但其暫未在招股書中透露發行數量、發行價格區間等信息。

過去一段時間,資本在醫美領域格外活躍:一方面,一些企業陸續獲得融資;另一方面,新玩家也在不斷入局。對此,CIC灼識谘詢執行董事王文華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隨著資本的加速入駐,醫美行業將逐漸進入行業整合期,頭部玩家可憑借資金和規模優勢加快行業布局,搶佔至高地。

1

衝擊互聯網醫美第一股

公開資料顯示,新氧成立於2013年。2018年9月,新氧獲得7000萬美元E輪融資,領投方為蘭馨亞洲投資集團。該輪融資完成後,新氧累計融資金額已超15億元

在招股書中,新氧指出其於2013年11月開始供應醫美信息,且主要是通過向醫美服務供應商收取信息服務費和預約服務費來獲得收入。不過,和眾多互聯網企業不同的是,新氧目前已經實現盈利

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新氧的淨利潤分別為-8100萬元、1720萬元和5508萬元。此外,其總收入由2016年的4909萬元增長至2018年的6.172億元,增長較快。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新氧的業務模式由三個部分組成:原創、可靠且專業的內容,通過國內主要的社交媒體網絡和精準定向的媒體平台進行傳播;高度活躍的社區,擁有標誌性的用戶生成內容;以及透明且方便快捷的線上醫美預約服務。

“基於平台可靠全面的內容和多元的社交功能,我們幫助那些希望嘗試醫美服務的用戶發現產品和服務,評估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並預約感興趣的服務。由於我們的用戶群體高度活躍,對醫美服務供應商而言,新氧的獲客效率比其他線上渠道更高。”在給到《國際金融報》記者的一份資料中,新氧方面這樣表示。

目前,新氧業務覆蓋中國超過300個城市,覆蓋包含齒科在內的消費醫療機構總數接近6000家。

事實上,此前市場已多次傳言新氧意欲上市,但公司並未對此作出回應。一名醫藥投資領域人士告訴記者,互聯網醫美平台聚集整形顧客、整形醫院兩方面資源,打通了線上線下。不過,隨著部分線下醫美機構開始自建平台,通過賣流量發展增量市場面臨天花板,互聯網醫美平台赴美上市可以獲得資金支持發展新的業務,形成全球範圍內的品牌知名度以分攤行銷成本,從而降低部門獲客成本

該名人士坦言,目前,類似於新氧的“社區+電商平台”醫美O2O平台競爭十分激烈。“更美在2018年7月底宣布完成了來自美圖公司與道合母基金聯合投資的5000萬美元D1輪融資;悅美在2017年8月完成8000萬元C輪融資時,就透露其財務符合IPO標準,會根據市場條件推動在國內的上市進程。此外,醫美領域已有數家C輪及C輪前公司。”

記者注意到,新氧在其招股書中表明,未來,其將會繼續專注於加強平台信息和服務的可信度、透明度以及專業度,積極主動地部署人工智能及其他創新技術,持續增強品牌認知度及拓寬用戶獲取渠道,拓展至其他消費醫療領域並觸達新的用戶群體。

2

千億市場的尷尬

新氧所屬的顏值經濟領域無疑是火爆的。

第三方研究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顯示,2018年醫美服務行業總收入規模達到1217億元,2014年至2018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3.6%,預計行業收入規模到2023年將達到3601億元,2018年至2023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進一步提高至24.2%。

伴隨著行業的快速增長,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醫美服務市場之一,2017年市場規模排名全球第二,到2021年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醫美服務市場

在此背景下,去年,藝星醫療美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香港聯交所提交了IPO申請,宣布赴港上市。

此外,不少醫藥乃至消費類公司也在這一領域布局。比如,去年8月,華東醫藥發布公告,宣布擬以現金要約方式收購英國Sinclair Pharma plc全部股份,後者主營業務為醫療美容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王文華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隨著越來越多的國人接受通過整形美容技術來實現美麗蛻變,社會購買力將大大提升,我國醫美行業已經成為發展空間巨大、產業延伸廣闊、內涵豐富、供求彈性較大的朝陽產業,吸引各類資本爭相涉足。

不過,王文華也坦言,近年來,隨著行業的快速擴張,醫美行業也出現虛假廣告、非法行醫、手術事故頻發等問題。因此,醫美領域亟待更多權威且有實力的大型集團進入。

事實上,千億市場的另一面並不“美麗”。 長江證券早前指出,國內醫美行業主要痛點問題在於多個方面:醫師漫長的培養周期導致優質資源稀缺,製約行業規模快速擴大;醫美機構準入條件相對寬鬆,監管松散導致企業不規範經營;醫療美容醫院銷售費用過高,利潤被各類廣告等中介機構侵蝕,費用最終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阻礙了潛在消費需求的釋放。

就在今年初,號稱新三板“隆胸第一股”的利美康就卷入了醫美事故中,目前,該公司仍處於停牌狀態。

記者注意到,企查查顯示,新氧亦存在數十條自身風險,涉及肖像權、名譽權、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等。

“每一個新興市場的發展到成熟都會有一個從不規範到規範的過程,行業高速發展,行業配套政策、法制法規往往緊追其後。國家衛計委將醫美行業作為健康服務產業來發展和扶持,加大監管力度完善相關政策,從體制、機制和法制對醫療美容行業進行整體的整改,能使醫美行業更加規範化。”王文華指出,在市場的自然淘汰和國家的監管整治下,未來醫美市場的資源會向大機構和規範經營的機構集中,規模化、規範化的醫美服務企業將勝出。

記者 王敏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