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踢館:我們要不要把055升級為核動力巡洋艦?超越美國海軍

問:美國最初規劃的CG21巡洋艦堪稱完美戰艦,探測能力、信息化水準、武器裝備都比同級領先一代。裝備確實需要考慮成本,但這種技術壓製、定海神針一樣的裝備,真的只能因為貴被砍掉嗎?裝備後的技術優勢、威懾力要比更多的一般裝備要強很多吧,比如說中國曾經裝備的三千架殲-6,威懾力怕是比十架F-22都低,花的錢肯定是更多。所以我認為中國應該放大055艦體,搞個對標CG21 的主力巡洋艦作為航母護航艦隊的核心,形成技術優勢更好的嚇阻對手。堂主怎麽看?

因為這並不是定海神針啊

海軍最核心的武器是航空母艦和核潛艇,其他水面作戰艦艇都是作為航空母艦和兩棲戰鬥群的支援力量存在的。在這個基礎上再考慮其性能需求以及資金支撐能力,而不是單獨強化本身的作戰能力。真要搞成這樣,那美國海軍和蘇聯海軍還能有啥區別?最後別搞出來美國版的基洛夫了……

圖:2001年11月,美國海軍公布了水面戰鬥艦艇現代化計劃,包括巡洋艦、驅逐艦和護衛艦,其中新巡洋艦CG(X)將用於替代現役22艘“提康德羅加”級(CG-47)巡洋艦。2006年開始未來CG(X)巡洋艦的方案選型。驅逐艦和護衛艦就是DDG1000和LCS瀕海戰鬥艦。

圖:2007年秋,美國海軍完成了為期兩年的CG(X)性能需求與設計權衡評估,即“聯合部隊海基防空與導彈防禦選型分析”。這次選型分析了未來巡洋艦的多種方案。美國海軍傾向於以DDG-1000驅逐艦的船體、電力和動力系統為基礎設計CG(X)。在這種框架下,決定CG(X)費用和性能的主要是5項關鍵性能需求:導彈防禦、防空、網絡中心戰、多功能性、未來靈活性。

CG-21單艦作戰性能是好,但是最後需求膨脹,都搞得要用核動力,很可能一條造出來成本就相當於半條航空母艦了,那這麽豪華奢侈的船都造了,航母和核潛艇還有錢搞麽?不能因為這種支援兵力,影響主力武器的製造。

圖:美國海軍從2005年開始深入論證巡洋艦等水面艦艇採用核動力的效費比和可行性。2007年12月,美國參議院也表示支持大型水面戰鬥艦艇核動力方案,並和眾議院聯合提交了2008年國防授權法案,法案中規定未來美國海軍所有新型主要戰鬥艦艇(包括潛艇、航母、巡洋艦或其它大型水面戰鬥艦艇)採用核動力,除非國防部另有特別聲明。

F-22是核心主戰兵力,是負責爭奪天空控制權的,類似於爭奪製海權的主力,是能直接產生威懾效果的,地位相當於航母和核潛艇,而驅逐艦、巡洋艦現在都是輔助艦艇,沒法同日而語。

圖:按照任務規劃,CG(X)必須能提供彈道導彈防禦能力,防禦裝備了機動彈頭的戰區導彈;能探測、跟蹤和攻擊敵方低雷達截面飛機,即隱身飛機。為了跟蹤彈道導彈與隱身飛機,需要一種新雷達,在功率和靈敏性上遠強於“宙斯盾”艦或DDG-1000的雷達。國會研究部羅納德·歐羅克表示,CG(X)的作戰系統將採用功率近30MW的新雷達,而“宙斯盾”作戰系統雷達功率為5MW。

圖:CGX因為太貴下馬後,導彈防禦需求催生了這個模型。用LPD-17登陸艦改裝,孔徑達到10.67米的S波段AESA,在S波段AESA之上布置了三面X波段AESA。這種導彈防禦任務對美國來說是戰略需求、核心能力,所以始終得到投資。

問:堂主,等到WS-15發動機成熟之後,能不能在殲-20基礎上研發一款單發隱形中型戰鬥機,作為殲-20的補充,用以彌補數量不足、維持機隊規模?這樣做是不是比FC-31更容易實現?F-35看著你,笑笑,不說話。這不就是單發的F-22麽,價格好像比F-22也便宜不到哪兒去……

單發能填充雙發的空缺,要麽是單發能做出雙發的性能,要麽是執行雙發不太經濟的任務。像F-16,美國空軍的定義就是在中歐典型戰場上,執行近距離支援和遮斷任務,這些任務本身強度不高,需要架次超過性能,所以F-16就比F-15有性價比。

