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別讓軍旅劇少了兵味

近年來,《我是特種兵》《火藍刀鋒》《艦在亞丁灣》《陸軍一號》《馬蘭謠》《熱血尖兵》《深海利劍》等充滿現實主義風格的軍旅劇深刻表現人民軍隊發展變化,引領時代風潮,製作精良嚴謹,弘揚英雄主義和家國情懷,在中國電視劇畫廊中呈現出獨樹一幟的軍旅品質,留下一個時代的精神印記,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和歡迎。同時也有一些作品,在內容懸浮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在娛樂化、庸俗化的道路上漸行漸遠,在創作上存在明顯的誤區。


在當下的軍旅劇創作中,有的作品脫離生活,胡編亂造。一些情節內容有違基本軍事常識和生活常理,為產生戲劇衝突而強行製造矛盾,漏洞百出,不合邏輯,不僅影響作品的思想藝術質量,而且嚴重誤導觀眾。有的作品情節雷同,模仿嚴重。部分作品的人物設定、故事走向,甚至是情節細節如出一轍,模仿痕跡過重,毫無記憶點和影響力,形成奇特的“視而不見”現象,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有的作品片面強調動作性和武力值,往往以“打得慘不慘虐不虐”作為評估評判標準,主題先行搞創作,神乎其神編故事,熱衷於把海外元素裝填進固有套路,為了拔高自己而刻意矮化敵人。有的作品風格雜糅,娛樂化、庸俗化傾向嚴重。一些創作者把甜寵、職場、武俠、犯罪等類型元素嫁接到現實軍事題材中,把軍裝當作戲服,把題材當作噱頭,把軍旅劇拍成了言情劇、警匪劇、穿越劇,不倫不類,非驢非馬。有的作品量身定做,因人設劇。以造星劇、偶像劇的思路手法將主角光環打造得格外耀眼,有違基本的軍隊內部關係和成長規律。滿屏都是美女帥哥和超人奇才,唯獨缺乏普通家庭平凡人物的成長蹤影和奮鬥歷程。


這些作品被觀眾廣為詬病,不僅扭曲了藝術審美,破壞了軍旅劇創作生態,更擠壓了花費時間精力感悟生活沉澱出來的好作品的生存空間。這些現象的產生,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有些創作人員缺乏軍旅生活積澱,只是憑借文字技巧和寫作套路,參照網絡爽文和外國大片,憑空想象,隨意嫁接,缺乏生活基礎,不符合人民軍隊的實際情況,片面追求網感爽感,忽略軍味兵味,在創作上野蠻生長。一些熱播劇本身存在懸浮的苗頭,播出後並未在內容上真正複盤和研討。商業上的成功,固化了藝術創作模式,跟風劇、模仿劇層出不窮,不斷尋求新的賣點,在吸引眼球、迎合趣味上下功夫。軍旅劇是弘揚英雄主義的絕佳載體,在國家下大力清理整頓“飯圈”亂象、文藝生態愈發天朗氣清的大形勢下,選擇軍旅劇轉型變身成為一種潮流趨勢。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再高的流量、再紅的演員,也難以使存在硬傷的項目化險為夷、起死回生,作品的內容和質量才是贏得觀眾、贏得市場、贏得口碑的基礎和根本。


現實題材軍旅劇寫的是軍旅、拚的是內容、看的是情懷,只有堅持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秉持大氣、厚重、深刻、真實的風格和氣派,才能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和歡迎。所以,要聚焦改革強軍實踐,寫好和平年代真命題。和平年代也有深層的矛盾可以挖掘,也有情感的波瀾可以表現,也有精神的堅守可以張揚。通過對時代變革中軍人個體命運的細微刻畫,在小人物的悲歡離合、抉擇考驗中,見精神、見風骨、見情懷。只要創作者敏銳感知、悉心體會、深度開掘,在生活真實之上進行藝術化和審美化創造,同樣可以推出具有震撼力、感染力、影響力的軍旅劇精品。我們還應整合資源,凝聚力量,集結利用好創作隊伍。近年來推出的優秀軍旅影視作品,主創人員大多有部隊生活經歷和軍事題材創作的成功實踐。隨著優化軍隊文藝力量機構設置,一大批優秀的影視人才退出現役。他們有生活、有經歷、有經驗,轉身後依舊戰鬥在創作一線,可以繼續發揮好作用。此外,創作者還應走出方寸天地、閱盡大千世界,深入到基層官兵和火熱軍營之中,體悟真情實感,摸透本質底蘊,用思想的穿透力、審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創造力,演繹感人故事,塑造生動形象,努力創作構建起反映新時代強軍興軍的壯麗畫卷,以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奮鬥新時代、奮進新征程,書寫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新史詩。(作者:趙衛國,系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創作聯絡部主任)


《光明日報》(2022年07月06日 15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