圖:F-16在美軍那裡是攻擊機,這點務必牢牢記住,所以YF-16只有測距器沒有合格的雷達。其他國家買不起F-15,這才用F-16做戰鬥機。

同時美國老一代的F-4戰鬥機,技術老,維護複雜還是渦噴,使用成本比F-16高很多,性能也差距較大,這樣對比下來,F-16的性價比就是無敵的。

而隱身機單發版呐?F-35和F-22是徹底拉開區別,針對大型載荷犧牲了速度,更傾向於攻擊機,這樣在打擊任務上才取得了更高的性價比,或者說差異化競爭優勢。但是它的基礎也是更大型的F-135發動機……而且因為設備價格差不多,所以整機價格也就很接近了。

圖:F-35A第8批次單價是9500萬美元,發動機再加2000多萬美元,這時候的累計產量和F-22基本相當,而F-22單價是1.43億美元。把研製、採購F-35的費用直接用來買F-22,飛機總產量也差不多。

我們和美國的環境也不太一樣,西太平洋的戰場面積和縱深比中歐大得多,除非能做出來F-35這樣航程的單發機,不然單發機只能主打防空。而支援陸軍的任務,現在的庫存飛機就能堅持很多年了,也沒那個急迫感。

圖:做單發殲-20很容易,給錢很快就能出來,但是和殲-20比完全不具備性價比優勢。我國現在要做具備全球投送能力的攻防兼備型空軍,趕緊扔掉老思想,不要停留在20世紀末期的防空型空軍上。

圖:當前是21世紀,想維持空軍規模,不要惦記什麽單發戰鬥機,大力發展無人攻擊機才是正確道路。哪怕是利劍這種貨色,好好改一改都能發展出真正的隱身無人攻擊機,比開發任何新的3代、4代載人戰鬥機性價比都高。

問:剛剛看到一個視頻,是老杜說俄羅斯的武器集成。裡面提到前蘇聯有集成電路不用用電子管,是為核大戰做準備。那麽我問下堂主,假如現在爆發核大戰,單就現有氫彈的電磁脈衝來說,現在的武器裝備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電器電子設備,哪些能夠幸存?

這種其實都是中國毛粉顱內高潮給發明出來的,蘇聯人其實根本沒那麽喜歡電子管……

蘇聯人純粹就是美國人用啥,自己跟著也用啥,用電子管那是因為50年代搞到了美國電子設備,都是電子管的,到手以後馬上山寨,花了十幾年時間搞出來裝機了。這時候美國人用晶體管乃至於集成電路了,蘇聯還是電子管,那不看發展過程就會覺得美國人不用電子管了,而蘇聯人有獨特的暴力美學,用電子管體現了蘇維埃的獨特優勢雲雲……

蘇27的計算機好歹一秒鐘十幾萬次計算,真要按照他們吹的電子管搞,那估計一個計算機就得幾噸了。

圖:美國海軍F-14的雷達就是電子管的,要是這個說法成立,那就是海軍重視核大戰,所以用電子管雷達以保萬全。

圖:空軍F-15的APG-63雷達發射機也是電子管的

實際上蘇聯絕大部分電子管,除了比較新的一些專用管,都是美國貨和歐洲貨……引腳定義之類完全一樣,就是買來山寨甚至整體引進的。而且實際上等到70年代蘇聯也一樣開始用半導體,到80年代也是用集成電路了。

圖:蘇軍一開始確實準備打核大戰,所以不考慮防空壓製問題,直接用核彈開路。到70年代這個思路就轉變了,準備打常規戰爭,所以才開發了KH-31等反異塵餘生導彈。一些人不了解蘇軍,用自己的思維去給蘇聯人安排思路,其實是在講段子,是沒法符合現實的。

實際上真空管容易打火花,本身面對電磁脈衝干擾也更敏感,在核戰爭下生存力並不強。

圖:80年代開始,美國航母就做抗電磁脈衝加固。現在電磁脈衝武器開始普及,大家自然不會忘了。但是日常家用電器,這個功能還真不需要。

問:堂主,在網上總有人說高原上阿帕奇可以吊打武直-10,事實是什麽,該如何反駁//今天有自媒體專門針對印度阿帕奇直升機能不能過山頭對憨堂主哦。說印度買的是專門高原改進的型號,功率加大,絕對能飛得高。還提到印度有獨一份的獵豹和槍騎兵,雖然圖片看著飛機超級簡陋。能否反駁一下,印度的型號到底加強了多少,帶著標準作戰配置起降如何?

呵呵,加強版多了去了,實際上現在新生產的都是加強版,或者說就是AH-64現在的標準版,問問美國人這直升機能不能在喜馬拉雅山南麓作戰?

圖:印度採購的AH-64E使用T700-GE-701D發動機,應急功率1.49兆瓦,持續功率1.28兆瓦,空重約5.4噸。

我軍的黑鷹,空重只有4噸出頭,加上載荷600公斤和燃油,也就五噸半左右,而AH-64空機就有五噸半了,加上載荷六噸半,這多出來的一噸以上重量差異就很難搞了。雙方的馬力差距可還沒這麽大,新發動機也就1716馬力,老發動機也有1400多了,差距其實沒想象那麽大。真要追求極限性能那跟英國人一樣裝RTM322唄,T700功率肯定是不夠看的。

圖:我國進口黑鷹重量小得多。

圖:布達拉宮上空的黑鷹。已知我軍黑鷹在青藏高原也就是勉強使用,目標要求不過是666,即載重600公斤、航程600公里、6000米升限。那麽重量多1噸多、功率小200千瓦的AH-64E表現能如何?

喜馬拉雅山南麓是幾十公里範圍內,高度增加了超過5000米的超級陡坡環境,可不是簡簡單單一句升級就能解決的。實際上我軍從北邊來,整體飛行高度反而是相對比較平穩的,性能要求還沒印度方面需要的那麽高。

圖:喜馬拉雅山南麓。始終部署在高原時,人員有更長時間適應環境,裝備也可以針對性調整,變化劇烈時就只能靠基礎性能硬抗了。高原上什麽直升機都很笨拙,而現代戰鬥機下視下射能力又很好,打直升機很容易,那邊的戰鬥還是要看製空權。

問:為什麽當年黴菌要同時裝備A-7和A-6兩種艦載攻擊機?

同志們,錢錢錢,命相連,堂主我也想住大別墅……奈何做不到。

這不光是60年代A-6和A-7,50年代的A-3和A-4也是一樣的搭配模式。A-6和A-3實際上是當戰略轟炸機設計的高級機種,A-4和A-7是輕型戰術打擊飛機。

圖:A-3和A-4攻擊機,體型差距就是這麽大。A-3空重18噸,最大起飛重量37噸。A-4空重4.7噸,最大起飛重量11噸。

開發這兩種飛機的時候,美國海軍不是只有超級航母,還有二戰的埃塞克斯級,還有和埃塞克斯一樣用短行程C-11彈射器,蒸汽壓強還低的中途島級航母在,這倆的航空作業能力都是有限的。A-6用起來還是比較折騰,尤其是埃塞克斯噸位太小,部署A-6也塞不下幾架。

圖:A-6和A-7攻擊機,A-6空重12噸,最大起飛重量27噸,是接替A-3/5執行遠程核打擊任務的型號。A-7空重8.7噸,最大起飛重量19噸,接替的是A-4的任務。

而且當時電子設備之類還比較複雜和功能單一,海軍本身還有不少的近距離支援任務,尤其是陸戰隊需要戰術打擊飛機的支持,這些任務用複雜昂貴,尤其是可靠性低的A-6使用,一個是牛刀殺雞,一個是頻繁出動的任務飛機也撐不住,所以相對小型的A-7可以頂上來。

圖:50年代時美國海軍為了與空軍爭奪戰略核打擊任務,拚命發展A-3、A-5、A-6這類遠程核打擊飛機。但戰術打擊也不能丟,而且到了50年代末,彈道導彈核潛艇確保了海軍的核打擊任務份額,於是航母更側重戰術打擊。戰術打擊需要大量架次,而對載荷航程、遠程導航、遠程通信、電子干擾等要求很低,所以可以用廉價小型攻擊機取代。全買昂貴的A-6不式執行不了這類任務,而且太貴了買不起,性價比也低。

圖:A-7的投彈精度不錯,靠普通炸彈就足夠承擔戰術支援任務。

問:堂主前面提到二戰單發戰鬥力是王道,為什麽二戰還有那麽多雙發戰鬥力存在呢?因為那本身就是完全不同的需求類型……

二戰爆發前,大家對於空戰環境都缺乏足夠充分的認識,所以認為雙發戰鬥有更強的火力,速度也不吃虧,航程遠,比單發戰鬥機有自己很大的優勢,當時單發才是無奈的選擇。

圖:二戰前各國空軍遵循的是杜黑的空權論,認為空軍核心是轟炸機,炸垮對方是空軍唯一任務,戰鬥機不過是用來攔截轟炸機的東西,那自然速度快、火力猛就夠了。

結果打起來就知道了,不列顛之戰BF-110給轟炸機護航,被打成孫子了,作為白天戰鬥機基本就是送死。之後雙發戰鬥機就基本退出白天戰場了,也就美國的P-38還堅持了下去,但也是因為它有渦輪增壓這個絕對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可以佔據高空回避格鬥。

圖:P-38空重5.8噸,是當時主流戰鬥機的約兩倍,因為航程特別巨大,所以特別適合太平洋島鏈戰場。

之後雙發戰鬥機基本就是做夜間戰鬥機用了,因為二戰時期的機載火控雷達體積重量太大,還需要專人操作,單發戰鬥機塞不下雷達,也塞不下專職的雷達操作員,而夜間本身也沒有單發戰鬥機護航,所以雙發戰鬥機的機動性也足夠了。當然,這時候德國人乾脆拿JU-88轟炸機做夜間截擊機主力,反正不需要格鬥能力……

圖:二戰後美國P-61黑寡婦夜間截擊機

圖:可能是二戰最強螺旋槳戰鬥機的德國道尼爾335,縱列雙發布局,兼顧雙發的大功率、單發的滾轉快優勢,而且適合使用前三點起落架,降落時安全性好,最大的隱患是後部發動機可能容易過熱。如果它能在43年服役,德國人還能多拖幾個月。

迷你踢館

問:我紅軍在抗戰年代的電台通訊,用什麽手段預防被人破譯?

經常更換信道、更換密碼、用約定的密語,都是這麽來的。

問:非常納悶,解放軍為啥不弄個航母級的靶船,來幾發東風26!我看美國航母還敢不敢來嘚瑟!打靶分為很多種,像環太軍演那種打靶主要是培養感覺的,打打真家夥練練手(都是沒彈頭的或者惰性彈頭),其實技術水準很低,像伊朗那種打假航母的技術水準就更低了。

真正有技術難度的打靶,都是有戰役戰術背景,甚至要安排人打攔截彈的。這種打靶不會向堂主公開,堂主也不敢問,當然這個層次的打靶,具體打什麽似乎也不辣麽重要了。

圖:我國遠望4號航天測量船原為向陽紅10號科考船,2007年被撞傷起火,後改裝為試驗1號,堂主只能說那麽多了。

問:請問我國是否需要研製類似A-10的專門對地攻擊機,或者說我們有沒有類似的同水準裝備?

美國空軍現在煩A-10煩得不行,只是國會老爺壓著不讓退……我們再搞這個那真是吃那啥都吃到冷凍的了。

問:堂主知道當年蘇聯二戰前研製的T-35坦克嗎,除了主炮塔還有副炮塔、機槍塔,當時英美也有研製多炮塔坦克,當時的研製背景是什麽,在二戰中表現如何?研製背景就是當時坦克的用途和發展路線還不明朗,有聲音認為坦克是陸地上的巡洋艦,也要像巡洋艦一樣具備全面的火力。二戰中的多炮塔坦克實際表現都很不好,因為多炮塔把防禦攤薄了,並且整體重量還很大,動力,傳動,懸掛的壓力都很大,故障率也高的要命,還有因為彈藥殉爆,造成一處中彈一車人全死的結果……

圖:多炮塔坦克都是以一戰塹壕戰為背景,追求突破塹壕時自己可以同時對付多個方向的敵人步兵,遇到運動戰就傻眼了。

問:堂主,你說過汽車企業是不能在戰時造坦克的,那先三一那種重工企業呢,是不是分分鐘的事?蘇聯戰時造坦克的主力就是拖拉機廠和鐵路車輛廠,當然蘇聯人拖拉機是預留了超規格的天車等設備。

問:白蠟木火把給火箭點火發射,真的假的?不帶這麽黑毛的吧!是真的,堂主之前說錯了,應該是白楊樹木頭,人老了記性不好。毛子把木頭用汽油浸濕,上面連上電極,在電極上放上火藥,之後用這個電路短接檢測點火的信號燈,只要通電就會燒起來。火焰把短接的線路燒斷,指示燈亮,確定所有火把都點燃以後打開燃料閥門,就發射了……

圖:聯盟的點火木棍。

問:堂主,我國之前為啥不買協和客機的技術改裝成戰略轟炸機?作為客機,它的燃油經濟性與可靠性應該很不錯吧。協和項目在80年代徹底完蛋之前,我們哪兒來的錢……而且高空高速戰略轟炸機早就死了。問:堂主好!請問一下為什麽五代機都是單座設計,是否不利於對地攻擊,需不需要發展雙座的戰鬥轟炸型?我記得當初法國採購陣風的時候,發現雙座型執行對地任務比單座型更適合。F-35加強數據融合,就是為了單座機也能執行複雜對地任務,省一個座位對性能提升是很巨大的。

圖:法德五代機就是雙座設計,估計殲-20很快也會出雙座型號。這不是為了別的,而是控制無人機輔助作戰。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